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调查引出的传说
发布时间:
2005年04月26日
中山的文物调查,说起来也不算是短的了,从1957年开始,就由省的考古队对中山现行政区域进行了考古调查,时隔二十多年后的1982年,中山年青的文物工作者,又多次对境内的古迹进行了调查,虽然,近些年的考古调查,对中山现存的古迹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这些调查多集中于现存的古代遗址和古代的建筑及近代名人故居等。最近,在配合做好我市的清坟绿化祖国的工作期间,文化行政管理工作者在调查中,又发现了一批具有相当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古墓,这对于研究我市的殡葬史、建筑史(包括古代建筑艺术)和人类文化史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文物实体佐证,由此也引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
在湖洲山上,沿着比人还高的杂草覆盖着的小路,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坚难的爬上了半山腰,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座用花岗岩石砌成的明代古墓,其墓碑是雕刻精湛的明代古牌楼浮雕,坟茔前一对石雕狮子是那么的形神兼备,护栏板也是经过精雕细刻的,据说,当年筑墓时,一块护栏板就用了二十四个人抬上山,这座墓葬,整整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才建好。在该墓葬后,有一座始建于元代的古墓葬,该墓葬的建筑型制、建筑艺术、建筑结构等均是目前我市保存最好、建筑风格最别具特色、时代最早的一座古墓葬,据称,该古墓是清乾隆间宰相刘墉曾祖父之墓葬。而在南区寮后村土名罗伞地的一座明代古墓,其建筑也别具一格,坟墓上的宝刹是一块花岗岩石的石雕,上刻“天诰命”,相传该墓葬主人母亲是皇帝的奶妈,其子后被册封为“中议大夫”。该墓葬用花岗岩石砌成,尚存抱鼓石等石雕……。
据《香山县志》记载:“隆都刘族,始迁祖汝贤,父仲敏,宋宣和进士,官南雄刺史,侨寓珠玑,避兵至广。子三人汝贤居次。绍兴末徙邑东乡土瓜岭。六传后开于族山谿角,析居邑城东南、龙聚环、涌头、寮后、龙眼树涌、坑口墟、北台、葫芦棚、湖洲脚、沙坪下、龙塘、库涌、新村。现二十七传,丁口万余人。齐东、古鹤等乡别有派。龙头环派原籍南雄,乃昭武将军刘禘当,明洪武初随军入广,家于榄都,仍隶军籍,历八传分支石岐、大墩、龙头环等处,丁口亦二千余人。”另据溪角刘氏族谱称:“刘氏五世祖禘祐公,元代承父蔭为太仓宰,勤政爱民,以贤能称。卒于元至正七年丁亥(1347年)九月二十二日,葬于北台湖洲山。”由此可见,现湖洲山的古墓是刘禘祐之原墓葬,该墓葬保存之好,且如此之完整,建筑艺术之古朴,是我市目前发现的最古老之墓葬,非常难得。从中可引出中山古代的人文史及古代的民间传说与典故。
从这次古墓调查中,我们可了解到中山古代的殡葬史、建筑史、雕刻艺术及古代的人类文化史。由此,还可引出中山的古代民间传说和典故,无疑,这些都是有形和无形的民俗文化遗产,笔者认为,这些古墓葬是应该予以保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