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小榄堂史略

发布时间: 2005年08月09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刘斌光 编  
小榄基督教会是由美国基督教同寅会所办,该会源出于基督教新教的长老宗内的一个教派,有些地方称为“群兄弟会”(United Brethren Church)。小榄堂的兄弟堂是广州河南洪德路五巷礼拜堂。 小榄基督教会包括教堂、学校、医院,现略记如下: [center][B]小榄堂教会[/B][/center] 一八九六年美国基督教同寅会女教士碧基能医生,从广州派黄信神牧师来小榄宣扬福音,得到在沙口行医的公理会信徒新会人赵玉田医师介绍,在沙口坊养中街租赁店铺,设谈道所名为:“灵化书室”。一八九八年迁蓝田坊水流夫人街设立福音堂(当时由同寅差会出钱二百余元毫银,典约四十年)。 一九○○年续派李莲生先生来榄助理教务,翌年又派黄藻亭先生来协助。小榄教会第一位信徒是岭南大学校长小榄人钟荣光博士的父亲钟莲舫先生。一九○七年差会派传教士汪怡备牧师夫人来榄传教。一九○七年差会又在第九坊东源里建筑礼拜堂(由差会出钱一千元毫银)。一九一四年汪怡备牧师回国,差会又派传教士关宝华牧师来。一九二一年关宝华回国,差会派传教士苏维新博士,殷思道牧师来榄。 一九二一年小榄教会加入“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同年协会派何少泉牧师曹振南先生来榄堂主任教务。 一九一七年本会举行二十周年纪念会典兼布道大会。 一九二四年黄信神牧师发起筹建诗社新礼拜(即现无佞后街廿五号)。得差会乐捐港币五千元,其余亦得教友乐助,共获毫银一万余元,兄姊奉献堂中家私器具。一九三四年落成新殿,举行献堂礼,岭南大学校长钟荣光博士与全镇各界人士均来观礼祝贺盛典。 抗日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相继爆发,西教士离榄回国,我堂仍由黄信神牧师持,八年抗战,七年沦陷,会务如常进行。慕道三十多年对教会及教会办的医院、学校多有资助的刘荣阶先生,在此动乱之际,竟于八十高龄之时,决志领洗归主。 一九○二年以后,宣教师谭俊云、江宁三、胡敬之、张惺德诸君,女传道施五婶、张大姑、何四姑、李冬青、林慕诚诸女士,亦相继服务本会,合力宣扬主道。 一九四七年十月七日,本会举行五十周年纪念大会,广东协会派员主持大礼,美国同寅会来华调查团亦莅临参加典礼。是日嘉宾满座,盛极一时。堂会在黄信神牧师牧养下,黄勤基女传道协助下,会务蓬勃发展。协会初派刘德和先生,继派刘汝光牧师来堂主任教务并兼任领导第二区会圣工。 一九四九年在黄信神牧师积极推动下,发起自养,经董事会刘立夫先生、卢励吾先生编制预算,全年经费港币五千元,董事会发起募捐,省港澳及全体本堂教友支持,超额完成奉献竟达港币五千四百余元,小榄教会首次完全实现自养。一九五○年黄信神牧师告老退休。 祖国解放后,中国教会走上新的时代,揭开历史上光辉的一页。一九五一年及一九五四年,广东协会先后调派李护法、谭顺天同工来榄主持党务,在顾问牧师黄信神,女传道黄勤基和何兆云的协助下发展教会圣工。 一九五七年八月七日,本会举行成立六十周年感恩崇拜,广东协会、石岐、大良、东莞、新会等地教会代表来宾和本堂教友一百五十余人参加盛会。由招观海、吴鸿新、刘汝光、黄信神牧师等主礼。同日晚上举行文娱晚会,八月八日举行纪念大会,由堂会主席邓善霖医师主持,县统战部及镇首长讲话。同日晚上在大富贵酒家举行餐会,一百一十人参加了观宴。举行了讲道会由刘汝不牧师主讲。 一九六六年至一九八上年间,小榄礼拜停顿了会务十八年,并先后移作各个工厂、企业、仓库、工场等使用,台椅等设备失散,教牧人员下放或改从别业;打倒“四人帮”以后,党和政府落实宗教政策,但因教堂仍由小榄镇荇厂租用,由于市统战部及当地党政大力支持下,荇厂在一九八四年九月十五日迁出。复堂小组黄应恩,刘斌光两老师立即计划进行投入全面维修,得市三自会支持经费,小榄堂终于在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日举行“复堂盛典”,由刘汝坚、谭洲龄、刘汝光、卢竹荣、谭顺天等五位牧师主持圣礼,到会有四百余人。小榄堂从此恢复活动。 [center][B]九州基支堂[/B][/center] 九州基支堂创建于一九一二年,美国同寅会派黄信神牧师、李棣初先生到九洲基十五村租屋设“谈道室”。第一位信徒是九州基人胡鉴光。 一九一六年董事胡鉴光、关炎启、关长邦、傅合泉等人发起募捐,筹款毫银五百元,在十五村买一屋“叙会点”。 一九三二年在筹款毫银五千元(内有差会捐助毫银二千元),将“叙会点”扩建成礼拜堂,传导人有罗文杰、萧大姑、陈继光、何瑶金、邓藻光、何兆云、冯艳萍、关炎启、李锦昌、刘县能等人同工。 一九一二年后几年,美国同寅会在九州基十五村租一间祠堂开办小学,教员有罗少泉、刘兆文、麦淑端七故、、李文伟刘姑等人。 一九三二年九州基新堂成立,创办“建磐学校”于堂内,开设小学六班,教员有何兆云、刘景良、李安生等人。一九四九年由何少云一人负责教学至一九五一年联合加入乡校。一九五四年何兆云专职教会工作。 一九六六年教会停顿,现由市三自会接管教产并暂租出支持当地办学。 [center][B]古镇支堂[/B][/center] 该堂曾有女传道陈素华主持,于抗战时已停办。 [center][B]小榄教会学校[/B][/center] 一、同寅会学校 一九0一年美国基督教同寅会派传教士关宝华牧师来榄创办“寅会学校”,位于花园街,初由关日臣先生主理校务,后因林经纬先生主持。先在市边涌位校舍,后迁至王成坊孔家祠及第九坊洋楼,张焯枢为教师,差会再派传教士乾迪、彭如寿督理校务,用毫银六千元买地五亩盖搭葵蓬为校舍,建运动场,拟筹建宏伟之校舍。一九0二年办至中学,学生达于二百余人。不久在迁到北边巷“寄间”为校舍,由黄信神牧师代校长,萧荫荣为主任,美传教士彭如寿曾当寅会校长。 二、陶淑女校 一九0七年美国同寅会传教士汪怡备牧师在第九坊东源里建筑礼拜堂,落成后因在该堂内附设“陶淑女校”由赵玉田夫人主持。 三、德女校 一九一三年美国同寅会在广州河南办的淑德女校迁到小榄事边涌。 四、美理女子初级中学 一九一七年淑德女校迁去基尾坊,蒙美理师奶(美人,其夫当差会书记),捐款毫银七万元,购地数亩建筑新校舍,改名“美理女校”,附属小学及幼儿园招收男女生,校舍一座为课室,一座为宿舍,另设运动场和种植场。一九一七年落成新校,美理女校由市边涌迁到基尾坊。毕业生多升到广州协和女师及真光女中。美国人校长先后有米嘉珍姑娘,白佩莲姑娘、宝贺钿姑娘、汪长仁姑娘等。中国人校长是陈芙韵姑娘、马仪英姑娘、罗和平姑娘等。美国人教师有李芙芬姑娘。解放后学校为人民政府接管,改名“小榄镇一中”。 [B]教会医院——同寅医院[/B] 一九○一年美国同寅会派传教士舒嘉理医师到小榄行医,在第九坊用毫银五百元购房一所建筑洋楼为传教士住宅。舒医生曾为小榄第一位信徒钟莲航先生治病。 一九一九年美国同寅会派传教士老恩赐医师来懒办“同寅医院”于诗社坊,得刘荣阶先生捐园地数亩,差会担任常年经费,建筑费毫银二万余元,院址第三层乃黄藻亭、刘荣阶、梁纲堂|、何少赓、何荣庭、甘翰臣等人捐献巨款,并向本地及港泸人士捐集毫银三千余元,医院建筑乃告完成。院内分两大洋楼,一为医生宿舍,一为留医病室药房等。医师有美人老恩赐、高华登、萧士达等人。中国医生有梁纲堂、赖锡禺、郑信坚、周惠泉、朱润森、黄毅英、邓善霖、管必强、彭瑞平等人。同寅医院曾与广州岭难大学合作,在院内举办“卫生展览会”、:“蚕业展览会”等。老恩赐医生曾当同寅医院主任医师,后来去了广州博济医院当卫生主任,高华登医师曾放同寅医院院长兼同寅学校校长。解放后医院为人民政府接管与小榄医院合并称为小榄镇人民医院。 [B]难民营与孤儿院[/B] 一九三四年美国同寅会传教士汪长仁姑娘支持卢励吾先生在同寅医院隔壁的烂祠堂内(即现在中山市蚕种场内)开设一间“难民营”收容一百多个难民,由同寅医院负责为医病。汪姑娘又支持卢励吾先生到蓝田大街另外开设一间“孤儿院”。后因经费问题结束。 附注:资料来源 ①一九四九年小榄堂年刊“堂史”(何约翰编) ②一九五七年小榄堂年刊“堂史”(谭顺天编) ③黄信神、何兆云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