用外语演绎咸水歌打造世界级文化名片
在坦洲镇举行的咸水歌文化节晚会上,歌手在倾情演唱。南都记者吴进摄
声音
“传承发展咸水歌,除了创新表达方式,也要寻求与当地文旅资源相结合。”———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
“咸水歌不仅可以用广东话、普通话来演绎,甚至可以用英语、日语等外语来演绎”,近日中山市政协在三角镇迪茵湖小镇举行了广东省首届咸水歌文化节活动总结座谈会,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表示,要打开咸水歌的受众,在语言形式上应更为多样化,“让外国人来演唱都行”。座谈会还针对如何将咸水歌等本土文化,融入迪茵湖小镇等文旅项目进行了探讨。
创作大型民俗清唱剧《咸水歌》
据了解,去年8月中山市政协启动了广东省首届咸水歌歌词征集活动,征集歌词近300首,主办方对优秀作品进行编曲制作,先后在东升、民众、火炬开发区举行巡演,这些作品既保留了原生态咸水歌的精髓,又增添了一些当下流行元素,赋予咸水歌全新的生命力,受到现场听众的广泛好评。今年1月28日,“广东省首届咸水歌文化节暨广东省首届咸水歌歌词征集大赛”颁奖晚会在坦洲镇举行,评选出24首获奖作品。
丘树宏表示,首届咸水歌文化节活动的举办为今后咸水歌的传承发展探索了成功经验,提供了一批优秀的咸水歌作品,发现了一批咸水歌词曲创作和演唱人才。南都记者了解到,借助首届咸水歌文化节的契机,丘树宏还创作了第一部用咸水歌写咸水歌的大型民俗清唱剧《咸水歌》台本,并将台本的演出使用权赠送给火炬歌舞团。“咸水歌是当地的根,要纳入规划制定培训教材,要总结经验,让非遗文化在中山和全省开花结果”。
中山市音乐家协会主席谌勇表示,咸水歌文化节活动对咸水歌的艺术表现形式做了积极探索,有不少创新,除了保持咸水歌的曲调,创作上也运用了新手法,编曲和音乐制作融入了合唱的方式;演唱既有原生态形式,也有通俗和美声唱法;咸水歌语言既有纯白话的,也有完全普通话的,还有白话加普通话的,甚至未来不排斥用外语表达,让咸水歌成为一张代表珠三角文化的世界名片。中山市非遗文化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周大进认为,以前向全国、全省唱咸水歌是被动形式的,受邀请才过去,而这次主办广东省首届咸水歌文化节却是主动出击,为传承发扬本土民俗文化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咸水歌志愿者艺术团或月内挂牌
丘树宏指出,首届咸水歌文化节活动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组织性、全方位的咸水歌创作展演活动,市政协决定将其列入年度文化公益和文化民生事业项目,推动咸水歌的传承发展。丘树宏还透露,咸水歌志愿者艺术团或在本月内于中山市音协挂牌,集合行政、创作等领域的力量,其中创作力量包括舞台设计、歌手、创作者、舞美等,不仅要吸纳这方面的人才,更是要通过这个艺术团来培养后备力量。“传承发展咸水歌,除了创新表达方式,也要寻求与当地文旅资源相结合”,丘树宏介绍,今年市政协有一个课题就是中山市特色小镇文旅行动,推动文化和旅游相融合。
据了解,此次座谈会召开地三角镇迪茵湖特色小镇就是中山市首批市级特色小镇之一,占地逾3000亩,未来将打造成中山北部片区首个集居住、生态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嘉宾们也就推动以咸水歌为代表的本土文化融入特色小镇建设提出了建议意见。中山市文联常务副主席冯福禄表示,本土文化不仅是三角镇的文化,也包括中山和闽南的文化,迪茵湖景区应该系统地研究如何将本土文化融入小镇建设,应该有一些拳头产品和亮点,比如可以策划实景演出常驻,将自然风光和本土文化相结合,将来也可以考虑让清唱剧《咸水歌》在此做尝试性展演。丘树宏强调,迪茵湖特色小镇要树立文化品牌,讲一个好故事,以三角文化为核心,串起一个简单有特色的故事;同时还要有一个好团队、策划方案与合作对象,在景区从小演出做起,逐步将文旅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