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协动态 > 正文

孙中山文化融入五邑历史

采访组探访“中国第一侨乡”江门,感触孙中山文化的脉络传承
发布时间: 2019年05月28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记者 周振捷  

p1 (7).jpg

恩平市弘扬航空先驱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图为“中国航天之父”冯如广场。记者 孙俊军 摄

  江门作为“中国第一侨乡”,清末侨居世界各地的侨胞已有近百万,他们当时积极拥护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在筹建革命组织、开展革命宣传、慷慨捐助军响、参加武装起义、实践“航空救国”等方面不遗余力,成为孙中山开展革命活动的群众基础和有力后盾。近日,“孙中山文化粤港澳行”采访组一行走进江门,探访中山路、中山阁、中山楼、中山公园、中山纪念堂等寄托侨乡人民对孙中山怀念之情的历史风物,感触孙中山文化在五邑地区的脉络沿承。

  ■孙中山与五邑华侨

  车水马龙的江门市常安路一隅,屹立着一座中山公园,只因孙中山曾四过江门地区,与当地不少仁人志士相识相交。当中,与孙中山、尢列和杨鹤龄自称为“四大寇”的陈少白,很早与孙中山结为莫逆之交,追随孙中山30多年,是唯一被孙中山称为“吾弟”的人。

  当地的另一大名人梁启超,亦与孙中山有过交往。回顾这段历史时,五邑大学文学院教授庞光华谈及,梁启超参与的公车上书、戊戌变法为中国近代史带来深远的影响。“在日本,梁启超与孙中山有了直接接触。他们救国救民的理念是相近的,不过倡导的变革方式大为不同。”

  五邑一脉,四海一家。从历史纬度上看,当地为数众多的华侨,历来保持着爱国爱乡的传统。

  史上,对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五邑华侨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纷纷给予支持。以参加革命组织为例,1894年,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刘祥被推举为首任会长,邓荫南、温炳臣、李自重、李纪堂、邝华汰、谢缵泰等成为最早一批会员;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成立,制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亦吸引很多五邑华侨加入。

  有感于海外华侨的鼎力支持与慷慨捐助,孙中山曾发出“华侨为革命之母”的慨叹。在这方面,五邑华侨功不可没。

  村前稻田碧绿,村道花木掩映。夏雨过后,走进新会区崖门镇南合村,一幅田园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村内的钟念祖纪念馆,清晰标注着当地旅越华侨钟念祖智救孙中山的故事。83岁老伯钟飞鹏告诉记者,清末时期,孙中山多次前往越南等地筹款,在华侨中宣传革命,遭到清政府的抓捕。“由于和孙中山长得很相像,钟念祖商议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转移抓捕者视线,巧妙地让孙中山顺利脱离险境。”该村党支部书记钟荣生补充道,近年当地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其中发掘孙中山文化元素是一大亮点。

  位于台山市斗山镇的陈宜禧纪念广场,一个旧式蒸汽火车头与陈宜禧铜像简明扼要呈现了这位爱国华侨的感人事迹。为响应孙中山“实业救国”的号召,陈宜禧在家乡主持修筑了中国最长的侨办铁路——新宁铁路。该铁路于1920年全线建成通车,全长145公里,后毁于抗日战争时期。此后,在介绍省文物保护单位——陈宜禧故居的情况时,斗山镇美塘村村委陈志云谈及,据村内老一辈人回忆,孙中山当年从事革命活动时,陈宜禧积极支持并尽力提供经费,1917年两人在广州见面时还商谈了扩建新宁铁路以利于进出口运输等事宜。

  ■“航空救国”一脉相承

  事实上,受孙中山影响带动的五邑华侨当中,既有修筑铁路的儒商,亦有志在冲天的精英。

  出生于恩平市牛江镇的冯如,1910年6月在美国研制了一架可载人的双翼飞机,并在国际飞行比赛中打破了当时飞行高度和飞行时速的世界纪录。更难能可贵的是,冯如拒绝美国的重金聘请,舍弃安逸的西方生活,于1911年2月携飞机回国,担任国民革命军飞机长一职。1912年8月,他在广州燕塘飞行表演中不幸以身殉职。

  在恩平市冯如广场,冯如铜像下刻着“中国航空之父”的字样。对此,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办公室主任郭昉凌点评道,紧随其后接棒冯如的,便是被誉为“中国空军之父”的中山人杨仙逸。“可以这样说,孙中山很早就认识到航空的重要性,鼓励和组织华侨青年学习航空技术与兴办航空实业。辛亥革命时,他先后组建了湖北军政府航空队、广东军政府飞机队、华侨革命飞机团与沪军都督府航空队。孙中山提出的‘航空救国’,感召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披荆斩棘奋斗在航空事业中,如今新时代‘航天强国’的伟大成就,早已超越了孙中山‘航天救国’梦想。”

  恩平市文联副主席何莲华表示,“航空救国”影响深远,大体看来包括了振兴中华的爱国精神、自强进取的创新精神与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年轻人勇于前行。

  据恩平市冯如纪念中学校长莫卫红介绍,航空科普特色教育已经成为该校的品牌,其航模团队先后荣获省级、国家级多项大奖。记者在现场看到,该校已把航空元素融入到校园的方方面面,校园内随处可见航空航天宣传教育海报,配备航空文化展览室、学生航模作品展台、航模操作室等场地,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追梦”平台。除此之外,该校还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达成结对协议,以便于今后定向输送航空航天方面的好苗子。

  不难发现,航空科普特色教育,是薪火继承,更是精神传扬。在这方面,中山可以发挥的空间其实更大。史上,由于孙中山的号召和倡导,一大批中山人相继投身于航空事业之中,其中较为出名的包括杨仙逸、张惠长、朱卓文、朱慕菲、杨官宇、杨添森、刘植炎等。据统计,从1911年孙中山倡导“航空救国”到抗日战争胜利的1945年,献身中国航空事业的香山人有100多位,其中以中山人为主。为此,本土史学专家建议,中山应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为全面、系统地弘扬这些航空先驱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及其学习先进科技的热忱,努力培养新一代航空航天人才。这是活化运用孙中山文化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此外,对于神湾镇正在谋划的中国(中山)神舟航天乐园项目,本土史学专家提出建议,在这一建设过程中,能否进行一些落地化操作,融入孙中山“航空救国”及中山航空先驱等历史文化元素,使得整个项目在突显高精尖特色的同时,又不乏历史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