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经香港转赴上海 指明陈逆之变是纵兵殃民
发布时间:
2005年04月07日 作者:葛培林
1922年6月25日,孙中山夫人宋庆龄由广州经香港,安抵上海私宅。随着北伐军回师失利,孙中山决定8月9日离粤赴沪。于是,在这天下午三时四十五分,孙中山率蒋介石、陈策、黄惠龙,乘英国摩汉号炮舰,于四时由广州起航,七时出虎门要塞。孙中山对随行人员说:“不图吾与君等竟得脱险,以有今日,一息尚存,此志不懈。民国责任,仍在吾人身上,不可轻弃,以自负初心也。”(9)
8月16日早晨六时,孙中山抵达香港。在香港的古应芬、谢持、刘纪文、汪精卫等人皆登上轮船谒见孙中山。中午十二时,孙中山乘坐俄国皇后号邮船由香港启碇,驶往上海。
孙中山在赴上海的途中,就有人谈到陈炯明自认为此次广州叛乱为革命,视孙中山为南北统一之障碍,故要求孙中山实践与徐世昌同时下野之约言时,孙中山指出:
与徐(引者按:指徐世昌)同时下野之约言,不知其从何而来。吾在民国元年,曾有与宣统同时退位之语,而今日与徐同时下野之说则无有;其或造谣生事者,根据于与宣统同时退位之语而来,不过假此以荧惑世人耳目耳。如吾果有与徐世昌同时下野之语在前,是无异承认其为合法,承认其为正式总统,安能为之?吾之就总统职者,乃知名器之不可以假借,职权之不可虚悬,正名定位,不使是非混淆,以乱天下人之耳目。名分既定,则吾自无与徐同时下野之理。至于南北统一之议,则吾已于6月6日宣言,表示与北方停战言和,以望统一之成,焉得谓之统一之障碍哉?至于革命与叛逆之名,则不可丝毫假借,其理甚明。盖革命为一宝贵尊严之名词,须知革命有革命之主义,有革命之道德,有革命之精神。法国革命之主义在自由,美国革命之主义在独立,而吾国之革命,乃求实行三民主义也。故革命之精神与道德,亦皆由此三民主义而出。至于陈炯明此次叛乱之行为,纵兵殃民,图袭谋害,适与革命之精神与道德,成一反比例,而其主义,则在盘踞与割据,以逞其一己之私欲而已。此革命与叛逆之所以分,不容丝毫淆乱者也。惟乱臣贼子,不得借汤武神圣革命之名词,以实施其篡窃欺盗之行为耳!(10)
8月14日上午,孙中山安抵上海法租界莫利爱路二十九号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