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动起义
发布时间:
2005年06月07日 作者:葛培林
惠州起义的根据地是惠州府归善县的三洲田、稔山等处。这里的特点,一是“山深林密,路径迂回,南抵新安,紧逼九龙租界,西北与东莞县接壤,北通府县二城,出东江,直达省会。”(12)二是“东南与海丰毗连,亦系会党出没之处。”(13)而郑士良又是归善当地的客家人、会党首领。因此,郑士良很快在三洲田聚集了600名起义壮士,但洋枪仅300杆,子弹各30发。虽然革命党人在附近的清军营房秘密购置枪械若干,仍然不敷所用。
1900年7月,孙中山抵达香港时,命令郑士良在三洲田“暂勿发动,以待后命。”(14)
这样,郑士良等率领部队在三洲田静候数月。开始时,他们将司令部设于三洲田廖姓祖祠,后因廖姓耆老反对在此设立,于是将司令部移至马栏头。后因部队粮食渐缺,将部分人员分散于附近乡村,仅以80人留守老营。革命党人为了防止走漏起义的风声,将附近村民误入山寨砍柴、放牧者,予以拘留。于是,谣言大起,纷纷传言内有乱党数万人揭竿起事。此时,两广总督德寿据各方警报,命令水师提督何长清由虎门调集清军4000人,于10月3日进驻深圳。陆路提督邓万林率惠州清军驻守淡水、镇隆,以堵塞三洲田出路。这时,郑士良以战机日迫,致电孙中山,要求快速接济饷械。孙中山复电云:“筹备未完,令暂解散。”(15)郑士良还没有接到孙中山的复电时,何长清已率清军先头部队200人进驻新安县沙弯,骑兵已到达黄冈,拉开了进犯三洲田的架势。于是,起义军决定先发制人。10月8日晚,由黄福率冲锋队员80人袭击清军于沙弯斩敌40人,夺枪40杆,弹药数箱,俘获清军30余人,立刻命令他们剪辫服役。其余清军惊溃退却。于是,起义军乘胜向深圳推进,直逼新安县城。15日,起义军与清军战于佛子坳,缴清军枪700余杆,子弹50000发,马12头,俘获清军数十名。在镇隆一战中生擒清军管带杜凤梧,俘获清军数百人。其后,起义军在永湖、崩岗墟又连战皆捷。21日,起义军经龙冈、淡水,进至三多祝,起义队伍发展到20000余人。
起义军队伍迅速扩大,清军也在增兵,战斗不断进行。起义军急需补充大批枪支弹药。
1900年10月下旬,孙中山在台湾致电宫崎寅藏,请他“向菲律宾独立军代表彭西预商借用之械,速送惠州沿海岸接济。又请台湾总督儿玉协助武器,讵日人中村弥六棍骗菲岛军械案,竟因是败露。而日本适又于斯时更换内阁,新任首相伊藤博文,对中国之政策,与前大异,既不许儿玉协助中国革命党,又禁止武器出口,及不许日本武官投效革命军,因是总理(引者按:指孙中山)潜渡内地及接济武器之计划,完全失败。”(16)于是,孙中山“不得已委托日本同志山田良政偕同志数人,由香港经海丰而达革命军大本营,传令郑士良等,略谓:政情忽变,外援难期,即至厦门,亦无所得,军中之事,请司令自决进止等语。”(17)山田良政等人到达郑士良军中时,已在起事之后30余天。起义军连战月余,弹药已尽,而起义队伍已有万余人。非常需要干部、军官和武器弹药。此时,忽然得到山田良政所报的消息,郑士良忍痛解散了起义队伍。之后,他与黄福、何祥等人于11月初退往香港。另外,有四五百名起义士兵也陆续退往香港,得到香港兴中会的妥善安置。山田良政因为归途迷路,被清军逮捕,遇害。孙中山称山田良政是“外国义士为中国共和牺牲者之第一人也。”(18)而史坚如的牺牲,被孙中山称之为继陆皓东之后,“是为共和殉难之第人健将也。皓东沉勇,坚如果毅,皆命世之英才,惜皆以事败而牺牲。每一念及,仰止无穷。二公虽死,其精灵之萦绕吾怀者,无日或间也。庚子之役,为予第二次革命之失败也。”(19)字里行间表现了孙中山对为革命而牺牲的战友的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