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与香港《士蔑西报》记者谈关于借外债问题
发布时间:
2005年06月07日 作者:葛培林
1912年5月7日,孙中山在广州与香港《士蔑西报》记者就借外债之事,回答了记者的问题。这天,香港《士蔑西报》记者在广州谒见了孙中山。双方寒暄过后,记者问:“比国借款若何?”
孙中山曰:“现因四国(引者按:指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反对,恐不能成议。”
记者问:“然则无以借款以应急需乎?”
孙中山曰:“予可以与华人资本家借款。若为四国所迫,则宁借本国人之款。华人一旦明白政策,财源困乏,需财行政,则其热诚之心,立即发生,自愿将资财输出。中国之资财极大,不过无完善之机器,以取集之,而又为能遽与列国经历多年之机器互相比美。故今日愿取外国资财,以开放中国原有之大财源。现在政府初成立,取财于外国,较易于本国,故吾侪乃乐设法以求外国之财。惟外国欲握我国财权,及多生阻力,倘仍不转机,吾侪不得不另筹别法。”(5)从中可知,孙中山关于借外债发展经济的思想,是在外国不握我国财权的前提下,才能够进行借外债。否则,便“不得不另筹别法。”这体现了孙中山关于主权独立的一贯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