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在香港谈取消通商口岸租界及各国排华问题
发布时间:
2005年06月07日 作者:葛培林
1912年5月18日,孙中山由广州至香港,下榻在英皇大酒店。19日,孙中山与《南清早报》记者路威臣谈话,告其三星期后将北上与袁世凯会晤,并对广东及全国局势表示乐观。当谈及取消通商口岸的租界问题时,孙中山表示:“然此乃华人之志愿,谓吾人必要独立者,更不愿在中国而归洋人统辖也。然吾人将必开放中国各方以为酬偿。目下洋人只可囿于通商口岸,若果裁去各口岸,则洋人可到通国各地,由太平洋以至西陲。”“洋人欲拓上海租界,惟吾人不允,此乃当然之理也。譬如别国今居中国之地位,岂不亦如中国之所为乎?若为英人,则必不欲有德人租界于伦敦也明甚。”(6)由此可见,孙中山旗帜鲜明地主张取消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之租界,并认为这是争取中国独立的前提。
当谈及世界各地限制华人入境问题时,孙中山认为:“各国设法保护自己工人,甚合道理。惟此等保护,不久可以不须。中国地方甚广,而不知开垦,此是自误。将来一经开拓,则吾国工人无庸外出,其实余意中国若兴农矿、制造,则十年之间,可以自养其民也。”(7)对所谓“黄祸”之说,孙中山指出:“欧人多恐中国他日之侵犯,此诚所见不远。”“惟吾意中国无侵略志,因吾人志尚和平。吾人之所以要水陆大军者,只为自保,而非攻人。若果欧人势迫吾人,则吾人将以武力强国。”(8)孙中山在上面说了三个问题:第一,中国经济将来发展了,可以自养其民。第二,中国人爱好和平。第三,中国发展军队,是为了国防的需要、是为了自卫,而不是为了侵略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