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毅传略
发布时间:
2005年08月16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杨复兴
杨子毅,名干周,字弼朝。广东中山县牛起湾乡人氏。生长于农家,幼入私塾,刻苦攻读。长入时敏(广州)学堂,1905年毕业于来年两广速成师范,随即回中山石岐办理小学,其时同郑彼岸,郑道实等人创办《香山旬报》,提倡革命,鼓吹大同。后入两广方言学堂德语班,于1911年毕业,被邑人公推为县议会副议长,并仍兼主本邑各报笔政。后又赴泸学世界语,以期贯彻革命主张。
1912年,以方言学堂德语班甲班第一名资格,官费派往德国留学,入布列士流大学学习经济学,在此期间加入孙中山先生组织的同盟会。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教育部电令所有留学生离德,遂于1915年随留德同学绕道丹麦,荷兰至英伦乘荷兰籍船返国。途径爪哇时,闻国内反革命凶焰方炽,同盟会会员不为军阀所容,多逃亡海外,故即改变计划,在爪哇登陆,即执教于当地华侨学校,并兼营工商业数年。1918年回国,赴哈尔滨从事农业产品贸易。
1920您孙中山先生在广州成立革命政府,杨子毅即返粤参加工作,先后任财政部理财,库藏税务司司长等职。
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当时改广东大学为中山大学以纪念之。1926年经留德同学朱家骅之荐,任中山大学事务主任。
1927年被任命为中山县县长,但尚未就职又调任番禺县长。卸任后,曾被推荐为罗定县长及惠阳县长等职,均未就任。
1929年任浙江省宁波市市长。
1934年,中山县训政实施委员会任命杨子毅为中山模范县县长,主持县政凡三年。至吴铁城任广东省主席时,未经训政实施委员会决议,擅任张惠长为中山县县长,杨子毅即辞职归里,不再沉浮于政海生涯。
1938年召开第一届国民参政会,聚各党派及民主人士于一堂,共商抗日大计。杨子毅亦被推选为参政员,时以抗战为重,遂出席会议。后因国民参政会渐被国民党独家把持,已不复代表民意,遂亦不再复任。
抗战胜利后,虽屡经推荐任职,均辞而不就。
解放后,被推选为石岐市,中山县及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均积极参加工作。
1953年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