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协动态 > 正文

功夫走进新时代 传统文化扬正气

发布时间: 2019年06月13日   来源: 大公报   

明清时期,广东佛山凭借发达的工商业,入列全国“四大镇”、全国“四大聚”,获得南国铁都、南国陶都等美称。各种美誉中,要数“武术之乡”最为人熟悉。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佛山武术其实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其时,佛山工商业发达,导致外来人口大增,“商贾猬集,则狙诈日生;佣作繁滋,则巧伪相竞”(出自乾隆《佛山忠义乡志》卷六《乡俗》)。当时的佛山没有强有力的官方治理机构,乱象滋生,富人需要保卫、贫民需要自卫,习武顺理成章成为佛山居民的共同需要。

习武激励民众爱家国

正是当地深厚的武术基础,使佛山仁人志士在辛亥革命扮演了一个独具风采的角色。据记载,1905年孙中山组建同盟会时,其成员就有佛山鸿胜馆的李苏、钱维方等。辛亥初年,李苏组织了一支以鸿胜馆成员为骨干的民军,并在九月兵分两路,歼灭了驻在佛山的清军,光复佛山。

清末民初,不仅是佛山,整个广东习武之风盛行,孙中山先生身边也聚集了一批武者充当侍卫,而他本身对武术也非常推崇。他说:“慨自火器输入中国之后,国人多弃体育之技击术而不讲,驯至社会个人积弱愈甚,不知最后五分钟之决胜常在面前五尺地短兵相接之时,为今次欧战所屡见者,则谓技击术与枪炮飞机有同等作用亦奚不可。”孙中山这番对重火器而轻技击的批评,目的是要唤起国人重新重视技击术,积极习武。

中山市孙中山文化交流基地办公室主任郭昉凌告诉记者,武术是中国的国粹,几千年流传下来,不仅仅有强身健体的作用,更重要是弘扬正气。“以前习武之人讲究习武先练德,强调爱家爱国,习武也是为了保卫家园、保卫国家。”

孙中山很强调尚武精神,认为尚武可激励民众“有家才有国,爱家才爱国”的情怀。当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以霍元甲为首的一大批武者也来到上海,1919年精武体育会在上海举行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时,孙中山先生更是亲自题赠匾额,上书“尚武精神”以鼓舞民心。

微信截图_20190613153021.png

精武体育会十周年纪念时,孙中山题赠匾额。图为霍元甲(左二)与早期精武会成员合影\资料图片

当代武术重修心强身

在孙中山革命的时代,宣扬中国武术的技击作用,与抵御外辱的历史使命相等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今中国已经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路上高歌猛进,武术的新时代使命,也从抵御外敌发展到修心养心、以武会友。

今天的鸿胜馆,隐身在小巷之中。记者抵达时,来自西班牙的Juam正跟随师傅学习蔡李佛拳的标准动作。该馆馆长黄镇江介绍,Juam学习蔡李佛拳已半年,像Juam这样的外国学员还有很多,阿根廷、智利、美国等地都有人慕名而来,这些“洋弟子”大多在国外接触过蔡李佛拳,为追求最正宗的拳法并想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武术精粹,他们来到了佛山。

作为南拳的精华门类之一,蔡李佛拳在武术界声名远扬,不仅盛行于广东地区,还传播到港澳、东南亚和美国。黄镇江表示,因曾支持共产党开展活动,佛山的鸿胜馆遭受到当时民国政府的压制,曾于1927年被封,当时很多弟子走出国门,由此也将蔡李佛拳带到国外发扬光大。

当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支持弘扬以粤剧、龙舟、武术、醒狮等为代表的岭南文化,彰显独特文化魅力。黄镇江认为,坚定文化自信,共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武术是一个很好的媒介。通过武术的传承,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交流也将不断深化,特别是如今武术与舞台艺术结合的表演形式日渐兴起,也为加深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以及为海外友人更好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提供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