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榄乡风景地势

发布时间: 2005年08月09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明 李孙宸  
两榄一乡,风水形势,东西两海,大溪数十里,围绕一乡。楼房屋宇,联络不断,火烂相盖,烟户人丁共数十万(1)。人如蚁队,路上往来,时时川流不息。乡内山峰五座;(2)金木水火土,名为五星聚境,旗把门,百官朝拱;九龙入洞(3)于乡内,双美石桥(4)通两楼。开元古寺(5)内有梅花?(6),飞驼直上能天桥。三圩六市(7),九洲八景(8)。东有跃龙,西有起凤,登云望月(9),渔翁归晚,老树巢鸦;五松六路三叉水,一洞梅花十二度桥(10)。岁岁菊花看不尽,诗坛酌酒赏花村。 [B]注释:[/B] (注一)“烟户人丁共数十万”有点夸大,在明宣德年间,两榄人口发展到近8,000人,到清末宣统年间,两榄人口才发展到近11万人。 (注二)“山峰五座”为:大榄岗(即飞驼岭),圆榄、凤山、半边榄、榄碇岗,为之五星聚境,而入小榄之东埒口(现沙口桥船闸入口处),左有圆榄,形似鼓状,右有半边榄,形似一面三角形古代军旗,谓之“旗鼓把门”。 (注三)“九龙入洞”指两榄河涌分布状况,明代有“九龙入洞”或“九龙到堂”之称。“九龙”指小榄水道之东西水道河汊流入乡内环镇大涌,俗称“水色匝”的九条主要内河涌,分别指鸡肠溶、芷海、东埒口、米埔溶、流板、第一埒、第九涌、?前、九溶。 (注四)“双美石桥”是俗称“拱桥”,为明洪武元年(1368年)榄都首任巡俭陈忠所建,历经三次重修,为现存最古之石拱桥。距今618年。 (注五、六)“开元古寺”“梅花?”:开元古寺建于明天启到崇祯年间(1621年-1644年),位于大榄飞驼岭侧,己?弃多年。距该寺里许有梅花。因飞驼山南马岗林埔两地间植梅花数万株而名,为两榄古代四大名泉之一,已废多年。 (注七)“三圩六市”。两榄前期之三圩为下基之桑圩,南野角之桑圩、关刀塘之瓜圩;后期之三圩为下基之桑圩,东庙之丝圩、大榄之茧圩。“六市”为大榄市、行流朝市,聚源晚市,三角市、泰宁市、下基市。 (注八)“九洲八景”。“九州”指九州基,“八景”为古之“榄乡景”;泰宁诗社、驼峰夕照、深阜芰荷、?树巢鸦,凤岭朝霞、长堤杨柳、双桥立鹭、林埔酒家。 (注九)指下基之跃龙桥、罗涌之起凤桥,泰宁之登云桥。现只存跃桥,起凤、登云二桥已下改建公路桥。 (注十) “五松” 指华光庙涌边之五棵水松树。“六路”指华光庙涌两岸附近之六条街巷:华光前街、华光后街、光直街、华光横街、红更寮街、十二桥街、现已塞涌建成华光路,五棵水松树也不存在。“一桐梅花”现为街名“梅花洞”。明代,这里一带梅树丛丛,梅花点点;清康熙年间建有隐秀寺。“十二桥”即现之十二桥街,该街过去因有排水大渠,状如水涌,街之一边原居十二户,每户门口均以石桥相,故称十二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