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华侨周崧先生及其兴办的周崧学校
发布时间:
2005年08月16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迥想
我邑旅美爱国华侨周崧先生,在五十多年前开始捐出巨资,在其家乡兴办教育和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培育人材。现在周崧先生已经作古,但是他的爱国爱乡精神,仍为后人景仰。
周崧先生字毓彦,中山县隆都龙头环乡人。父简廉,以家贫在乡授徒自给。周崧先生自幼随父就读,少有大志,曾表示:“若我得志之时,当以振兴教育为职志。”为了谋生和实现他的振兴教育大志,他只身飘洋万里,前往美国三藩市,从业经商,创办中兴公司。由于他经营得法,遂成巨贾,成了当时旅美华侨的知名企业家。
周崧先生事业有成之后,就不忘其为家乡振兴教育的大志,立即与家乡乡亲联系筹办学校。一九二八年秋,他委托周朝佐先生致函为义、周干朝、周卫朝、周霭云等,代在家乡觅地创立学校。并于是年冬天,派周合先生回国。周合先生返乡后,当即成立建校委员会,并担任主委,专理建校事宜。建校委员会在龙头环乡中心,购得一亩地,开始建设校舍,乡亲们为了纪念周崧先生热心兴学的精神,遂以先生之名命名为“周崧学校”,并公推周崧先生为校长。1929年由周合先生代表主持奠基仪式。周崧先生为使乡中儿童少年早日入学读书,遂令其在乡的代表主持,于一九二九年春季招生开学。当时,校舍未成,便借用刘光宸祠、周氏大宗祠做临时教室,招收小学四班。周合以责任完毕,即返美国向周崧先生复命。
一九三○年春,周崧学校校舍建成,学生全部迁入新校上课,更扩招六级学生,成了乡中的完全小学。当时的校董会,鉴于周崧先生个人捐巨资兴学,精神可嘉,便向当局呈请嘉奖,一九三四年,获得政府的嘉奖令和教育部的三等奖。周合先生亦因尽力筹建学校,同时获得教育部的三等奖。周崧先生捐资兴学的义举,鼓励了邑中乡人,纷纷学习周崧先生的精神,捐资建校者接踵而来。周崧先生亦更加热爱侨胞和乡梓,在三藩市捐美金逾万元,创办了中华中学;又捐资香港东华医院;还支持我邑侨立医院、在龙头环乡创广仁赠医局,并在家乡重修“复兴桥”,修筑乡中地下水道,把全乡的明沟变成暗沟,把全乡的大街铺成石路,改善了家乡道路。
周崧学校一向不收学杂费,所需一切费用,除置有香港德辅道中铺业一间收租外,均由校长周崧按月从美国汇返支应。日寇侵略我国期间,外汇不通,同时香港亦被占领,铺业收租极微,学校经费来源陷于断绝。但由于在乡校董和乡亲努力维持,仍坚持把学校办下去。抗日战争胜利后,周崧先生立即恢复外汇,支持学校经费。并于一九四六年教师节,函致学校周霭云,表示要将学校扩办成中学,嘱物色地址,扩建学校。函中还邀请周霭云、周克明赴美国面商一切。后因领取护照困难,同时当时教育部亦只准一人出国,结果有周克明个人于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七乘中航机往美。二十日下午二时,周克明到达三藩市时,周崧校长偕同亲友到机场欢迎,并摄影留念,盛情款待。
经过周克明将校务状况详向周崧校长汇报,并列举扩办中学的必要性后,周崧校长极表同意,并决定在美成立周崧学校基金会,向美国政府备案。有校长之法律顾问,详查学校情形,转达三藩市教育当局。扩办中学之事,经周崧校长考虑,于十一月廿七日作出两点决定:(一)购买小学后面之塘基园地作扩办初级中学校址;(二)酌量补助二区一中扩办高级中学。十二月十一、十二日,周崧校长专请旅三藩市隆都同善堂负责人及社会名流教育界硕彦商谈,结果决定初中经费全部由校基金会负责,二区中学赠办高中之经费,每年由基金会补助美金八千元,分两期交同善堂汇返。高中班因是周崧先生捐款举办,故决定一概免收学杂费。后来乡亲感激周崧先生热心支持家乡办学,乃将区中高中班冠以周崧班字样,以资纪念。一九四九年元旦,周崧校长在其府上贺年时,除表示继续支持家乡学校初中班、高中班、外,还支持台上县(其夫人之家乡)继续办玫瑰幼稚园,以搞好幼儿基础教育。
在周崧先生的重视支持下,于一九四九年七月上学期结束前,学校召开了董事会议,决定在同年下学期起,增设初中两班;恢复幼稚园,分办上下午两班,并将小学改为附设小学部。又改聘董事,成立中学校董会,上届热心办校的董事选聘为名誉董事,还添聘了教员。新校董会及时制定了扩校办案,修建校舍,添置教具,图书仪器。上述工作完成后,于八月廿二日、廿三日和三十日举行初中第一次新生入学考试,两次共录取八十九名,于九月六日上课。
周崧学校真诚育才,桃李芬芳,从一九三一年七至四九年七月,共有十九届高小学生毕业,人数达到五百一十四名,其中女生二百零二人,为邑中学和社会输送了人材,达到了周崧先生兴学育才的愿望。
新中国成立后,龙头环乡乡亲发扬了周崧先生兴学育才精神,克服各种困难,继续将学校办好,又培养出大批人材。周崧先生说过:“余力所不及者,须仰仗梓里耆俊,学 界英贤,协力同心,相助为理,造斯校于完备优美之地位,譬之航海,造船者余,而驾驶者诸公之责也。且造船不准,而驾驶为难,异日乘长风,破万里浪,惟驾驶者是赖,余将于教育前途祝之!”现在乡中教育之发展,亦可说是周崧先生愿望得到实现了。一九七九年,周崧学校大门口仍然刻着周崧学校的字样,周崧先生的遗像仍悬挂在校内供人瞻仰。周崧先生爱国爱乡之精神和造福桑榟之功绩,永远受到邑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