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广州光复与香港之关系
发布时间:
2005年06月07日 作者:葛培林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后,建立了湖北军政府。全国各地相继响应,仅两个月已有十四个省宣布独立,广东省就是其中之一。冯自由称之为“广州光复之役”,其实,双方并未动刀枪,而是以清政府地方官员的“反正”而实现的。
武昌起义的胜利消息,使革命人民为之欢呼,也使清王朝的官员面对现实考虑自己的出路。特别是十四个省宣布独立,脱离清王朝的统治。这使得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眼见清王朝就要垮台,但又知其往日督兵屠杀革命党人的罪行,故此时李准“思缓和革命党人之仇视,时向党人暗送秋波。继探悉其幕友谢质我及港绅韦宝珊与党人颇多结识,遂托其密向香港党人机关,表示输诚好意。谢质我以告谢良牧,韦宝珊亦以告李纪堂。时胡汉民任同盟会南方支部长,得谢、李等报告大喜:乃亲致书准(引者按:指李准),深相嘉勉,并许以确实保全生命财产。”(11)李准得书后,派他八弟拿着他的手函赴香港,表示愿意献出虎门要塞,为进见礼。从此,双方信使往还,规划略定,李准集中舰队于省河,胁逼两广总督张鸣岐反正。同时,李准又约清军统制龙济光参加义举,龙济光从之,而张鸣岐还在观望之中。至1911年11月9日,李准下令军舰、炮台“改悬民国旗帜。鸣岐知大势已去,始仓惶离粤。”(12)此时,在香港的胡汉民得李准来电,知其反正,遂于11月9日晚,“搭轮赴省就都督职。”(13)这样,广东省光复后,胡汉民任都督,同时各界并举陈炯明为副都督,黄士龙为参都督。由此可见,广东光复的工作是在同盟会南方支部的具体领导下实现的。
注释:
(1)《革命逸史》第三集,第249页。
(2)(3)《革命逸史》初集,第202页。
(4)《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493页。
(5)《黄花岗起义与炸毙凤山亲历记》,陈其尤著。见《辛亥革命回忆录》(一),第315页。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8月版。
(6)(7)《孙中山全集》第六卷,第50、242页。
(8)(9)(10)(11)(12)(13)《革命逸史》第四集,第201、204、199、233、2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