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少年时的业师程君海先生
发布时间:
2005年08月16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梁耀中
程君海先生名步瀛,号守坚,字籍笙,中山南?人,是孙中山先生少年时期的老师。孙先生于广州成立军政府时,追随孙中山先生,后来任外交部长陈友仁的秘书的国民党人朱丽泉的追述:我们知道君海先生并非国父的启蒙老师,而是国父在翠享村最后从游的一位老师,但中山先生对程氏礼遇特隆。民国成立后,中山先生屡邀他襄理文案,无奈程氏始终不愿从政。中山先生知程氏家境清贫,不时赠款接济,直到中山先生逝世,大本营结束,才告终止。
陆华显先生当年与孙先生同学于程氏,他忆 当年程氏常教学生作对,一次出题是“虎豹诚能格”,孙先生不假思索,对以“龙蛇未可知”,程氏翻看,知孙中山先生心怀大志,而且聪敏过人,从此悉心教诲。中山先生的文件写作,接近于文言体,君海先生的教育亦非无因。
君海先生虽不愿从政,但中山先生每有所嘱,均乐于效劳,如一九一七年(民国六年)护法之役,海军将领程壁光(南?田边村人)率领海军舰队南来,对国是的见解与孙先生相左。此时军政府亟待成立,有感于实力薄弱,孙先生知道程氏与壁光系同族兄弟,遂以当时革命处境艰难告之,请其设法斡旋,经君海先生之力,终使程壁光抛弃成见,与孙先生衷诚合作,充满领全体海军陆战队参加革命,听候调遣,军政府寮力骤增,基础因而巩固。
在陈济棠掌政时期,南方政府曾为程氏门第树立匾额,题为“帅傅遗居”,是中山大学校长邹鲁亲笔所写。一九七六年,美国旧金山《光华报》曾出版“国父业师程君海先生逝世四十四周年纪念专刊”,发表“帅傅风范”一文,文中对程风范有如下纪述:“公性行淑均,不慕名利,立身正直,治学谨严,博涉经史,于诸子之籍,无所不窥,讲授国学时辄旁征博引,对义理阐发无遗,使人有茅塞顿开之感,其对诸生学部及身心之培养,尤能分别根据各人之环境与个性,作适当之训迪,其教学情况与近代教育实施方法,不谋而合。”前国务总理唐绍仪任中山模范县长时,慕公风范,尝轻车简从,亲临滨海读堂访晤,畅谈竟日,对公之学部修养,深为敬服。君海先生逝世之时亦亲临吊祭,慰问家属。
孙先生当年驻节广州时,见到坊间出版物记述他少年时代的事迹,类多不实。他知道貌岸然君海先生最清楚了解他的情况,遂请君海先生为他撰写《孙中山传》。《孙中山传》写成,经中山先生亲笔增补,林直勉书跋于卷末,称为“研究本党总理事迹之重要文献”,前广东省教育厅长黄麟书亦曾亲见此书,在他为程墓表作跋时提到:“民二十一年春少籍兄曾心其令先翁君海先生手著《孙中山传》见示,内容记述国父少时事迹甚详,文辞典雅、书法秀逸,传中有国父手书补充资料,尤足珍贵,抗日战争期间,少籍先生为保存先人文献,运港珍藏,惜竟毁于日寇侵入香港之顷刻间。根据陆华显先生手撰《程君海先生墓表》中所述“吾人更可获知,君海先生少年家境清贫,在翠享村设账授徒,借以奉养老母,晚上焚膏继晷,下帷苦读。”当孙先生开始师事程时,君海先尚未入泮,以后始考取秀才。君海先生只长中山先生六岁,年龄差距不大,性情皆甚接近。
君海先生安贫乐道,敝屣尊荣的事迹,南?人是熟悉的,而孙先生对少年时代的业师,始尊敬不渝,其尊师重道的美德,亦足为天下万世所矜式。
《程君海先生墓表》系孙科题字,有中、英文本,闻世界各国图书馆亦有珍藏。
(二十年代,籍笙老师在南?圩尾其故居设馆授徒时,余曾往就读,对其崇高德行、民族精神,深为感动,时隔六十余载,犹在记忆中。——文史组组员程智民附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