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翠亨孙氏祖坟葬地及墓碑看翠亨孙氏之家族繁衍和房亲关系
发布时间:
2005年04月12日 作者:邹佩丛
至今,生活在翠亨地区的居民都知道,目前在翠亨地区尚保存有几处孙族墓地,这些墓地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呢?要想了解这些情况,我们先看看《翠亨孙氏达成祖家谱》的记述。在该家谱第84至85页,写到:
翠亨村附近有吾先人茔冢数处,其一为犁头尖山一带,包括犁头尖山脚之达成祖墓、父建谋公与母王金顺墓和犁头尖山腰之始祖婆陈氏、五世祖礼瓒公、六世祖乐南公、七世祖耕隐公、八世祖怀堂公、十四世祖殿朝公、十六世祖敬贤公以及祖父德彰公墓共十穴。其二为翠亨东北二公里许崖口乡附近谭家山(土名“猪肝吊胆”)之孙家坟场,为吾孙氏祖墓集中地,共四十余穴,其中有十一世祖瑞英公墓、十二世祖连昌公墓、十三世祖逈千公墓、十九世祖建唐公、娫姑姐墓,其余各穴则为孙氏远祖及旁系先祖墓,在此不一一列出。另外尚有翠亨西南黄草岗之十六世祖敬贤公妻黄氏墓、翠亨以西三公里“逼虎跳墙”山上之十八世祖德彰公妻谭氏墓及位于翠亨以北约十公里西江里村西北约半里之十八世秋绮姑太墓。
按《孙氏家谱》载及先祖所言,一八八○年八月(光绪六年七月),为便于清明祭扫祖墓,由达成公出面,藉檀香山各叔侄所捐输之银两,将涌口村先祖墓一并迁至翠亨犁头尖山土名竹高龙(今中山纪念中学附近)安葬。德彰公极乐此事,投银最多。约至一九三二年,时唐绍仪任中山县长,因欲修建总理故乡纪念学校(即今中山纪念中学),须将孙氏部分祖坟迁走,故由唐县长亲理此事,由西南政务委员会拨款,买得谭家山土名“猪肝吊胆”山地做坟场。原拟全迁,后建华公请一杨姓风水先生察看祖坟,故风水较佳者均未迁动,其余在犁头尖山脚之祖坟大都迁往谭家山孙家坟场。迁葬一事,自始至终,皆由建华公与满参与,卢夫人与妙茜姑太亦予以关照。具体事务由族人社正(其人幼年曾参见国父,后曾随满供职于广州士敏土厂)与锦兴负责。
幼年尝闻祖母述及祖墓之事:敬贤公在世时,有先世遗下田产十数亩,惟因笃信风水堪舆之说,常登山玩水,且请人相勘,破费颇多,至变卖部分田产以维家计。沿至达成祖时,家境虽渐贫困,然达成祖亦好风水,终年养一来自嘉应州之黄姓堪舆先生。各祖先坟地,皆黄某寻得,故将先祖茔冢一并迁至翠亨近处之风水佳地,且将原葬翠亨附近之风水不佳之先祖墓一同改葬。时地师谓敬贤祖墓穴风水最佳,葬后十年,必生伟人。妙茜姑太述及先祖之事时,亦尝言及此事,故至今仍记忆犹新。
通过《翠亨孙氏达成祖家谱》的记述,我们可以了解到翠亨孙氏墓地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一处是竹高龙孙族墓地,是1880年由孙达成主持将涌口地区祖墓迁葬翠亨犁头尖山土名“竹高龙”一带而形成的;另一处是迳仔蓢山即今中山纪念中学一带的迳仔蓢孙族墓地,此墓地的大多数祖坟,后因修建总理故乡纪念学校之需,于1932年前后被迁往翠亨东北部的崖口谭家山,形成谭家山孙族坟场。此次迁葬活动,是由孙科(字建华)、孙满叔侄主持,孙妙茜、卢慕贞予以关照,族人孙社正、孙锦兴具体负责的。应该说,《翠亨孙氏达成祖家谱》所述基本上是准确的。这里,笔者就该谱所述,补充两方面的资料。
一是关于总理故乡纪念学校的立项和规划事宜。早在1929年2月8日,南京国民政府第19次国务会议确定中山县为全国模范县,并确定中山县训政实施委员会为建设模范县之计划指导监督机关 ,稍后,中山县成立了训政实施委员会,由唐绍仪任主席,孙科、钟荣光、马应彪、李禄超等7人任委员,并开始工作。期间,时在国民政府农矿部担任该部技士的陆精治呈请“规划总理故乡中山县翠亨乡一带为全国模范农村案”,引起孙科重视,在同年9月28日上午召开的中山县训政实施委员会第2届2次会议上,孙科将陆精治的提案提交会议审议,会议当即作出决议:“第一项关于农村计划,交自治筹备处参考。第二项关于翠亨乡建设案,先办总理纪念学校,交由孙委员科负责筹办” 。不久,孙科由石岐回翠亨规划,将校址定于翠亨村西北迳仔蓢山一带。
二是关于迁坟数目与迁葬时间。《中山大公日报》在1931年9月24日关于《总理学校建筑琐闻》的报道中提到了迁坟数目,原文为:“翠亨乡总理纪念学校,现经开工筑路,所有收用山坟廿四穴,孙姓占去十七穴之多。连日见孙氏子孙雇请仵作,将祖山骸骨执拾,另行迁葬别处。查孙公寿屏,及总理令爱孙阮[娫],均要迁葬。”这份资料显示,1、当时需要迁葬别处的共有24座坟墓,其中17座为孙族祖墓;2、迁葬时间为1931年夏秋之际;3、原葬澳门的孙中山长兄孙眉及孙中山女儿孙娫的遗骸亦将被迁回安葬。这份报道所说“迁葬别处”即指谭家山孙族新坟场。在同年11月23日的上述报纸上,又有一则消息,题为《孙科回翠亨举行奠基礼》,内容是:“翠亨乡总理纪念学校,自由广兴隆建筑公司投得承建、开工多日,现闻孙委员哲生,拟于本月二十九日回乡举行奠基礼,乡公所据报,已筹备欢迎一切矣。”笔者再查“纪中” 奠基石刻,知“纪中”奠基时间为11月27日 。虽与报纸略有误差,但证明孙科确实于11月下旬回乡主持奠基仪式。另,根据犁头尖山一带孙眉、孙昌(孙眉之子)墓碑刻字,知孙满、孙乾将孙眉遗骨由澳门迁至犁头尖山的“寿屏山”,将孙昌遗骨由广州迁至犁头尖山南麓迳仔亭以东,将孙娫遗骨由澳门迁至崖口谭家山的时间为1933年清明期间。因孙眉、孙昌坟墓系由南京国民政府公葬,故迁葬在犁头尖山一带,未迁至谭家山孙族新坟场。
现将翠亨地区孙族墓地分布及墓主情况分析如下:
1、犁头尖山一带。犁头尖山耸立于翠亨村北,该山周围分布有11座孙族祖墓:即位于西南山肩处土名“竹高龙”的五世孙礼赞与莫氏夫妇合葬墓(附葬孙德存)、始祖婆孙陈氏与六世孙乐南及七世孙耕隐合葬墓、七世孙王氏与孙□□及孙□氏合葬墓、八世孙怀堂与十二世孙竹居夫妇合葬墓、十四世孙殿朝与林氏夫妇合葬墓、十四世孙谭氏墓、十五世孙程氏与十六世孙黄氏合葬墓;位于西南山腰处“寿屏山”的十八世孙寿屏墓;位于西南山脚东侧的十七世孙达成墓(在纪中校内);位于南山脚(迳仔亭以东)的十九世孙振兴与夫人王金顺合葬墓;位于东北山肩处土名“黄帝田”的十六世孙敬贤墓。
在这些坟墓中,属于孙中山直系先祖的有五世孙礼赞、六世孙乐南、七世孙耕隐、八世孙怀堂、十四世孙殿朝、十六世孙敬贤、十七世孙达成。七世孙□□、十二世孙竹居应属涌口孙氏,是孙中山旁系先祖;十八世孙德存为“德”字辈,属翠亨孙氏,是孙中山房亲;十八世孙寿屏,名眉,字德彰,号寿屏,是孙中山胞兄;十九世孙振兴,名昌,字建谋,号振兴,是孙眉之子,孙中山亲侄。
2、谭家山一带。崖口谭家山位于翠亨东北约3里处,该处的孙族坟场土名“猪肝吊胆”,共有40座土墓,分5排排列:
第1排共7座,自东向西依次排列为:
孙□□墓、十二世孙连昌墓、十一世孙瑞英墓、十三世孙逈千墓、李门孙连帝墓、无碑墓、无碑墓;
第2排共6座,自东向西依次排列为:
十九世孙娫墓、十七世孙茂成墓、十九世孙建生墓、十九世孙建邦墓、孙□□墓、无碑墓;
第3排共8座,自东向西依次排列为:
十八世孙德勤墓、无碑墓、十八世孙耀光墓、十九世孙建怀墓、二十世孙程氏墓、廿一世孙帝樑 墓、十七世孙学成墓、十八世孙妙茜墓;
第4排共14座,自东向西依次排列为:
十三世孙麦氏十六世孙温氏十六世孙陆氏合葬墓、十五世孙恒达墓、十六世孙业贤墓、十七世孙启成孙以成孙用成合葬墓、三位孙门老太婆合葬墓、十七世孙玉成墓、十六世孙专贤墓、十六世孙蔡氏十七世孙谭氏合葬墓、十七世孙富成墓、十七世孙万成十八世孙德昌合葬墓、十八世孙谢氏墓、无碑墓、十九世孙玉屏墓、十八世孙金意墓;
第5排共5座,自东向西依次排列为:
十九世孙建唐(名威)墓、无碑墓、十六世孙张氏墓、无碑墓、十九世孙李氏墓。
以上坟墓总共40座,另在该坟场西北和东北100多米处的山顶,分别建造有孙中山的侧室陈粹芬、孙乾的元配苏仲英(陈粹芬的养女)和孙乾女儿孙嘉穗3座砖室墓,合共43座坟墓。由此分布与排列情况来看,毫无疑问,葬于其间的墓主之间必然具有密切的族亲关系,现将比较集中的40座土墓的墓主 情况分析如下:
第1排坟墓,除无碑和未标明者外,十一世孙瑞英、十二世孙连昌、十三世孙逈千3位墓主都是孙中山的直系先祖,已在前面作过介绍。
第2排坟墓,除无碑和未标明者外,已知十九世孙娫是孙中山长女,尚有十九世孙建邦、十九世孙建生两人比较陌生,十七世孙茂成的情况在前面虽有介绍,但比较简略,现在予以详细介绍。
孙茂成系孙云灿的后裔,即今居南蓢的孙社正老人之祖父。根据孙社正所修《翠亨敦业堂茂成孙公家谱》和口碑可知,孙社正的十一世祖和孙中山的十一世祖为同一人即孙瑞英,十二世为孙连昌之二兄孙连德,十三世为孙云灿,十四世为孙殿英,十五世为孙恒富,十六世为孙广贤(未娶妻)、孙旭贤两兄弟;十七世为孙旭贤之子孙茂成;孙茂成生四子,即孙达光、孙耀光、孙德勤(名惠)、孙德联,均为十八世;十八世孙德勤生长子孙社正、长女孙社梅、次子孙社生、次女孙春梅;十九世孙社正(字建廷,与孙科同辈)生子孙炳基,孙炳基为二十世,与孙满、孙治平同辈。有关资料显示,从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翠亨地区的孙氏祖坟主要由孙社正和孙炳基父子料理。关于十三世孙云灿与十二世孙廷尊、十三世孙逈千共同签订《孙梅景等人卖田契》一事,前面已作介绍。而十七世孙茂成,其名字在《孙达成兄弟批耕祖尝山荒合约》中也已提及,这里不必再作介绍。
关于十九世孙建邦和孙建生二人,孙建生暂无资料确定其房系,但知其为十九世,属“建”字辈,与孙科为同辈房亲;孙建邦在《翠亨敦业堂茂成孙公家谱》中有确切记载,他是孙茂成第四子孙德联的次子,他有五兄弟,其兄为孙建文,弟为孙建怀、孙建安和孙建培,其子为孙名善(号锦兴,又称锦亨),孙为孙炳夫和孙炳森。由此可见,谭家山孙族坟场所葬的孙建邦属南蓢孙旭贤房系,属“建”字辈,与孙科、孙昌为同辈房亲。
第3排坟墓中的十七世孙学成、十八世孙妙茜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不用介绍。十八世孙耀光、十八世孙德勤、十九世孙建怀三人在《翠亨敦业堂茂成孙公家谱》中均有记载,孙耀光为孙茂成次子;孙德勤为孙茂成三子,即孙社正之父;孙建怀为孙德联三子,孙茂成之孙。至于二十世孙程氏,不必介绍,廿一世孙帝樑暂无资料确定其房系。
第4排坟墓中的十八世孙金意、十九世孙玉屏为孙家女儿,十八世孙谢氏为孙家媳妇,均不用介绍。十八世孙德昌,与孙中山同世次,同为“德”字辈。
在介绍第4排的十六世孙专贤、十七世孙万成、十七世孙富成之前,我们先看几份口碑资料:
(1)“我祖父叫专贤,父亲富成和叔父万成是胞兄弟,是专贤生的。我父无子,生三女,胜意,双目失明,是长姐,从小去香港,二姐胜友(不是胜好)嫁外茔,外甥叫苏中,苏行的人家。我是最小的。万成叔生梅生、赞生二兄弟,都双双到外国去了。”
(2)“关于专贤的后人,今日到专贤家中调查确实,十二世连昌、十三世逈千也是同一宗族,十四世植尚、十五世殿候(有疑问)、十六世专贤、十七世富成。”
(3)“翠亨的贤字辈几多人,我也不了解。专贤的后人就是梅生、赞生。梅生字德修。”
(4)1964年5月13日翠亨村民陆天祥在答采访者问时说:“孙姓没有一户作地主,买田收租的,富有的人不多,可能最富的就是专贤了。孙专贤在浙江一带做茶行生意,娶一宁波人为妻,积累一些钱建一间屋,生二子,名梅生、赞生。后又建一间。”
(5)1978年2月24日孙妙茜之孙杨连合在答采访者问时说:“堂属:宁波太,孙中山在十四世祖这一房的分支。十三世祖还有关系。” 并说宁波太后人为孙赞生、孙梅生。
(6)1991年6月孙满、孙乾兄弟在美国加州蒙特利尔市就有关家世问题与孙必胜(孙乾长子)谈话时,孙满说:孙华祥“他们那一支先发。”孙乾说:孙华祥那一支“抢葬黄草冈,先发那一支,有兄弟到了宁波,发了达,还娶了宁波女子,我们叫宁波婆,她就是华祥叔的〈曾〉祖母,与眉[敬贤]公同辈,华祥父亲为孙梅生。”
通过上述6份口碑资料可知:十六世孙专贤生长子孙富成和次子孙万成,十七世长房孙富成无子,生有三女,十七世二房孙万成生孙梅生、孙赞生两兄弟。十八世孙梅生(字德修)生子孙华祥。
因当地白话“尊”、“专”同音,故孙专贤实际上就是曾到宁波经商并担任过翠亨孙氏家族“房长”的孙尊贤 ,如孙锦言就将“孙廷尊”说成是“孙廷专” 。
此前,笔者就孙尊贤与孙专贤是否同一人的问题,专门向孙氏族人孙社正、孙妙茜之孙杨连逢和上述资料的调查者、从事翠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工作33年、知名孙中山研究学者李伯新先生征询意见,结果一致认定孙专贤即孙尊贤。孙社正还说孙尊贤的坟墓葬在谭家山,且应以孙尊贤的签名用字为准。
既然孙专贤就是孙尊贤,那么,根据《翠亨孙家家谱略记》可知,孙尊贤之父为孙恒发,孙恒发之父为孙殿侯,孙殿侯与孙殿朝为同胞兄弟,再查《翠亨孙氏先祖牌位纸》关于孙殿侯的出生时间,知其为孙殿朝胞兄,两人均为孙逈千之子。上述调查者将孙殿侯列为十五世,本有疑问,实为十四世,其将孙植尚列为十四世,前已论证应属误记。现在,我们已弄清楚谭家山孙族坟场中的十六世孙专(尊)贤、十七世孙万成和孙富成三人实际上是父子关系,事实上,他们的坟墓不仅是连在一起的,而且是由东向西依次排列的。
第4排坟墓中的十七世孙玉成,也需引几则资料加以说明。(1)1965年9月4日翠亨村民陆天祥在答问时说“迳仔朗[蓢]有二家孙姓的,即孙来的兄弟。” (2)同年9月20日杨连合在答问时也说“孙来,字玉成,生子中宏,是迳仔朗[蓢]孙家。纪中建成后搬到翠亨胜好家中住。” (3)同年9月25日翠亨村人杨国英在答问时也说“孙来本在迳仔朗[蓢]住,后搬下来住胜好家。” (4)同年10月10日孙中山房亲孙锦言在答问时仍说“后玉成(即孙来)从檀香山回,由玉成管〈翠亨孙氏祖尝田——土名‘龙田’〉”。 (5)同年10月23日南蓢镇泮沙村孙中山房亲孙金友在答问时也说“孙来有三兄弟,都是去檀香山的,其父不记得了,其三兄弟是孙来、孙胜、孙良。” (6)1973年10月3日孙锦言、孙社正在答问时又说:“孙玉成已去世,但其兄留下一大群子女在檀香山。玉成的侄子名华贵,居住在檀香山就有四五十人。” 通过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知道孙玉成是“成”字辈,从迳仔蓢迁入翠亨,又到檀香山谋生,后回乡与孙达成共同管理过翠亨孙氏祖尝田。至于其父与子,从《翠亨敦业堂茂成孙公家谱》可知,其父为孙国贤,参与过《孙达成兄弟批耕祖尝山荒合约》的签订事宜,其子为孙中宏(“德”字辈),其侄名叫孙华贵。
第4排坟墓中的十五世孙恒达、十六世孙业贤、十七世孙启成孙以成孙用成合葬墓等3座坟墓,根据《翠亨敦业堂茂成孙公家谱》的记载,可知他们也是祖孙三代的关系 。其中,孙业贤参与过《孙达成兄弟批耕祖尝山荒合约》的签订事宜,系翠亨孙氏“六贤”之一。
第5排坟墓中的十九世孙建唐(名威)即孙眉在檀香山的养子,后过继给孙中山的二哥孙典(早殇),1935年病死于澳门,遗体也葬在这个坟场之中。他家祖孙三代的情况在《翠亨孙氏家谱》所夹生辰纸中有记载,本书前已作略。
从谭家山孙族坟场墓穴排列来看,第1排有翠亨孙氏十一到十三世祖墓,第2排有孙中山长女孙娫、孙中山房亲孙茂成及其后代墓,第3排有孙茂成后代、孙达成之弟孙学成及孙中山的姐姐孙妙茜墓,第4排有孙恒达及其后代墓、孙专(尊)贤及其后代墓和孙国贤后代墓,第5排有孙尊贤副室张氏(宁波人)墓和孙眉养子孙威墓。
总起来看,在谭家山孙族坟场,除埋葬有孙中山的部分直系先祖和后裔外,还埋葬有孙中山的旁系先祖及其后裔。这些墓主大都属于孙敬贤、孙尊贤、孙旭贤、孙国贤和孙业贤等翠亨孙氏“五贤”房系,即前面所述之“翠亨孙氏签约五房”,他们共葬一处,既表明他们有密切的血缘关系,同时又与《翠亨敦业堂茂成孙公家谱》关于 “翠亨孙氏六贤分房”的说法可互为佐证。因此,就历史和现状来看,我们可以称谭家山孙族坟场为“翠亨孙氏五房坟场”。
3、陆皓东墓园东侧。陆皓东墓园位于犁头尖山南侧山脚,在其东侧,10年前已形成一处孙家小型坟场,系翠亨孙茂成这一支系的先祖及其后裔的部分坟墓。该坟场葬有十二世孙连德、十三世孙云灿、十四世孙殿英至十八世孙德联、十九世孙建文(名帝彬)、十九世孙建培、二十世孙名川(号锦源,又称锦言)等10余人,这些人在《翠亨敦业堂茂成孙公家谱》中均有记载。
除上述三处墓地外,翠亨附近尚有位于翠亨西南长沙埔土名“黄草冈”阳坡的十六世孙敬贤夫人黄氏墓 和位于翠亨以西(石门村以西)3公里土名“逼虎跳墙”山顶东向的十八世孙德彰(孙眉)夫人谭氏墓。孙中山之妹孙秋绮与夫林喜智合葬墓位于翠亨以北约10公里即西江里村西北之大林山。另外,早在1930年,国民党党史会编纂王斧到翠亨访问孙妙茜,路过长沙埔时曾手录了十四世孙殿侯与十五世孙恒辉叔侄合葬墓墓碑文字 ,该墓碑由孙观德、孙观林于清朝嘉庆丁丑年(1817)仲秋所立,但此叔侄合葬墓于抗战期间不知所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