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惠 长 其 人 其 事
发布时间:
2005年08月16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赵絮云
张惠长是中山市桥乡张家区(原四区)大环乡人。一九二一年起,历任航空队长,航空处处长,航空学校校长,空军总司令,航空署署长,国民党四届中央委员,驻古巴公使,回国后任中山县县长。抗日胜利后,还在短期内担任中山县县长之职和被选为国民大会代表。一九四九年去了台湾。
张惠长是个爱国者,曾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支持蔡廷锴先生领导的十九路军抗日反蒋和成立新政府;在任中山县县长期间,与中共中山县委合作,并肩抗日;关怀家乡公益,作过有益于人民的事情。
[center][B]追随孙中山革命,献身中国航空事业[/B][/center]
张惠长年游时,随父到了美国。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倡“航空救国”主张,得到中国国民党美洲总支部部长林森先生响应发动华侨赞助,在美国成立中国国民党空军学校。该校设在纽约寇提斯飞行学校内。首期学生二十人,张惠长第一批参加受训。他于一九二一年毕业后,即与全体同学返到广州,直接由孙中山领导,参加广东空军的建军工作。当时,他除了服务空军工作外,还担任孙中山大元帅的侍从武官,参与过北伐。
一九二二年孙中山创立航空局,由杨仙逸担任局长,组成两个飞行队。第一队由张惠长、陈庆云担任正副队长;第二对由陈应权、林安担任正副队长。一九二八年张惠长提任为航空处长时,亲自驾机“广州号”环绕全国飞行了一周。当时国内航空设备简陋,这种飞行危险性大,但张毅然承担了飞行任务。在困难条件中,成功地完成首次全国飞行的任务,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航空救国的“航空热”。
当时,杨仙逸在广州“大沙头红屋”和东山新河浦清理废弃已久的皮革厂内设立临时飞机厂。张惠长参与和美籍工程师合作,在短期内制造了第一架飞机。孙中山特命名为“乐士文”号,同时,他又参与建设机场工作。
一九二七年六月二十七日,张惠长被委任为航空学校校长,从事训练飞行员的工作。他招考学员严格,不讲情面,培训学科有:飞行理论,航空工程,机械学,气象学,无线电学,地理学,政治学,音乐。还有兵操和体育。在张任航校校长期间,共训练学员有一百九十人。
一九三O年一月二十二日,张惠长调任南京航空署署长。
一九三一年再调回广东空军总司令部为总司令,黄光锐为参谋长,下设六个处和若干科室。空军掩护队扩为警卫团,设航空医院,飞机队扩和他的结拜兄弟陈策、陈庆云等十人,组织航空救国同志可中华航空协进会。张分别为两会的“常委”和“监委”。两会出版过刊物,交流飞航技术,关心时事,鼓动抗日。
[center][B]支援十九路军反内战主抗日[/B][/center]
就在这个时期,发生了蒋光鼐、蔡廷锴领导的十九路军英勇抗击日寇事件。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十九路军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推动下奋起抗战,把日寇打得落花流水,战绩辉煌,声震国内。但事后被蒋介石调到福建进攻红军。其领导人认识到打内战不对,又加民族危机深重,为反蒋抗日,于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在福建联合李济
深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红军订立抗日反蒋协定。
在抗日反蒋爱国的行动中,张惠长作为空军总司令支持十九路军上海抗战和它的人民政府。将广东空军组成一队混合机队,北上抗日。一九抗日。一九三三年底,张惠长发动空军第一、第五中队长邓粤铭,刘植炎,航校校长杨官宇及学员郑厚邦等人,取道香港,在往福建参加李济深的人民政府。并计划组织抗日空军。可是,一九三四年一月十三日,李济深人民政府在蒋介石围攻下解散了。张惠长等人没有到达福建,拆回广东。由于广东空军属陈济棠管辖,陈曾对福建人民政府答允过支持,所以,当张惠长拆回广州后仍任空军总司令。
在松沪之战序幕揭开后,张惠长曾组织合机队前往杭州苋桥机场,支援十九路军抗日。这一行动,被日寇视之为眼中钉,扬言“广东机队飞到那里就打到那里”。数量少,质量差的广东混合空军队飞驻杭州机场,便成了日寇轰炸之目标。陷于众寡悬殊的苦境。但他们用以一当十,以十当百的牺牲精神来作死拼,但因机少质差经过战斗,损耗又无从补充。加上南京政府害怕抗日,于是被电令全空军部队撤至安徽蚌阜候命月余。最后把广东空军淘汰,张惠长被调任吉巴公使。
[center][B]担任中山县长,参加抗日战争[/B][/center]
由于张惠长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是国民党四届中央委员,有孙科的支持,所以,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于1937年10月就任中山县县长。在任职期间,他在全县人民抗日高潮的影响下,参加抗日工作,领导中山县守备队和担任中山抗日先锋队总队长。
一九三八年,广州、江门、顺得容奇先后沦陷,而中山县南面的三灶岛,早就被日寇侵占作为侵华的空军基地。此时,中山县处于四面包围之中。
叠石地处中山二区西面,与新会县接壤,离江门很近,是日寇虎视眈眈之重地,经常遭受日寇炮轰和空袭。所以,保卫叠石就成了中山县日重要任务。当时,二区人民抗日情绪很高,积极行动,组织抗日青年先锋队、抗日大刀队、救亡自卫队、医疗救护队等,和守卫叠石日海防部队并肩作战,击退日寇日进攻。在第三次争夺战中,张惠长亲自前往叠石前线检阅指挥抗日部队,还召集各队负责人研究保卫石歧新方案,商议结果,定在二区豪吐龙船地作为二线阵地。这时由于汉奸告密,敌机突然窜来狂轰滥炸,死伤人数十人。第二天,张惠长主持了追悼大会,号召军民团结战斗。叠石随即沦陷了。
一九三九年七月二十四日上午,日寇数百,配以飞机、战艇突然横门。于是开展了大规模日保卫战。当日寇侵犯时,中共中山县委书记孙康,率领中山青年抗日先锋队前往抗击日寇,并在四区西桠设立临时指
挥部。谭桂明、曾谷、缪天雨等都率领各区热血青年奔赴战场;张惠长也亲自率领守备队三个大队(九个中队)到达前线作战,击退了日军的进攻,一连七天,日军未能突破第一防线。九月七日日寇飞机、炮艇的配合下又发动了第二次进攻。但守备队官兵和抗先队奋力抗战,历时十天,坚守阵地。
在横门二次保卫战斗中,张惠长始终和孙康坚持在第一线指挥战斗,这一行动,给当时国民党官兵和抗日热血青年以很大的鼓舞,尽管当时死伤近二百人,但指战员们都不退下战场,战斗情绪很高。加上全县各区乡众,日夜支援,医疗队奋勇抢救伤员,终于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直至一九三九年底,日寇再度进攻石岐,改变了进攻路线,由横栏沙田地区登陆。那里守备力量单弱,地势平坦无险可守。日寇登陆后,抢占险地,直攻石岐。张惠长率众退至八区斗门,一九四〇年初夏,中山县全面沦陷。张惠长把县政府撤到鹤山沙坪。
[center][B]张惠长薛锦迥抗日妇协会长[/B][/center]
张惠长积极抗日,他的夫人薛锦迥也不落后,担任了中上县妇女解放组织协会的会长。这是中山县当时另一个群众性爱国抗日组织。吸收了不少有理想、有抱负、爱祖国的妇女参加。抗日战争胜利后,她随张惠长返回中山县办学校,为培养人材做了一些工作。她挑选师资严格,聘请热心教育事业的人任教。其中蔡翊明女士就是薛锦迥聘请为石岐一间小学校校长的。
[B]抗日胜利后的张惠长[/B]
一九四五年九月抗日战争胜利了,张惠长又回中山县担任县长,一直到一九四六年。这时,他还担任国民党大代表。据中山县石岐一些老居民说:张惠长为人讲义气,刚直不阿,工作认真,能倾听民意,完全是一个军人本色。他还常微服出巡,到街上检查卫生,发现不干净的商户,便予以批评教育,给居民六下了较好印象。
一九四九年,张惠长到了台湾,但不受重用,有事参与台湾中华航空公司的事物。平日过着较为隐居的生活。他有儿媳在美国三藩市。抗战期间在广东空军“桃国结义”的谊兄陈庆云也在美国纽约。所以,曾两次到美国探亲访友。
第一次是在一九七O年,张氏乘参加中华航空公司开航的机会,游了美西三藩市和前往纽约,住在他的结拜谊兄陈庆云寓所。并约了原空军旧友郑梓湘等同学,到纽约寻找五十年前学习飞行的航空学校和机场,可是,转来转去都没有找到。几经查问才找到原址,可是面目已全非。过去那里是海边的旷野,人烟稀少,如今是高楼大厦,车辆人流,热闹得很。张默默无言地凭吊一番。
到了一九七七年,张惠长和夫人薛镜廻应儿媳之请,再一次到三藩市,与儿媳四人驾车旅游,探亲访友,约住一个月,返回台湾。
张氏时年届八十,体弱多病,儿媳不在身边,夫人又长期卧病,都是张氏料理;目睹世局,怀念祖国,对已故旧友,伤感怀念,情绪苦闷,在一九八O年七月十七日病逝于台北。其旧友郑梓湘赋诗悼念。诗曰:
师弟情深五十年,航空救国仰先鞭。
功名事业成陈梦,遽隔人天感万年。
平生意气浩如虹,领导航空世所?。
全国环飞腾壮举,于今人尚仰雄风。
张惠长其人其事,因时隔六十年,尽管反复核对,数易其稿,但也不免有错有漏。此文仅供人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