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郑彼岸先生
发布时间:
2005年08月16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肖嘉
郑彼岸先生于解放后在广州,一直任省文史馆副馆长。一九五七年前后,我曾多次拜访他在宝华路宝源中约的寓所,记忆所及,彼岸先生的言谈举止,给我无限教益。
一九五七年春,《羊城晚报》举办了一次新春征联,组成了评选委员会,邀请彼岸先生为总裁,具有最后评定最优秀春联的职权。当时,我出差惠州一带,在拜访先生时,看到珠玉纷呈的入选侍作中,被先生评定为榜首的是这样的:
美德树良模,勤俭方针兴祖国。
阳春逾峻岭,风流人物看今朝。
我对联意不甚了解,便向先生请教。先生十分耐心地对我说,这联除了平仄合乎要求外,其含意深远而简明。上联提出,我国正在大规模进行建设,底子仍很薄弱,必须大力提倡勤劳节俭、发扬美德。下联的“阳春”、“峻岭”、“风流人物”,则是隐喻不久前毛泽东同志到五岭之南的广东,使南粤大地如洒春风,如浴朝阳,一切将士会更加蓬勃兴旺,也使我们对领袖更为爱戴。经先生这样的解释,我茅塞顿开,也深感他诲人不倦,确堪敬仰。
一次,在言谈间,不知怎样谈起拼音文字来。郑老先生说他在美国教书时,就曾作过用拼音文字书写日记的尝试,他取出一册日记给我看。我看不懂,他还向我讲解了文字的内容。郑老先生在我国提倡文字改革之前,就已经使用拼音文字,他人虽老,思想却很进步。
同乡黄小庚君与郑老素有来往。黄当时在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速成中学任教。郑老曾书赠黄小庚一诗,诗是:
青钫衔来双鲤鱼,
一行翠墨一封书。
长吟未免心肝苦,
掷向洪流会太虚。
以后,黄小庚有“步原韵呈岸师诲政”的和诗,诗日:
自少堪为涸辙鱼,
锇求笔墨饱求书。
?年错许红棉愿,
始觉根浮志太虚。
诗用宣纸写就,书法甚佳。黄君曾另书一纸,寄赠与我,至今仍珍藏之。
当时黄君乃不到三十岁的小字辈,彼老已七十多岁,而能与他通信赠诗,多么爱护青年的老人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