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六、由广州至香港 畅谈商办中外合资银行

发布时间: 2005年06月07日    作者:葛培林  
  1912年6月15日,孙中山因赴北京转道香港。这天晚上,孙中山应香港商民捐董事之邀,出席了在四邑商工总局举行的欢迎会。孙中山在会上发表的演说中指出:“我国财政空虚,非借巨债不足维持,虽民捐民债,杯水不足以救车薪,而借款又被四国银行团监督财政,甚至牵及军政,将来受患无穷,亦非得计,然中国现局非有大帮财政以济用,则凡事不能举办云云。”(10)现由孙中山发起与国外资本家合资办一银行,行名及一切事权,皆出诸中华民国国民,彼此皆以人民资本各一千万为基本金此事即成,现在正广为募集。   6月17日,香港华商再次召开会议,讨论孙中山提出的中外合资办银行之事,事先表决赞成自办银行,反对合资。并且以自办银行成立后,提资一二成为合资准则来答复孙中山。到晚上十时,孙中山赴会演说合资银行利益时说:内债、民捐效力均短,惟合资银行持久而利大,宜将自办之款尽拨赞成,惟尚未决定办法。(11)6月18日,孙中山乘美国邮船“高丽号”离开香港前往上海。   孙中山关于中外合资办银行的主张,是一种开放的、全新的思想,在中国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借用外资发展中国经济,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办法。但是,有的商人一时难以理解和接受这一新生事物,也是可以理解的。 注释:   (1)(2)(5)(9)(10)(11)《孙中山史事详录1911——1913》第293、300、306、312、322页。   (3)《中山先生事迹七则》,黄汉纲辑录。见《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史料专辑》(下)第277页。   (4)《孙中山全集》第五卷,第212、213页。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合编。中华书局1985年4月版。   (6)(7)(8)《孙中山年谱长编》(上)第699、7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