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绍昌传(1836—1895)
——广东历代文学家传之一
发布时间:
2005年08月16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何文广
[作者注]黄绍昌生卒年,向无定说。县志本传只知其将五十,始为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举人。及卒年五十余。潘飞声《在山泉诗话》云:“余少时称(绍昌)为畏友。乙未(按即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5)秋入都,过香海一夕谈。旋即谢人”今合以上二说,而推得之。
黄绍昌字屺(一作芑)香(一作?)长洲乡人。生于清道光十六年丙申(公元一八三六年),卒于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公元一八九五年)。寿五十九岁。幼有神童之目。少从番禺陈澧游,问作文法。弱冠受知于刘融斋。性沉默寡言,工书善画,尤长于诗及骈体文。与邑人陈子清、刘?芬友善。同治甲戌十三年(公元一八七四年)小榄菊花会征诗。清南海谭宗浚榜眼评定。所作列前茅,时称为菊花状元。逐为闽督何?所知,即礼致先生于幕府。凡笺奏书檄以至私人疏简,多出其手。但久困场屋,年将五十始为光绪十一年乙酉)公元一八八五年)举人。官中书。邑令张文翰以古学课士于丰山书院,聘先生主之。期年土风丕变从学者数百人,知名士如张世俊,张宝铭、张宝深、李应庚辈,皆承其造就,复于院后筑寿香楼储书其书,以飨学者。张之洞督粤,建广雅书院,聘先生任事文学馆分校。两粤名宿,多出其门。家贫,所得束修,事畜外,辄以购置图书,锐意书史。著有《三国志音译》。审订精确,艺林重之。他所著与刘?芬合辑之《香山诗略》及《秋琴管诗话》仅附见于《香山诗略》外。余如《秋琴诗钞》、《带花倚剑词》、《藤花书屋词钞》、《佩三言斋骈体诗》等,殁后,藏于家末刊。汪兆镛日:“其子彦成嗜学能文,领乡荐,惜不永年。幼子某辛亥后,惑于邪说,将君稿及所藏书画、古器悉付之一炬。文人身后之厄,无逾于此者,可哀也。”《稷窗杂记》而李长荣《聊堂师友诗录》亦仅著录先生之后,而无其诗。四十年代笔者治校勘学从事辑佚工作,曾辑得先生诗词文稿多篇,兹转录其为潘飞声书扇册者,五七言律及词一阕,皆其称意之作,以殿小文之末,以资欣赏焉。《月夜客闽中作》云:“竟夕婵娟月,随人照独眠。可怜千里客,已见八回圆。夜(一作露)气群花瞑,秋色一雁先,披衣看牛女,乡思降河边”。《兰闺》云:“闲咏玉台集,才停珠海蓬。兰闺入明月,花气散凉风。人御红妆坐,琴淮绿琦同。此时清兴极,莫惜但飘蓬”。《题泛月圆》云:“一碧门前水,闲来放?过。良宵发清兴,纤月渡明河。东望烽烟满,秋深风露多。中流重延伫,击楫意如何?”《游闽留别》云:“泥涂自分老沈论,书弊何缘又海宾,敢道遭逢推国土,且将筋力慰哀亲。乡园菽水愁边路,风雪衣裘病后身。今日天伦偏易感,倚闾凝望已无人“。《买陂塘题刘小衡桐月秋图》云:
“舞西风,琼柯坠叶,娟娟薇露蟾影。碧云满地,凉如水,悄悄红栏低凭。人语静,有露脚飘衣,摇得吟魂冷。烛何须秉,德幻轧瑶思,徐铿宝唱,拼度比宵永。柔肠断,应有怀人新咏、青衫还动凄哽,调筝小阁曾携手,玉臂清辉寒影。请更省,怕绿悴红愁,也要成秋病。低哦未竟。且窈眇弦诗,参差谐韵,狂唤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