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协动态 > 正文

政协中山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举行发言大会

共谋攻坚突围良策 助力中山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1年02月05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记者 张房耿 冷启迪 陈家浩 孙俊军 余兆宇  

2月4日下午,政协中山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大会发言环节,来自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知联会和市政协港澳组的10位委员代表轮流上台发言,围绕“双区驱动”、乡村振兴、“3+4”重大产业平台建设等热点话题建言献策。

副市长徐小莉参加会议并充分肯定了10位政协委员代表的发言。她表示,过去一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协和委员们紧紧围绕我市改革发展大局,踊跃参政议政,积极履职尽责,为全市经济稳中向好做出积极贡献。徐小莉表示,在市委的领导下,市政府将加强与政协互动协商,进一步提高办理政协提案的责任意识,为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营造更好环境,齐心协力、乘势而上,以优异成绩共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钟国平

民革中山市委会:抢抓“双区驱动”机遇,提升城市服务能级

大湾区时代,城市之间的竞争更加体现为服务能级之间的较量。近年来,中山在产业升级、人口扩容、土地管理、城市发展格局和城市高端职能培育等方面亟待提升。民革中山市委会委员钟国平发言建议,中山应抢抓“双区驱动”机遇,提升城市服务能级。

民革中山市委会建议,我市可从多个方面提升服务能级。一是繁荣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大发展。完善现代服务业政策体系,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造珠江西岸生产服务枢纽,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价值链高端延伸。

其次是谋划区域性设施,提升服务供给质量。如在翠亨新区筹划东部教育城,扩大中山科研教育设施规模,开拓面向港澳台、区域性的现代化科教研发中心。利用岐江新城和翠亨新区规划建设的大型体育设施,承办各类大型体育赛事。全力推动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等检验检测平台建设,通过各种重大平台推动中山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长效发展。

第三是打造湾区创新平台,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深挖孙中山文化资源,拓展文化旅游新领域。成立孙中山文化国际交流中心,推动孙中山文化国际交流研究活动向纵深发展。

除此之外,要打通对外联系通道,扩大服务腹地空间,以高铁城际、高速公路、港口航运、主干道路为抓手,构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内通畅外通达的一体化综合运输体系,构建湾区西翼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把东部环湾创新发展带纳入省级重大产业创新平台,策划布局深中协同发展试验区。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国家级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在中山落地发展。


   翁计传

致公党中山市委会:加强城市空间防控系统建设,提高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致公党中山市委会副主委、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翁计传上台发言表示,面对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传统应急措施存在预警系统落后、资源供需错位等问题,建设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城市空间防空系统非常必要。

翁计传提出,我市公共卫生安全防控目前存在几方面不足:首先,医疗数据无法高效共享,缺乏有效的公共卫生安全预警系统,城市公共卫生安全防控体系和应急机制也不完善、不健全;其次,医疗资源布局不合理,医疗资源配置有待优化,我市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市民到三甲医院就医时间长,人满为患的情况也削弱了三甲医院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应急物资储备与调动机制也未建立;最后,我市城乡一体化特征明显,公共服务设施也较为老化,城市综合治理水平有待提高。

致公党中山市委会建议,第一要强化领导,做好顶层设计,调动全社会的人力物力来确保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第二,既要积极推进医疗大数据新基建,建立公共卫生安全预警系统,也要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应急防控能力,还要建立城市分级防控系统,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的效率与质量;第三,转变规划理念,借助战略留白、空间复合利用等手段提高城市卫生安全韧性,也提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通过制定针对不同灾害类型的功能转换方案实现空间的复合利用;最后是建设健康城市,翁计传建议我市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城市综合执法管理,提高城市空间秩序,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提高城市空间治理能力,做到未雨绸缪、标本兼治。


   张舒广

民盟中山市委会: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不仅有利于促进农业集约化经营以及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也助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然而,我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存在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数字经济意识不强以及乡村治理能力有待提高,人才保障与支撑有待加强等问题。民盟中山市委会委员、广教医药教育培训中心校长张舒广上台发言,提出了六条对策建议。

民盟中山市委会建议,我市一要加强对数字农业农村领导,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优化综合评价机制;二要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如期完成5G基站建设,大幅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水平;三是大力发展农业数字经济,推进“互联网+”与农业融合发展;四是推进乡村治理和信息惠民服务建设,建立网上服务型党组织、一体化信息系统和综合监管平台,打造基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第五,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建设乡村文化振兴示范基地,建立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数字文物资源库和数字博物馆;六是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支持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展相关课程与讲座,培养造就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苏葵

九三学社中山市委会:加快两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推动科学城重大平台建设

“3+4”重大产业平台建设是本次大会的热点话题。九三学社中山市委会委员、市人民医院口腔分院院长苏葵作为代表上台发言,建议我市加快两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推动科学城重大平台建设。

2019年,我市集全市资源引进两大科技基础设施:200PW超强激光装置和大型低温深冷装置,成立光子科学中心与先进低温研究院,建设集大科学装置、孵化育成、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成果产业化于一体的中山科学城,使我市在大湾区科技创新领域发挥核心引擎作用。

“两大科技基础设施目前面临的3个主要问题,一是缺乏省一级的战略统筹,二是市级的支持政策没有落地,三是科技金融生态体系存在严重‘短板’。此外,我们还缺乏具备园区开发经验的专业团队。”苏葵说,九三学社中山市委会建议,我市应尽快推动科学城整体规划上升到省乃至国家战略层面。在过渡阶段,市政府应对科学城给予翠亨新区同等财政待遇政策。

同时,加快成立科学城科创投公司。“我们可以借鉴广州、深圳经验,市场化招聘管理团队,成立科学城创投公司,薪酬机制对标基金管理公司的市场化机制设计,主管部门负责监管和业绩考核。”

为了推进两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技成果转化,建议我市在“十四五”期间积极引进或发起设立信托、保险、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总部,重点发挥信托、保险等长期资金对科学城建设的支持作用,并将引进或发起设立信托、保险、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总部纳入市“十四五”规划量化考核指标。


   罗炜强

民建中山市委会:立足“双循环”做好“双统筹”,积极培育我市外贸竞争新优势

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叠加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不确定,我市外贸经历了艰难的一年。民建中山市委会副主委、火炬开发区社区工作和社会事务局副局长罗炜强在政协大会发言中表示,我市外贸依存度高达77%,只有外贸发展好,中山经济才能更好地重振虎威。为切实帮助外贸企业纾解经营压力,我市需要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为此,民建中山市委会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为外贸企业纾困解难,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外贸企业延期缴税。加快出口退税进度,落实出口退税分类管理办法。二是组织“外贸企业金融帮扶专项行动”,支持积极用好政策性银行专项贷款,扩大保单融资规模和企业受益面,提升融资放贷效率。三是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化解出口企业风险。加大出口信保费用支持力度,探索建设全市中小微企业统保平台。适度放宽出口前附加险承保要求,提振出口企业接单信心。

同时,建议协助外贸企业积极开拓东盟和“一带一路”市场。支持企业“云参展”“云洽谈”,利用5G、VR/AR、大数据等创新洽谈形式,推动传统展会数字化转型。发展“新业态”,推动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发展跨境电商业务,保税贸易、市场采购等新型贸易方式。

提升外贸营商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支持外贸企业融入国内大循环,精简优化出口转内销产品3C认证程序,减免认证费用。引导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大循环,支持企业开展海外品牌建设。


   姚永红

中山市工商联: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促进中山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山民营经济行业分布广泛,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结构逐步调整优化和升级,加速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然而,中山民营经济仍然存在规模小、产业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民营企业发展还受到用地难、融资难、招工难、信心不足等因素限制。

政协中山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中山市工商联常委、中山市华盛家具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永红作为市工商联代表登台发言,从全面挖掘内需市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企业协同生态等方面提出建议。

市工商联建议,首先要强链补链,畅通产业循环,通过开展产业链精确招商、实施优势产业集群强链补链工程、全面实施“链长制”等举措,构建以内为主、内外结合的新型产业体系,推动与国际产业链的对接合作,提升在全球产业链的竞争力;其次要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联动,积极对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同时可探索“科技悬赏”机制,建立创新产品首试首用和推广应用机制,建设翠亨新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等;再次是内外并举,畅通市场循环,可推动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跨国公司在中山实施本地化战略提供就近配套,也可树立“中山制造”区域品牌形象,鼓励企业加快科技研发,积极布局新产品,抢占后疫情市场,面向国内市场、研发高质量且适销对路的产品。此外,姚永红还从强化保障、加大资源要素投入,深化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提升、营造尊商重商等方面提出建议。


   李彪

民进中山市委会:完善大数据体系建设,提升中山全域政务服务效能

如何深入发掘政务数据治理之“利”,提升全域政务服务效能,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中山重振虎威的必然考虑。政协中山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民进中山市委会委员、小榄镇副镇长李彪作为代表登台发言,建议我市完善大数据体系建设,提升中山全域政务服务效能。

李彪发言表示,我市目前初步建立了数据互联互通机制,政务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但与此同时,面临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闭环管理滞后、数据共享体系欠佳和大数据人才极度匮乏等问题,影响了数据分析、服务和应用等效能。

民进中山市委会建议,中山应尽快研究出台《关于推进中山市政务大数据治理现代化的意见》,构建和完善全域一体化大数据体系,实施政务大数据“融”“安”“聚”“治”“用”“发”六大工程,进一步提升全域政务服务效能,为中山市高质量发展营造更优越、更便捷的宜商宜业宜居环境。

具体操作上,一是建议实施“数融”工程,建立标准化的数据采集机制,让政务大数据“活”起来;二是实施“数安”工程,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和生态体系,让政务大数据“硬”起来;三是实施“数聚”工程,建立多元化的数据共享机制,让政务大数据“联”起来;四是实施“数治”工程,建立规范化的数据信息支撑体系,让政务大数据“动”起来;五是实施“数用”工程,建立专业化的数据应用体系,让政务大数据“用”起来;六是实施“数发”工程,建立可持续的数据发展体系,让政务大数据“立”起来。


   刘佐

中山市知联会:完善社会组织法律服务体系,优化我市法治化营商环境

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已成为城市间竞争的重要领域。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中山应如何利用自身优势,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中山市知联会副会长、中山市第一市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刘佐作为市知联会代表发言建议,我市应建立健全法治化营商制度、丰富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等完善社会组织法律服务体系。

近年来,我市出台了若干优化营商环境的文件,但并未就优化营商环境建章立制,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缺乏强有力的制度支撑与保障。同时,现有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中,针对民营企业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较少,外商投资企业法律服务产品匮乏,企业“走出去”法律服务产品尤为缺乏。此外,商协会参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力度尚需加强。

去年11月底,珠海市出台了《关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最优质城市、营造粤港澳大湾区最优质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目标,推进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如打造区域性国际仲裁中心、推进公证机构体制改革、设立珠港澳(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

中山市知联会建议,我市应通过强化制度供给,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制度支撑;加快产业政策法治化,营造良好的法治化创新环境,并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提高政府法治服务效能。

此外,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法律服务体系,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如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调解、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在知识产权、环境保护、金融商事、外商投资等领域研发、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内容、形式和供给模式,逐步建立全面覆盖的法律服务网。推进商协会改革,倡导市场主体参与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黎雪林

农工党中山市委会:加快“3+4”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再造产业新中山

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会将“3+4”重大产业平台建设作为今年我市“头号工程”。农工党中山市委会委员、三乡镇副镇长黎雪林在大会发言建议,为抢抓湾区发展机遇,我市7大平台需加挡提速。建议按照“三年定格局、五年大突破、十年成示范”的目标,统一划定平台范围、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土地整备收储、统一连片开发,将7大平台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重大平台的典范。

农工党中山市委会建议,我市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健全市镇及部门统筹管理体制,成立市重大产业平台建设总指挥部。依托总指挥部,加强重大产业平台规划建设、产业布局、招商引资等统筹协调,及时解决平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审议决定加快平台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在设立总指挥部的同时,分别成立7个重大产业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实行市领导负责制,统筹推进平台基础建设、土地整备等各项具体工作,协调解决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同时,农工党中山市委会建议加快编制出台重大产业平台系列规划,加强土地整备,推动土地利用从闲置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我们可以学习深圳市,设立市土地整备局,指导全市土地整备、征(收)地等工作。把土地整备作为闲置土地处理、碎片化整合、大规模开发、功能置换、土地位置调整、平衡各方利益、节约集约利用、压减建设用地规模的重要手段。通过土地整备,优先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需求,最大限度保障产业发展需求。”

此外,为实现“3+4”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加速,可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加强重大产业平台工作督查督办,在全市定期通报重大产业平台发展情况。完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把部门、镇街合作协调推进重大产业平台发展成效纳入考核,探索重大产业平台实行“督考合一”机制。


   韩子天

市政协港澳组:把握机遇,推进中山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山市政协澳门委员、澳门科技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韩子天认为,近年来中山也将健康医药产业作为三大重点发展产业之一,不仅拥有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健康产业基地,还建有华南现代中医药城等,在健康医药产业领域聚集超过300家企业,年产值超过800亿元。

然而,我市医疗器械产业在规模、创新能力等方面仍较为薄弱,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未形成“中山特色”。因此,韩子天提出了多方面建议,首先,要加强医疗器械产业规划、加大对医疗器械产业扶持力度,借鉴中山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功经验,结合家电、五金等传统产业的优势,帮助小家电企业向医疗器械企业转型发展;其次,集聚创新科技资源要素,孵化出更多本地成长的医疗器械独角兽企业,同时开展医疗器械共享基础设施及实验室试点,为中山市医疗器械企业提供更优质可靠的检测服务;再次,培育激光、超低温领域医疗器械细分产业,以大科学装置落户为依托,基于本地企业在制造业、激光产业已有资源和优势,给予政策支持,逐步培育本地知名医疗器械产品和企业;最后,抓住远程医疗契机,争取互联网医院政策落地,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医疗”相关医保配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