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香山诗略》简介

发布时间: 2005年08月09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琳涓  
我邑民殷物?,得风气先,人才辈出,文风鼎盛,近人如诗人苏曼殊,阮章竞,刘逸生,画家方人定,、郑?裳,肖淑芳(吴作人的夫人),木刻家古元,摄影家郑景康,书法家黄苗子,漫画家方成,音乐家肖友梅,吕文成……,莫不造?甚深,创作甚力,蜚声艺坛,博得颇高声誉。而数百年来,诗国之中,更是出现了不少骚坛巨子,产生了无数名片佳作,仅就县志(《道光志》)“艺文”编所载,我邑诗人辑成集子的如《香山主人遗草》,《刘?(女)诗草》等,不下百数十种。但正因结集而外,尚多散失;不付??,便少流传。此在当日固属遗憾,而时至今天,邑乘中倘缺少这一批精神财富,更是无法弥补的损失。这么说来,《香山诗略》(下简称《诗略》)之辑得以完成,而“脱稿数十年”后始能付梓,使我们今天有幸拥有这一文献,阅读到内容如此丰富,诗味如此浓郁的作品,首先恐怕必得向我邑老前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诗略》印量不多,流传不广,许多人也许无缘读到它。为帮助邑人重视其文献价值,略知其内容梗概,特对该书作如下的介绍。 该书出版于民国二十六年秋(1937),正是国难当头社会动荡之际,尽管边声四起,文化事业仍一刻不废;主其事者,功不可没。 书首有当时的县长杨子毅所写的序。现节录最末一段以?读者: “本书之刊,发端于彼岸。彼岸应余电聘回国,主修县志;于搜罗志料之际,得悉黄?香,刘小衡两前辈有《香山诗略》之辑,脱稿已数十年矣,尚未付梓;稿存小衡哲?季明处。假观一过,全书分十二卷,都二十余万言。吾邑由唐迄清之诗人,甄录殆遍。惟历时既久,字多削蚀;若再搁置,朽?更甚。不特吾邑千余年来之诗人心血,荡然无存,即黄刘两公编纂之劳,亦付流水。其关系吾邑之文化为何如!?拨款付诸??。刊成,因叙其缘起如此。校警补阙者,则彼岸,道实两兄也。”(注①) 书末还有曾经当过中山县长的郑道实写的跋,除略述印诗缘起,勾划诗作轮廓外,还多诗论发抒己见,语多精辟有新意。道实作宦多年,却始终不脱文土本色,为文则陈言务去,为诗则恬谈如其人。读斯跋,有助于对《诗略》的阅读,更有助于对道实其人的了解和研究。那末,读者们也许不会认为通读全文为浪费时间吧。 (跋:黄?香,刘小衡两先生,吾邑绩学士也。所辑《香山诗略》,?事于清光绪?未,距今已五十五年矣。廿六年夏,彼岸先生聘纂修县志,由夏威夷返里。征文考献无暇?。持《诗略》示余,谋付??。余见是辑,始唐代,迄清季,自高科显宦,以至韦布闾巷憔悴专一之士,苟有可观,在所必选;单词只句,亦?遗?。都凡十二卷。由注意表扬寒峻,诱掖后生;然往哲名著,当时已多散失,历时愈久,所失滋甚,斯又势所必然矣。即如是辑,仅录先曾祖晓园公《闺怨》一首;然余?龄就傅,犹及见《丛书?遗草》约二百篇,多与伊墨卿,黎二樵,宋芷湾诸公唱和之作,遭世多故,亦竟散亡,抚今追昔,可发深慨!益以见两先生用意之厚,搜罗之勒,诚不能听其湮没也。因请杨子毅县长拨公?付印?。吾邑三面环海,有波涛汹涌之观,擅土地饶沃之美,民情笃厚,赋性冒险。???比,林壑森秀。士生其间,既荻游观之乐,复鲜生事之厄,孕育涵濡,历世缅邈;或则家承诗礼,学有渊源,或则起自孤根,性耽风雅,兴之所至,发为咏歌。虽则丰?各殊,显晦异致,然关河边塞,能为激壮之音,吊往惊离,不胜凄婉之调。览其佳什,奚让前贤。兼以僻处偏隅,鲜通中土,无门户主奴之见,有特立独行之风。感物造端,直抒胸臆,虽本性灵,亦资环境,无必传之见,而有可传者在;览者传之,?和诬耶?夫诗之为道,溯源三百篇,然大率采自里巷歌谣,借以考见当时政俗,陈诗观风,固大众文学也。魏晋而降,声律日严,藻绘弥甚,唐代取士,专崇诗赋,长歌苦吟,几成士夫专有之业。虽则巨制名篇,流播宫禁,新声异曲,传诵教坊;要亦限于方隅,难期化及群众。挽近文学革命之说,应时而生;即以诗论,亦欲破格调,?故实,解拘牵,代以语体,期于普遍。笃旧之徒,闻而骇异。夫文艺改革,何代蔑有?一变再变,要为时代所需,创作有成,流风斯畅。是则推陈出新之力,必收缮群进化之功;奚必斤斤新旧是辨?因跋斯集,略陈管?;语?不详,以?君子,中华民国二十六年郑道实谨跋。” 《诗略》为黄?香,刘小衡合辑。黄绍昌,字?香,香山长洲人,清光绪十一年乙酉科第二十四名举人,曾主丰山书院。著有《秋琴馆诗话》,《秋琴馆诗集》和《三国志音义》等。刘?芬,号小衡,香山隆都人,附贡生。家富藏书,丹黄点览殆遍,金石图籍,无不搜讨。著有《殆令堂文集》,《小苏斋诗抄》和《小苏斋诗话》等。平日寡交游,门无杂宾,但与?香,子清,璧珊等友善,是相唱和(二人县志均有传)。所辑诗,除:“有刊集者,从本集辑录;未见存本者,从邑郡志及各选本采入外,还在”人名后杂采序跋小传墓志及评论等类;必期诗与人有所发明,否则从略。其有一人一诗,见诸家诗话者,只录其一,以省繁?。而绍昌所著《秋琴馆诗话》,?芬所著《小苏斋诗话》,亦间附?”。由此可见,黄刘二氏辑诗,非仅凭偏爱,或漫无标准,而“诗与人有所发明”,即“要把诗读好,必须了解作者要了解则鼻血读他的诗”之意。这是对诗与人的关系之正确观点,实在极有见地。尤可贵者,“例言”中有一条,说“是集意在表彰寒瘦,搜讨遗失,故穷而后工,汗青无日者多采之;其著名者从略。或其人无他著作,身后仅存其”表扬寒?,诱掖后生“的用心,实非崇尚尊荣泥首朱紫者可比,这也就可以看出彼岸一从海外旋里,于征文考献之余,即着眼于《诗略》之付梓,固非仅出于师友之情也。 《诗略》分为十二卷。首二卷辑自唐,宋,元,明,后十卷辑自清代。诗人中显宦如马侍郎南宝,黄学士泰泉,何相国吾?,曾总督望颜;请生如谷都方天根,张家边吴启苞,榄都何纲,小黄圃陈官,城内毛鹤翔;布衣如黄芝(泰泉八世孙),何时秋(所居曰“松菊山房”,曾与榄都都各诗友结成“花溪诗社”),陈?(为?香挚友,与小衡为忘年交),李之机(著有《在园草》)等共二百三十五人。诗一千二百三十三篇(注②)。国步多艰,文献凋零,此书得以保存,岂非幸事! 由于时代所限,观点各异,诗品难免有差等;不过,作为史料来说,诗人的心血是弥足珍贵的,而就文学价值来看,诗中不少东西是值得学习的。本文只属简介,可仍愿提供一?,聊助果腹。 黄佐:《石岐夜泊》 香山秀出南海?,四围碧天涵青天。七星峰峦拥楼阁,北斗照耀开云烟。云烟长至峰峦起,覆露千家连百里。渔歌菱唱不胜春,桂?兰?镜光里。石岐夜泊白鸥沙,南台缥缈浮梅花。?浦澄澄洗明月,龟城蔼蔼升繁霞;繁霞明月从昏晓,翠?朱?纷窈窕。井澳空传北骑仙,鸟岩多见南枝鸟,鸟飞仙去杳难寻,木自成乔水自深。登堂一入青山郭,尚友惟闻绿绮琴。绮琴古韵真奇绝,正气当年动寥?。共言解愠协熏风,谁悟知音成白雪。白雪熏风调莫弹,栽桃栽柳世称难。身随列宿归天上,迹比灵光寄此间。大北山前松柏老,寿星原上多瑶草。采采今为南陌行,迢迢昨忆青门道。道出青门月子冈,浴?飞鹭满莲塘,竟夸北里两牛马,绝胜西康集凤凰。豪华比屋何须数,海错山珍弃如土。到处那无种玉田?营家自有藏金?。豪华堪美更堪悲,零落山丘能几时?红棉葳?装半臂。磨灭芳名谁复知,此时壮志期鸿鹄,此夜疏灯照帆宿。浩歌梁?回阳春,滄波渺渺桑田绿。 石岐之夜原是美的,但诗人“此夜疏灯照帆宿”,浮想联翻,竟作豪华堪悲,芳名磨灭之叹! 李捷章:《泛舟沙涌》 石岐潮落动青?,一?桃花渡口春。江树似迎青雀舫,沙鸥不避白衣人。丝丝绿雨沿堤暗,漠漠平田出麦新。深浅兰?随意转,荔支湾里有垂纶。 请读这一首吧,这是又一种声音。 詹官:《卸篆寄寓城东,有向余呼冤者;旁人推之不肯去,曰:“是否旧父母也,岂今日不为吾民剖析乎?”余闻之伤感不已,率成二绝录一。 恩泽三年?未敷,投簪依旧一迂儒。岂知寂寞柴门外,疾痛犹闻父母呼。 这个詹官可的确是个清官,“官黔十余年,归里,贫如寒士。初官去职,旅居,贫乏,民时以钱米?之。”此诗质朴无华,而感人至深,夸饰者不能有此。 清官难得,可不是绝无。旧知识分子向来讲骨气,言行一致,斯可贵耳。请再读下一首。 何日愈:《余宦游三十载,常无以自给。丁未,?儿得馆选,贫不能备马车。寄以助之,兼以自解》 我本世为廉吏子,只将清白?儿孙。?车赢马妨逾分,五斗千钟总是恩。但得勋名垂简策,何须闾里富田园:诗书便是传家物,可把丹衷奉至尊。 全书五绝不多,不足十首,姑录其一,聊示一格。 吴天炳:《舟行杂咏》 维舟石塘渡,两岸秋风晚。夜闻江水声,相送归心远。 《诗略》用线装,连史纸精印,分订六册,除书首尾及目录外,共三百九十九页。每页中缝印上书名,人名和页码,查阅甚便。正反页各占十行,每行全廿四字,字体为宋体三号,上下有可供校?者充分运笔的天地。封面淡棕,加附衬页,由郑道实题签。装订印刷非常精美。 (注①引文和引诗原系用圈断句;标点则为笔者所加。注②此数按诗题计算,一题一篇。但其中有一题包括若干首诗,若按每首诗计算,决不止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