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洲行
发布时间:
2005年08月09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柏盈
狮峰挺秀,马山钟灵。①?维长洲,人杰地灵。岐江晚渡,舟若飘萍。②霞铺彼岸,槐荫余馨。百岁留芳,?表耆英。源通寿泉,涌现寿星。③先锋镇摄,古迹荡平。④禅院空留,钟磐无声。⑤烟雨人家,梯云志铭。⑥胜景不常,山雨乍晴。高僧圆寂,孖佛镌形。⑦惜此文物,湮没不明。盘谷有村,工业长城。⑧机声??,操作频仍。松林反照,旭日东升。⑨鹤亭屹立,喻比遐龄。。书院旧址,扩建功成。⑽巍峨新校,“烟洲”复名。11???学子,奋奔前程。戮力四化,万众?倾。泽承祖荫,纪念堂皇。诗传母咏,奉诵莫忘。12继往开来,?豆馨香。溯源思远,远流流长。纡回西村,堪称稻香。难忘田畴,绿化无疆。北堡远眺,河涌泱泱。彩虹桥建,造福梓桑。围?筑路,洪防加强。阡陌交错,驰聘纵横。农业改革,发展有方。??盛哉,永放光芒!
注①长洲乡内,崛起山脉两支,一曰马山,一曰狮山。两山之间,合成盘谷,名为中心村。其他环绕山坡下,集中居住,各成居民点。马山东西?曰后山村,南?曰东村,狮山西南?曰西村,北?曰北村。自古以来,已成为自然村。注②⑥登马山俯瞰,岐江在望,,纵目四顾,美景纷呈。自古以来,“岐江湾渡”、“长洲烟雨”,在香山八景中,已占其二。数百年前,岐江水域辽阔,交通工具缺乏,只靠扁舟一叶,横棹一渡。海阔天空,波澜壮丽,朝雾晚霞,笼罩两岸,蔚为大观。小舟浮在江心,对景复成一幅天然美景,循盛栽黄槐的槐荫大道前行,迎面便是一个门楼,挂着一副对联,“直入梯云里,尽为烟雨家”,引人入胜。(可惜不知该联出于何人手笔)注③甫过槐荫道,迎来百岁坊。这牌坊虽属封建遗迹,然亦不失为表彰“生平人瑞”的象征。据考证:该牌坊系由寿民黄慕泉的后人始建于清咸丰四年;越十年,道光二年,寿敏黄佩和,光绪年间,寿民黄仁宽,宣统二年,寿民黄贤著,均为旌表百岁闻;其后人复就该牌坊北向横额“百岁流芳”侧边或字缝间,附刻姓名志庆。迨至1937年,寿民黄瑞祥报清广东省政府民政厅,表彰百岁,亦循例附刻,以资纪念。百岁坊南向的石柱,镌有“三春茂茁忘忧草,江夏源通往寿泉”一联。注④十九世纪以前,乡间原有先锋古庙一座,位于槐荫大道的末端,相传系崇祀先锋杨爷,究不知何许人也。及至时移势易,由于筑路需要,早将古庙拆毁;庙后小丘及大榕树,亦已夷为平地,古迹不复存在。注⑤村内原有“栖霞寺”一座,青松翠竹曲径回廊,别饶雅趣。自破除迷信和尚还俗之后,禅院也成为新式建筑无复旧貌了。注⑦马山南麋山坡下的一段旧路古称佛仔前。此地在几百年前,原是山沿海边,留有石刻孖佛一块。相传古时曾有僧侣泊舟于此避风,风势越来越大,卒于遭难,乡人立此孖佛来纪念于难的人。此处先建成厂房,孖佛不知去向。注⑧处于盘谷地的中心村,循山坡而下,建成了一连串厂房,有五金厂,有自行车零件厂,有灯泡厂,有玻璃厂,势若长城,构成长洲的新气象。注⑨村中有“松柏林”,亦胜地也。附近筑亭,名位鹤亭,取松鹤延年之意。注⑩此地旧有烟洲书院,同治事儿年乡绅黄虞臣等建。注11长洲兴学较早,在光绪年间,已将烟洲书院改为“烟洲高初两等小学堂”。嗣因种种关系,校名迭更。抗战胜利后,很长一段时间,依照当时的教育制度,称为“长周乡私立烟洲小学校”。解放后,复依地方生产队的划分,改称“长洲小学校”。1983年,烟洲学校校友会号召扩建新校舍,经有关当局批准,恢复“烟洲学校”旧名。注12黄氏远化太祖妣“?”(米)氏太婆,有遗诗传世,,称为“分家诗”,为乱诗分家时所作,以教导和叮嘱其子各奔前程,以后子孙奉为祖宗遗训和族宝(诗见《长洲乡音》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