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于郑州管城孙氏与孙固
发布时间:
2005年04月14日 作者:邹佩丛
上沙孙谱在所抄录的“孙氏世系原序”中谈到“系出太原,乐安衍派”之后,紧接着叙述:“自汉唐以前,代远年湮,姑弗深考。”这表明上沙孙氏在清末以前除了知道其郡在山东乐安、望出山西太原之外,已经不容易确定唐以前其先世的具体传代关系与世次了。至于唐以后至上沙之间的孙氏世系,上沙孙氏也只知道宋朝的孙固系其远祖。
关于孙固,上沙孙谱在《孙氏世系原序》中记载到:“至宋熙宁时,历官枢密[院]副使,世袭金吾,太始祖温靖公讳固,字允中,号和父,望重朝端,勋铭竹帛。”又在《孙氏世系辨(依前辈抄来)》中记载“太始祖允中,讳固,乃宋枢密[院]副使,袭金吾,原居金陵省之城 ,因议王安石,陈青苗 ,忤旨,被谪吴西,由是世居江西也。”另在“宋太始祖温靖公履历图”处记载“温靖公讳固,字允中,号和父,谥温靖。诰授光禄大夫,枢密[院]副使,世袭金吾。……公登进士第,始仕州县进知,历官颖王宫侍讲,又为侍读,擢天章阁侍制,知通进银台。及后公被谮,出于擅[澶]州。还,复领银台,封驳兼侍读,判少监府。旋因安石当国,又出公于真定府。洎复职时,即进知开封府、枢密直学。元丰初,同知枢密院事,改大中大夫,枢密[院]副使,进知院事。又拜观文殿大学士,知河阳寻奉祠,历拜门下侍郎,复知枢密院事,累官右光禄大夫。”
查《宋史·列传第一百》收录有《孙固传》,对孙固事迹记载颇详,该《传》说:“孙固,字和父,郑州管城人”,生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死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先后任司户参军、知通进银台司、知澶州、审刑院、判少府监、枢密院副使、知河南府、门下侍郎、枢密院副使、光禄大夫。期间,因反对经略西夏,对王安石任相及其颁布之“青苗法”颇有异议,故曾被降职至澶州等地任职,后均官复原职。一生主要在磁州、霍邑、河阳、嵩山、郑州和开封任职。系北宋重要谋臣。该《传》无孙固原居金陵、被谪去江西之记载,且记载孙固之字为和父,并非允中。另,沈起炜等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的《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关于孙固的事迹,记为:“孙固(1016-1090) 宋郑州管城人,字和父。第进士。调磁州司户参军。神宗立,擢知通进银台司。历知澶州、审刑院、判少府监等,反对经略西夏,又言王安石不可为相,与安石议事多不合,极论青苗法不便。元丰初,同知枢密院事。哲宗时知河南府。元祐间拜门下侍郎,知枢密院事。官至右光禄大夫。卒谥温靖。”由此可见,上沙孙氏远祖孙固与《宋史》所记载之孙固显然是同一人。另外,据《辞海》记载:郑州为隋开皇元年(581)所置州名,管城为隋开皇十六年(596)所置县名,县治在今河南郑州市,曾为管州治所,明初废入郑州。而《宋史》记载孙固为郑州管城县人,由此可以看出,孙固及其先祖至少在唐代和北宋时期已经世居管城县,形成“管城孙氏”。这就是说,迟至北宋晚年,孙中山的远祖仍生活在中原地区。至于上沙旧谱关于孙固原居金陵(即南京)之说,应属误会,因《宋史》记载孙固为郑州管城县人,其晚年尚在中原生活,故该谱所记居住金陵者,应为孙固之后人。香山左埗头孙氏于清朝光绪年间祝贺上沙孙氏大宗祠维修竣工所敬送的1副木联 ,就显示上沙孙氏之先祖为江浙人,该木联联文为:“庙貌庆重新,想当年乐业安居,德绍江东传岭表;宗支同衍脉,看此日源长流远,泽由莞水播香山。” 此木联上联是说上沙孙氏先祖原在江浙(即“江东”)一带安居乐业,下联是说香山孙氏来自东莞(上沙)。1932年9月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以下简称“国民党党史会”)编纂《总理年谱长编初稿》时,即根据上沙孙谱记载及孙氏父老意见确定上沙孙氏之“先世出金陵”,对此,孙科在校对该书稿相关内容时,只将“左沙头”的“沙”字更正为“埗”字,并无其他意见,且后面将提到上沙孙族始祖即来自浙江杭州,可见,孙固后人即东莞上沙孙氏先祖亦即左埗头孙氏和翠亨孙氏之远祖,曾为世居金陵的江浙人。至于孙固之后人由中原南迁江浙之因,当与宋、元之际北方女真族和蒙古族南下,南宋以建康(今南京)为行都、以临安(今杭州)为国都以及孙固后人追随汉族政权有关。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因《宋史》明确提到孙固曾被降职到磁州等地,上沙旧谱亦记载孙固被降职到澶州、真定。而孙固后来均官复原职,返回原任职之地。由此可见,上沙旧谱中提到的孙固被谪吴西、世居江西之说,显然有误。况且,孙固出生于郑州管城县,一生主要生活在河南并终老于开封,其父与祖均为中原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