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7所学校启动防溺水专题教育
学生、教师和家长均需上网学习
发布时间:
2015年05月05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记者禹媚
本报讯 天气逐渐变热,即将进入溺水高发期,从5月4日开始,中山747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将依托中山安全教育实验区平台,集中开展预防溺水专题教育。记者了解到,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次教育依托信息化平台实行在线学习,系统自动建立学习档案。教育分幼儿段、小学段和中学段进行,学生、教师和家长均需上网学习,活动将持续至6月30日。
昨日,记者打开中山教育信息港网站的安全专栏,点击中山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就可以进入到预防溺水的专题教育板块。进入网站后发现,在线教育分为幼儿园、小学段和中学段3个年龄段,设学校版、教师版和家长版三个模块,以PPT、视频、动画等方式讲解了不同的知识要点。
记者从市教育和体育局安全保卫科了解到,教育平台为教师提供相应的PPT和视频短片,由老师组织在课堂授课,同时家庭版把学生家长也纳入进来,通过学生小手拉大手,和家长一起学习防溺水知识,一方面强化家长在学生放学后或者节假日期间对子女的监护职责,另外一方面也通过亲子共同学习,提高家长防子女溺水的意识和急救能力。
据悉,全市师生在中山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都有一个账号,学习结束后,相关学习数据和档案会自动生成并保存,学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能及时掌握学生、教师及家长的学习情况,全市747所学校、1.4万名教师、52万学生及其家长都将在未来两个月内参加学习。
今年的防溺水专题教育除常规知识,如认识水的危险性,了解安全游泳注意事项,掌握落水后正确的自救和施救方法外,重点讲解了“手拉手救人”的错误方式。在将错误救援方式,通过视频展示出来的同时,加强了正确施救方式的宣传和教育,如就地取材,通过竹竿、树枝、绳索、可乐瓶、书包等实施有效救援。
据了解,以往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只能靠学校根据相关通知自觉进行,今年利用信息化手段,能够督促学校、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这项活动。去年6月,中山成为中国教育学会安全教育实验区,这是广东省第一个地级市教育行政部门与中国教育学会合作共建的安全教育实验区。根据合作协议,中山将依托中国教育学会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在全市324所中小学和423所幼儿园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实现线上和线下结合教育。根据安排,幼儿园安全教育每周不少于30分钟,初中和小学每学年不少于15个课时,高中每月不少于1个课时。
昨日,记者打开中山教育信息港网站的安全专栏,点击中山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就可以进入到预防溺水的专题教育板块。进入网站后发现,在线教育分为幼儿园、小学段和中学段3个年龄段,设学校版、教师版和家长版三个模块,以PPT、视频、动画等方式讲解了不同的知识要点。
记者从市教育和体育局安全保卫科了解到,教育平台为教师提供相应的PPT和视频短片,由老师组织在课堂授课,同时家庭版把学生家长也纳入进来,通过学生小手拉大手,和家长一起学习防溺水知识,一方面强化家长在学生放学后或者节假日期间对子女的监护职责,另外一方面也通过亲子共同学习,提高家长防子女溺水的意识和急救能力。
据悉,全市师生在中山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都有一个账号,学习结束后,相关学习数据和档案会自动生成并保存,学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能及时掌握学生、教师及家长的学习情况,全市747所学校、1.4万名教师、52万学生及其家长都将在未来两个月内参加学习。
今年的防溺水专题教育除常规知识,如认识水的危险性,了解安全游泳注意事项,掌握落水后正确的自救和施救方法外,重点讲解了“手拉手救人”的错误方式。在将错误救援方式,通过视频展示出来的同时,加强了正确施救方式的宣传和教育,如就地取材,通过竹竿、树枝、绳索、可乐瓶、书包等实施有效救援。
据了解,以往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只能靠学校根据相关通知自觉进行,今年利用信息化手段,能够督促学校、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这项活动。去年6月,中山成为中国教育学会安全教育实验区,这是广东省第一个地级市教育行政部门与中国教育学会合作共建的安全教育实验区。根据合作协议,中山将依托中国教育学会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在全市324所中小学和423所幼儿园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实现线上和线下结合教育。根据安排,幼儿园安全教育每周不少于30分钟,初中和小学每学年不少于15个课时,高中每月不少于1个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