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洪全福广州之役与香港之策源
发布时间:
2005年06月07日 作者:葛培林
1900年惠州之役的失败,以及杨衢云在香港被清政府派人暗杀之后,谢缵泰和李纪堂等人在香港制定了在广州再图大举的计划,决心一雪前耻,并推举洪全福为这次举事的革命军首领,打出了大明天顺国的旗号,决定发动夺取广州之役,即史称的洪全福广州之役。
洪全福(1834——1904年),原名春魁,字其元,又字梅生。广东花县人。他是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族侄。1851年1月他参加了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后转战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等省。曾被封为太平天国左天将、瑛王、三千岁等。太平天国失败后,他避走香港,曾在外国轮船上充任厨师,晚年隐居香港,悬壶济世。他与谢缵泰的父亲谢日昌志同道合,时相过从。“缵泰知其不忘天国,雄心犹在,特介绍与纪堂相识,纪堂以全福为可用,以革命军大将军一职畀之,并出巨资助其大举。全福提议筹措军饷五十万元,缵泰亦提议推举老博士容闳为起兵后临时政府大总统,纪堂均无异议。旋设总机关于德忌笠街二十号顶楼,颜曰和记栈,复派梁慕光、李植生等,设办事处于广州市同兴街信义洋货店及河南继业公司、和记公司、芳村德国教堂等处,定期于壬寅十二月(引者按:指1903年1月28日)除夕占领省城,宣布共和政治。讵事机不密,事前为清吏侦悉,城内外各机关悉被查封,党员梁慕义等就逮者十余人,全局因而瓦解。同时驻香港党员被拘者数人。缵泰与其友《南华早报》记者英人克银汉,力请英政府拒绝粤吏引渡国事犯之请求,卒由伦敦殖民部电令开释,缵泰之力为多焉。自此役失败后,缵泰父日昌愤极成疾,癸卯(引者按:1903年)逝于香港,年七十二。缵泰后助克银汉任《南华早报》编辑,专在言论上鼓吹改革,不再与闻军事。”(9)而“洪全福因是役改名为浮萍,避地与星洲(引者按:指新加坡),后因喉病返香岛(引者按:指香港)就医于国家医院,药石无灵,未几逝世,葬于香港跑马地英国坟场六千七百八十一号墓,时甲辰七月(引者按:1904年8月)也。”(10)
洪全福广州之役虽然失败了,但其目标在于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正如洪全福等在《大明顺天国元年南粤兴汉大将军申明纪律告示》中记:“本将军宗旨,系专为新造世界,与往日之败坏世界迥乎不同,而脱我汉人于网罗之中,行欧洲君民共和之政体。天下平后,即立定年限,由民人公举贤能为总统,以理国事。无论官民相待如平等,如有奇才异能之士,条陈政治军务得失,固必优礼相待,即耆老小民有事申诉,亦必以平等之礼接见。”(11)由此可见,洪全福、谢缵泰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和兴中会发动的其他武装起义一样,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注释:
(1)冯自由著:《革命逸史》第四集,第102、103页
(2)(6)《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料专辑》第311、312页。
(3)(7)(11)《辛亥革命》资料丛刊(一)第73、74、75、324页。
(4)(8)《革命逸史》初集,第5、25页。
(5)《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205、206页。
(9)《革命逸史》第二集,第23、24页。
(10)陈春生著:《壬寅洪全福广州举义记》,见《辛亥革命》资料丛刊(一)第3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