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圃飘色
发布时间:
2005年04月26日
民俗文化客观地说,有其地方性、传承性、同化性等属性。黄圃飘色源至沙湾的说法,体现了民俗文化的几种属性。黄圃在过去属黄旗都,是香山县较大的一个集镇,从近年考古发掘的出土文物表明,在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黄圃已具“田园芦墓”,到元、明时期,以钱、石、孟、黎等十三种姓氏的大批汉人为代表,自南海、番禺、顺德、新会等地徒迁而至定居于黄圃。相传在史前的北头、灵古、后岗等一带山坡曾盛开菊花,漫山遍野,一片金黄,宛如天然的大花圃,因而得名大黄圃。至明代,大黄圃因发达的水上交通及处于珠江出海口港湾的地理原因,成为远近闻名的商品集散地,也因此其民间艺术亦随之兴盛。
作为中山北部重镇黄圃,其民间艺术的代表作飘色、麒麟舞等源于何时,曾有多种说法,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代。从中华民族的文化史来分析,自有人类开始,就产生了原始的民风民俗和原始的文化艺术出现。就现有的史籍和地方文献来判断,黄圃飘色起码在宋代就已出现,与其他民间艺术并存和沿袭。黄圃由于元明时期大量南(海)、番(禺)、顺(德)、新(会)等地氏族徒迁而至,人口不断的增多,其民间艺术也相互影响而形成自己的特色。从地域中看,当时大黄圃包括现在番禺沙湾、谭岗等地,当时沙湾飘色出名便有“黄圃飘色源于沙湾”之说。不管怎样,就现有史料记载,黄圃飘色早已有之。但过去的飘色有“信子”、“出会景”等称谓。这与中原跑旱船社火活动有联系。宋代有史籍记载:将童男童女装扮成故事人物,固定于车轿之上,称为“信子”,是民众在喜庆日子里,大众娱乐的形式之一,这种娱乐形式由来已久。相传黄圃飘色活动与沙湾飘色一样,初期在木箱上,用小童装扮古代民间故事人物,用人抬着行走巡游,后改为用板车推着巡游。但早期的飘色活动少有文献记载。据现有地方史料佐证,黄圃飘色巡游活动沿袭至清代晚期是最鼎盛的。以往的黄圃飘色巡游,多在春秋祭祀时,以及重大的神诞日而搞的社火活动中出现,到清光绪年间(1875至1908年),由黄圃的三社坊、古鼓坊、灵会坊三坊老艺人发起,每隔三年举办一次盛大的飘色巡游活动,被誉为“三坊飘色”而沿袭下来,三年一次的飘色巡游,时间定在农历三月三日,一连三天,在三天的巡游中,也邀请沙湾飘色参加,恐怕,这就是“黄圃飘色源于沙湾飘色”之说了。与“崖口出色雨天变晴天”相反,“黄圃出色,雨水滴滴”一说,与传统中三月三出色有关,原因是在南方三月份是阴雨天气。因此,黄圃飘色巡游时间在农历三月三,就有“雨水滴滴”之说了。
作为传统中的黄圃飘色,与其他民间艺术一样,是世代流传,也同样是“多灾多难”的。有史以来,任何民间艺术的发展和沿袭,都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 的联系。作为黄圃飘色这一民间艺术,因历史的原因,如战争、天灾等,不可能顺其自然而沿续,尤其是在文革期间,民俗文化作为“四旧”而遭排斥,特别是“飘色”的内容多以民间传说、典故、才子佳人、古装扮相等为主。因此,被认为是封建迷信糟粕而被禁。黄圃飘色这一民间艺术被扼杀于六十年代初。作为民俗文化的艺术,其源自民间,也发展于民间,不管如何,在适当的时候,这些酝酿于群众土壤之中的种子,必然有极强的生命力,正所谓“国逢盛世万事兴”,自1994年开始,黄圃的整体基础建设不断完善,经济发展了,广大群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亦强烈了,自娱自乐的文化生活也丰富了,这就为传统的黄圃飘色复苏带来了盎盎生机。为尽快恢复和弘扬黄圃飘色这一民间艺术,政府牵头,民间集资,由黄圃的民间老艺人负起指导培养年青一代的重任,通过组织外出学习,结合传统的飘色技艺,在短时间里,成功举办了“黄圃民间飘色欢乐节”,将几十年沉寂了的民间艺术发掘、整理、创新,使黄圃飘色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喜获新生,并发出绚丽的异彩,也带动了麒麟舞、高跷、舞龙等民间艺术的复苏。在此基础上,镇政府牵头,社会各界捐资,建起了中山首间古色古香的飘色馆,将幸存的旧飘色用具及新的飘色陈列起来,为研究黄圃飘色艺术提供了极有利的地方和物证。继1994年恢复“出色”后,黄圃飘色在每年重大的节日和传统节日期间,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并被邻近县市及市内各镇区邀请作表演。飘色的板数也越来越多,表现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和创新。为此,在1997年3月率先成立了“黄圃民间飘色艺术协会”,1998年被评为广东省飘色艺术之乡。
任何民间艺术活动,都有其共性和个性的地方,作为“黄圃飘色源于沙湾飘色而有异”一说,主要是两地的飘色艺术起源、表现形式较为接近,且两地较接近。历史上也互相来往密切,因而有源于沙湾之说。而从两地的表现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黄圃飘色还是有其特点的。飘色主要由色柜(或称色板、色箱)、色芯、色脚、色梗、色扛等组成。传统的飘色色柜,多用人抬着行进,而黄圃飘色的色柜多改为板车推行。色芯的童男童女,其他地方的色芯多由六岁至十二、三岁的小童扮演,而黄圃飘色的色芯多选用体重二十斤左右,年龄在二至六岁的小童,扮演故事人物。因此,黄圃飘色虽然只有二层飘,但因为其色芯小巧,行进中更显“飘”。由此,黄圃飘色的特点在于:色彩艳丽、色芯娇俏、讲究力学、色梗幼细、造型大方、装置奇妙、内容含蓄、形态古雅、玲珑飘逸等地方特色。这就有别于沙湾飘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