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爱国爱乡的马应彪

发布时间: 2005年08月16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李未泯  
马应彪,乳名马味,中山市环城区沙涌乡南宝村人,香港先施公司始创人,其艰苦奋斗、爱国爱乡的事迹,省港澳无不家传户晓。 他出身寒微,家贫如洗,只读了三年书塾,就务农耕种。十多岁时,常在村前屋后拾猪粪,担往石岐出售,弥补生活。 光绪八年四月,马二十多岁,筹得盘川二百往雪梨,曾下矿井掘过金,当过菜贩,开过果栏。创办永生公司(永生就是先施的前身),发展联号永泰,名噪一时。 那时候,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的革命主张,震撼侨心,身为中国人,谁不望祖国强盛,马应彪和千万革命者怀同一志向,毅然回唐,先安顿二老,继即剪辫易服,追随孙中山先生,以唱诗为掩护,在渡船宣传革命道理。 光复后,任大元帅府庶务长,统管物资军需。一天,有一寇,手持驳壳枪,腰缠两枚手榴弹,威胁他索取军需。他面对凶神,毫无惧色说:“没有孙中山先生手令,宁死不从!” “难道你不怕死么?”流寇举起枪,睁大眼睛咆哮。 “怕死就不干革命!”他大声回答由于应彪的声音响亮激昂,引起其他同志的诧异,纷纷赶来。流寇见状,快然夹着尾巴走了。应彪尽忠职守之心,后为孙中山先生器重,授命他为财政参谋,都督府庶务,市政官厅参谋等职。他在职期间,廉洁奉公,精忠报国,常受孙中山先生的赞扬。 一九××年,他急流勇退,在香港筹备七年,首创东亚第一间百货公司先施。 但自腐败的清廷与帝国主义者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后,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美英日货物,垄断市场,中国工业,濒临于崩溃之边缘,应彪眼见及此甚为悲愤,出于报国心切,决然在省城设工厂,由化妆品至蒸气电船,铁器皮革以至汽水等等与美英日货竞争,实行商业救国,但是后来一一倒闭,是他不会经营生意吗?还是时势不容他?他反复思考,悟出一条道理来,兴学始能强国。他便毅然返村,一方面投资建设岐关公路,四邑轮船;一方面将祖居改为“在明书塾”,并购邻居,办妇女女学校,建妇儿院,(其校址迄今仍在);另一方面在石岐建岐光医院,在高家基购地建世光女校,并任富民、沙涌民校、世光女校、民主学校校长;任培美、郇光、南洋、中山女校、广智学校校董;任圣保罗,格致值理…… 他不仅重视基础教育,对高等教育更为关心,他对岭南大学农林学院,中山大学等院校,无不慷慨捐资。 一九四四年七月十五日,先生卒于香港,享年八十有三。算起来,到今天是他逝世四十年了。他的儿子马文辉,(香港知名人士),为了继承和发扬其父兴学的传统精神,于一九八一年将政府落实政策后归还其在沙涌的三座大楼,改建为具有先进教学水平的先施小学,并赠送全套先进教学设备,为培养后一代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的建设祖国的后备力量。 马公虽然死了,但其兴学精神正在发扬。 (本稿由李旭昭同学寄来,据称作者是根据马文辉先生提供给侨刊的材料写成的。其内容与华键同志写的文章,可互为补充,有助研讨。——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