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黄冷观的生年及其佚稿(诗词)

发布时间: 2005年08月16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何文广  
一九八五年总第五六辑合刊《中山文史资料》《黄冷观传略》一文,关于黄冷观的生年,不佞有点疑问。因为该文先对黄冷观生卒年作(1883—1938),后则云:“于民国二十七岁(1938)一月十三日,病毁于香港,年仅五十三岁。”如以前说则黄生年应为清光蓄九年?末;若如后说,则黄生年当年系光蓄十二年丙戌。相差较大。好在二十多年前,我刚下放到石歧时,由郑彼岸老介绍我结识一位八十多岁的前清老诸生,濠头郑勉刚先生。他和彼岸老友善,曾共修过民国《续香山县志》,其为人谨恳朴实,对人谦逊、彬彬有礼、有古儒者风。因我搜集广东人物的著友谊赛,课余之暇,不时拜访他老人家,请教有关中山者。他毫不保留地尽情给我抄录不少资料。可异在十年动乱我受监护期间,遇上春夏间雨季。所住又系古老危房,上漏下湿,虫蚁非常历害。为避当时令人不寒而漂的抄劫之风,不得不将部分较珍贵的图书、稿件、资料……,别藏于僻室中而被白蚁侵蚀,一切化为乌有了。惟有黄冷观儿子祖雄、耀、坊、民降服祖芬等所署的讣告,认为不甚重要,随便置于乱残书堆中,反得保存下来。该告末段,是这样写着的:“先子质素强,自狱中罹风湿之疾屡治不愈。又频年劳心甚,血气渐亏。以民国二十七年一月十三日弃养于香港寓次。享年五十岁”等语。则其生年当系清光绪十三年丁亥(公元一八八七)。他虽然写小说著名,但诗词也写不少。惟多散佚,有待搜集剞劂。现从拙稿《辑佚丛编》中,过录若干后(已见本刊甄同志《黄泠观传略》者不录)以读者。但笔者学识谫陋、见闻不广,难免脱误。敬希同志们补订。 [B]附诗:[/B] [center][B]寄杨筱洲[/B][/center] [center]内兄南洋[/center] 南溟群喜降文星,两度轻舟破浪行。侨庶文明资启发,异乡属物倍关情。殖民事业匡时策,经国文章海内名。怀抱也应舒万一,长材端不负生平。 [center][B]万里烟云眼底收[/B][/center][center]时七夕登西山最高处[/center] 万里烟云眼底收,屏除无尽是离愁。遥知帘外三分月,照到天南一样秋。海角有书劳去雁,中原多帮强登楼。谂君红箧诗手卷,可许飞来索句不? 以上辑自黄泠观外甥郑宗霖先生《黄泠观遗著辑佚》 [center][B]春日晚晴[/B][/center] 与东萍沛公散步烟墩之西畴,时夕阳稀,绿波潋滟,天然风景,我思如何。 小立得天趣,断桥流水间,瓜田下斜日,曲径隔春山。 大陆异今昔,沙鸥空往还。伤时与感事,一样泪痕斑。 [center][B]秋夜[/B][/center] 小坐欲眠候,萧然抱影安。风声吹细雨主意作新寒。万事此俱寂,一年秋又阑。移灯近黄菊,花影在栏杆。 [center][B]赚雪庵四箴[/B][/center][center]自由[/center] 九垓无垠,百灵所宅。天演兢存,伏胜者适。浮云在空,不为物羁。辩伪守真,吁哉其微。 [center][B]进取[/B][/center] 敝车峻坂,靡进即退。操之犹夷,缘以招晦。毋锢尔志,毋摇尔神。一策万里,超超绝尘。 [center][B]爱群[/B][/center] 以孳以息,众生不灭。不洽斯涣,日群乃立。臂彼百 ?,动之春风。平等齐物,斯为大同。 [center][B]辩族[/B][/center] 去莠斯苗,毁?斯玉。非其种者,锄之必速。萌孽不治,滋蔓且长。扑异崇正,伊谁之钢。 [center][B]民之蠹有序[/B][/center] 征粮一事,虽为国课所关,然亦视县官之贫否为宽严,无定法也。去岁征粮之酷,为数十年来所仅见,本报所记,几盈篇牍。记者仿古乐府体,已痛言之,兹复再赓长句,不嫌复袭者,诚以预备立宪时期,尚有此狐鼠纵横,暗无天日之举动,为可哀也。欧西各国租税,莫不视中国为重,民且乐于输将,而我国独视纳粮为畏途,原其远因,可深思矣。 县官下令严征粮,狼差蠹役走且僵。城曲巷曲且狙伺,乡愚拘获如犬羊。我家国课完已久,狼籍能稽记谁某。尔家虽完尔族有,尔族逋逃孰执咎。琅铛囚首登县门,殴笞劫掠吁何言。妻啼子哭且勿计,犴狴明朝度新岁。(以上辑自《?雪诗钞》) [center][B]水调歌头[/B][/center][center]对月[/center] 磊落自期许,绮画望神州。生平多少离恨,都付在心头。遥议扬州此夜,岂有桓伊玉笛,吹彻在高楼。翘首视天末,何地署无愁。兴亡泪,升沉梦,两悠悠。河山如昨,不堪回首帐横流。删尽柔情绮语,记取金戈铁马,万里觅封侯。起舞发长啸,良夜且勾留。 以上词席从拙稿《香山词钞》选出,原辑自《香山旬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