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香港筹划庚子惠州之役
发布时间:
2005年06月07日 作者:葛培林
孙中山及其革命党人在香港筹划的庚子惠州之役,因其起义地点是惠州府归善县三洲田,因而又称之为惠州三周田起义。它是兴中会领导的第二次武装起义。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避居日本,革命事业正处于困难时期。正如孙中山所言:“由乙未初败,以至于庚子,此五年之间,实为革命进行最艰难困苦之时代也。盖予既遭失败,则国内之根据,个人之事业,活动之地位,与夫十年来所建立之革命基础,皆完全销灭;而海外之鼓吹,又毫无效果。适于其时,有保皇党发生,为虎作伥,其反对革命,反对共和,比之清廷为尤甚。当此之时,革命前途,黑暗无似,希望几绝,而同志尚不尽灰心者,盖正朝气初发之时代也。”(7)面对黑暗之时局,孙中山愈挫愈奋,再接再厉,鼓动风潮,造成时势,并于1899年4月间命陈少白回香港,创办《中国日报》,以鼓吹革命;命史坚如到长江流域,以联络会党;命郑士良在香港设立机关,招待会党。于是才有了长江流域的会党和广东、广西、福建的会党合并于兴中会之事。
1899年10月11日,兴中会、哥老会及三合会首领在香港成立了兴汉会,公推孙中山为总会长,以兴中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之纲领为总会纲领。10月21日,与会者分三路赴广东、广西、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将会议结果向各地同志传达。宫崎寅藏与陈少白由香港到日本横滨,向孙中山报告了会议的情况,并将兴汉会会长的印玺交给孙中山。11月21日,陈少白乘“香港丸”轮船由日本返回香港。
前面已经述及在香港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曾将会长一职让位于杨衢云。但是,实践证明,在兴中会的领导层中,革命党人仍将孙中山看作是领导核心。因为,在革命党人中,孙中山一是有系统的革命思想和革命理论;二是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中西文化贯通;三是具有领袖气质,颇具号召力。所以,在1900年1月24日,杨衢云便辞去了兴中会会长的职务,公推孙中山担任此职。这样,有利于加强革命党的领导核心力量,有利于革命运动的开展。
1900年6月,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蓬勃发展,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此时,孙中山“以为时机不可失。”(8)于是,他与杨衢云、郑士良、宫崎寅藏等乘法国“烟迪斯号”轮船,于6月8日,经日本的神户、长崎,在6月17日抵香港海面,即在该船旁边的一艘小船上召开了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孙中山、杨衢云、陈少白、谢缵泰、郑士良、史坚如、邓荫南、李纪堂、宫崎寅藏、平山周等人。会议决定由郑士良督率黄福、黄耀廷、黄江喜等赴惠州,准备发动起义;史坚如、邓荫南偕同摩根赴广州,组织起事及暗杀机关,以策应惠州起义;杨衢云、陈少白、李纪堂在香港担任接济军饷和枪械事务。(9)会后,孙中山乘原船于6月18日凌晨三时前往越南西贡活动。
1900年7月17日,孙中山乘日本“佐渡丸”轮船抵达香港海面,并在该船上与同志们商议起义方略。孙中山原拟到香港,即偕日本志士入内地,亲率郑士良等发动起义,因香港政府派水警监视,不得登陆。所以孙中山在船上召集中日同志开军事会议,将惠州发难之责任委之于郑士良,而以远藤隆夫为参谋,平山周、福本诚则助理民政事务。(10)起义的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孙中山偕宫崎寅藏、清藤幸七郎乘“佐渡丸”离香港赴日本。7月24日,孙中山在神户致书香港平山周,嘱其对议决之事,“要毅然行之,不可中止。”(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