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均: 培养年轻企业家 中山未来才更好
黄启均
作为中山的知名企业家代表,黄启均亲历了“四小虎”的腾飞,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山企业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的发展历程。如今,作为广东省总商会副会长、中山市工商联主席的他,一直关注国际国内最新经济动态、关注中山企业的发展。11月29日,黄启均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深中通道建成后,一桥连通中山与深圳,将为中山抓住“双区驱动”效应、谋划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中山要放眼未来二三十年提前布局,找准城市定位,做好配套;要培养一批年轻有才能、敢闯敢拼的企业家团队,继续点燃创新创业的热情,中山未来才会更好。
着眼未来几十年 多维度进行城市定位
◎记者:针对中山目前的发展现状,您觉得应如何抢抓“双区驱动”效应,谋划未来发展?
●黄启均:我个人非常看好深中通道为中山带来的机遇。深中通道通车后,不仅往来时间大大缩短,而且中山和深圳的心理距离更近了。粤港澳大湾区未来一定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大湾区,加上中央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一旦深中通道建成通车,珠江东西岸的环境改变,优越的地理位置让中山借助“双区驱动”发展的机遇凸显。但我们能否抓住机遇,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要看城市有没有清晰的长远定位和规划。
城市发展靠产业,最近10年,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产业发展要立足长远定位。产业发展要聚集全球高端创新要素。政府要像一个前端的雷达,做好美国、德国、以色列等国家高端项目和人才的探测,寻找更多高端项目和人才,以现有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基础,将城市的产业定位提高。马鞍岛如今是一片沃土,要能引进高水平项目和研究中心、世界500强企业,有了项目,才有人才和资源,这方面可以向中央和省争取支持。
城市面貌要能借助深中通道通车的窗口期积极谋划,提升城市形象。比如中山有丰富的人文资源、有保存比较完整的乡村风貌、还有特色美食等,这些是中山的特色,但吸引人来的环境要提升。目前中山传统服务业的水平有待提升,美食和乡村美景都停留在较低层次。中山要想抓住机遇,要在城市风貌、文化建设等软硬环境方面入手。桥是双向的,这意味着资源亦可双向流动,如果中山不提前规划,做足功课,不仅吸引不了深圳的消费人群,甚至被反向吸引。
城市更新也要立足未来提升土地价值。我常去深圳,总会想:深圳的地域面积比中山只多几百平方公里,但每平方公里创造的价值却高出很多。中山仍有不少闲置的土地或者平铺的锌铁棚厂房,各个镇可以在“工改工”方面下功夫,挪出若干亩连片土地,比如300亩、500亩,有空间了,我们的产业才好挪动。
培育上档次的孵化园 点燃年轻人“双创”热情
◎记者:中山如今提出重振虎威,您觉得如何激发年轻人的创业创新热情?
●黄启均:走在深圳的街头或商场,就能发现很多都是30岁上下的年轻人,敢想、敢闯、敢干,创新的氛围很好。据我了解,中山目前不少企业家转型过程中处于迷茫的状态,社会变化太快,不易跟上节奏,他们希望子女接班。年轻一代有新的商业意识,有学识,有父辈打拼下来的基础;还有我们很多中山本地的年轻人,现在都散落在周边城市创业,我认为应培养一批年轻、有才能、敢闯敢拼的中山企业家,他们为未来产业发展做出贡献,中山的发展才有未来。
中山的创新氛围不够浓厚,在设计、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亟待强化。良禽择木而栖。如何激发年轻人来中山创业?怎么培养、凝聚、支持他们?我觉得要实实在在点燃年轻人创新的热情,要培育几个上档次的孵化园区,扶持真正的创新项目,扶持的力度要大。中山目前有不少孵化园区,有些是跟风的,初心不是为了创新,而是解决闲置空间的利用问题,真正的创新园区要做好项目筛选,在过程中培养好项目,同时做好各种配套,提供的条件到位了,真正“有料”的人才有创业的乐土。同时,对创新项目不能以暂时有多少业绩、多少员工论好坏。
政府愿为企业站台 企业家才敢为人先
◎记者:您觉得应如何弘扬中山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作用?
●黄启均:近年来,面临土地、政策、大环境等多方压力,中山一些企业保守经营,在“夹缝”中生存得还算不错,但若进一步扩大投资,就会显得谨慎,这不利于经济发展。中山企业家要拿出创业时的勇气和精神,但现今需要的创业精神内涵可能又有所变化。在信息化、数据化、技术迭代加快的时代,企业家需要改变过去的惯有思维,洞察新趋势,更深刻理解创新的价值和重要性,必要时需要义无反顾 “更换赛道”,超越过去自己的思维。
我觉得政府要强化、重视与企业的关系,很多时候政府官员拍拍肩膀的一段鼓励的话语就足以温暖企业的心。中山人敢为天下先,一个“敢”字,也需要政府的激励。近日,小榄镇公布了《小榄镇关心关爱企业家十条措施(试行)》,激励了全镇企业家的发展信心。企业发展,主管部门的思想也要解放,只有上下拧成一股绳,才能推动中山抓住机遇重振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