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抵达香港 会见胡汉民廖仲恺等人
发布时间:
2005年06月07日 作者:葛培林
1911年12月21日上午九时,孙中山所乘英国邮船抵达香港,胡汉民、廖仲恺、陈少白等到船上谒见孙中山,与孙中山讨论了赴上海和南京等问题。
对此,1912年1月1日上海《申报》载《补记孙大总统抵港情形》中记:
12月21日上午九时,孙中山乘“地云夏”英邮船抵香港码头,胡汉民、廖仲恺、谢良牧、李杞堂、陈少白、容星桥等先后至邮船谒见孙中山。当时有港政府派出暗查多名保护。众人与孙中山谈至十二时半,时因有日本人到船候见,皆与孙历年交好者,孙旋即复与之接晤。少顷,孙中山乘广州小轮由三角码头登岸,相约至兰室公司聚谈。午后三时,粤省七十二行、就善堂、总商会所派代表来港迎接孙中山,诸人也到兰室晋谒,席间孙中山历言灭除满虏、建设共和,并及各省财政与外债问题。席间又有恳孙中山挽留黄士龙回粤者,孙略谓为时仓卒,如黄允行回粤最好。孙复言是日下午即乘原船并偕粤督胡汉民同赴沪。众闻之有愕然者。孙续言粤都督由副都督陈炯明署理,将来以汪精卫回粤任都督。是时闻者皆拍掌,欢呼不止。至四点半孙中山仍步行至三角码头乘顺利小轮而去,众人送至邮船乃返。
关于孙中山赴上海、南京问题的讨论情况,据《胡汉民自传》云:
先生(引者按:指孙中山)抵香港,余则亲偕仲恺乘兵轮至港迎先生。既见先生,屏人熟议,由晨至晚,争论始决。余主先生到粤,先生则主余偕往沪、宁,其争辩之点甚多。余谓:“满洲政府人心已尽去,惟尚有北洋数镇兵力未打破,故得延其残喘。袁世凯实叵测,持两端,但所恃者亦只此数万兵力。此中努力未扫除,即革命无一种威力以巩固政权,则破坏建设几无可言。先生一至沪、宁,众情所属,必被推戴,幕府当在南京,而兵无可用,何以直捣黄龙?且以选举克强之事观之,则命令正未易行,元首且同虚器,何如留粤。就粤中各军整理,可立得精兵数万,以实力廓清强敌,乃真成南北统一之局。”先生则谓:“以形势论,沪、宁正在前方,不以身当其冲,而退就粤中,以修战备,此为避难就易,四方同志正印领属望,至此其谓我何?我恃人心,敌恃兵力,既如所云,何故不善用所长,而用我所短”(2)“今日中国如能以和平收革命之功,此亦足开世界未有之例,何必以兵?今之大患,即在无政府,如能创建政府,则满清之政府固必倾覆,即袁世凯亦未必能支,必不足以为患于新政府。故不宜预防他人之不服,而一意谋以武力争天下也。”(3)
胡汉民见孙中山“持之甚坚,亦觉所见不如先生(引者按:指孙中山)之远大,乃服从先生主张,立为书分致竞存、执信、毅生(引者按:指陈炯明、朱执信、胡毅生)诸人,使竞存代理都督事,并以命令饬各军服从竞存,皆以授仲恺,使返省与诸人布置一切。”(4)这样,胡汉民与孙中山一同乘船赴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