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峰文塔来由
发布时间:
2005年08月09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口天搜集
矗立于石岐烟墩山巅之"阜峰文塔",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六年,这座七层八角,高七丈余,塔身造型隽秀、建筑雄伟之文物古迹,已有三百年历史.
中山市政府重视文物保护,于八三年据专款重修斯塔,粉饰一新并装上霓虹灯,就现出宝塔雄伟轮廓.使整个石岐城区更添娇娆.
这座烟墩文塔,据《香山县志》资料记载,是有一段历史的传说.如果你在工作之余,登山游览胜境,远眺岐江河南腔北调面的马山,你就会发觉,烟墩似若低了一截,不错,正因如此,才建成今天的“阜峰文塔”。
据说:当石城定为香山县城后,人民一直很穷,百业凋零,民生凋蔽,向明朝皇帝激纳赋税是很少的,列为当时的贫瘠县分。
明万历年间,任香山知县的菜继善见此情况,欲想改变这种落后状态,他们就把这种贫穷落后状态归咎于风水不好的方面去。
当时流行着一种迷信的说法,说铁城乃是一块风水宝地,原因烟墩山与马山遥遥相对,犹如两条捕鱼的“缯栋”,向着大海入口处西河口入处西河口张开大网,唯烟墩山比马山低了一栽,就象“缯栋”长短不相称,“好风水”就完全漏走了。
蔡继善逐发起建塔,由县衙拨出巨款,大兴土木,建成这座七层宝塔,使烟墩山与马山一样高,就能使鱼虾汇集,民丰物阜。果尔,此塔落成后,香山果然风调雨顺,粮食与鱼虾都获丰收。香山逐成为富庶之首县。
(原载《环城侨刊》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