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一、就“关余事件” 在《香港日报》发表《致美国国民书》

发布时间: 2005年04月07日    作者:葛培林  
  所谓“关余事件”是这样的:   1923年11月23日,孙中山为了收回海关主权,同时解决军饷问题,命令外交部长伍朝枢照会北京外交使团,要求将广东海关关税余款(海关税收每年付庚子赔款总数约1000万元,余款约14万元)拨还广东革命政府,否则,将自行提取。   12月3日,北京外交使团致电广东革命政府,声言,如径行收管税款,就以强硬手段对付广东革命政府。同时,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的军舰二十余艘集中在黄埔,准备驶入省河,进行恫吓。12月5日,广东革命政府复照北京外交使团,指出截留关余“乃完全中国内政问题,无与列强之事。”(1)12月7日,孙中山接见《字林西报》记者,表示决心截留关余,不畏列强的炮舰恫吓。12月16日,孙中山接见广州各界代表,表示“我自有收回关税办法,决定三日后用正式手续提取关余。”(2)   在关余事件中,为了争取美国正义人士的支持,于1923年12月17日孙中山撰写了《致美国国民书》,并将此文发表在1923年12月20日的《香港日报》上。孙中山在文中针对美国军舰入侵广州的行径时指出:“当我们开始发动革命,以推翻专制腐败政府并在中国建立共和国之时,就以美国为鼓舞者和榜样。我们曾热切期望能有一位美国的拉法叶特(引者按:拉法叶特,生于1757,卒于1834年。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曾参加北美独立战争)同我们一起为这一正义事业而战斗。然而,在我们为自由而奋斗的这第十二个年头,来到的不是拉法叶特,而是一美国舰队司令率领较他国更多的军舰驶入我国领海,妄图共同压垮我们,以消灭中国的共和国。难道华盛顿和林肯的祖国竟断然抛弃了其对自由的崇高信仰,从一解放者而蜕化成一为自由而斗争的人民的压迫者吗?我们不能相信这一点,并希望你们舰队的官兵在炮击我们之前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尽管他们的炮口已对准广州这一未设防的城市。”(3)进而指出美军入侵广州,“是因为我们提出了合理的要求,即经扣除由全国关税偿付外债的适当份额之后,我们有权在本政府辖境内征收关税,这是任何政府都拥有的权利。因为尽人皆知,这项税收理应属于我们。如果美国海军在本政府辖境内强行征收关税,而使北京的卖国贼和军阀势焰更张,这实是一种罪恶和永洗不掉的耻辱。”(4)这是孙中山通过民间外交的形式,促使美国政府停止对广州入侵的行为。   另外,孙中山于12月22日给广东海关税务司下达了如下命令:   (一)关款除应付赔款及利息外,余款解交西南政府。   (二)自民国九年三月(引者按:指1920年3月)起,西南关余均应照交。   (三)限十日内答复,如不遵命,即另委关员。(5)   同时,还将这项决定通知了香港总督。12月24日,孙中山又在发表的《关于海关问题之宣言》中指出:“中国海关始终为中国国家机关,本政府辖境内个海关,自应遵守本政府命令。此乃完全中国内政问题,无与列强之事。“(6)   由于孙中山在“关余事件:中,义正严词的不懈斗争,在全国人民合力的抗争下,北京外交使团被迫于1924年4月1日作出将广东海关关余拨付给广州革命政府的决定。这是孙中山在同帝国主义列强做斗争中取得的完全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