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缅怀陈衡葆老师

发布时间: 2005年08月16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程智民  
陈衡葆(1881——1946),中山翠亨村人,早在1941年就参加我县五桂山革命斗争(在山区时化名陈觉)。他是中山纪念中学投身革命光荣牺牲、解放后被人民政府追认为烈士的一位教师。 他少年时期,随家住上海,父亲陈干庭曾在泸与友人合营过书局,因社会变乱、经营亏蚀而家道中落。他希望重枕家声,故学习勤奋;念中学时,考试成绩常列前茅。继而以优秀成绩考入上海徐家汇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攻读英语科,并享受奖学金待遇至毕业。为谋生计,曾考入外商在泸开设的煤油公司任职,派在南京、秦皇岛的分公司任译员。惟以秉性耿直,不善逢迎,致被辞退。此后较长时间在泸任中学英语教师。1932年初,淞泸抗战事起,因家住近战地,他便携眷南返中山故乡翠亨祖居。1934年夏,总理故乡纪念中学(即现中山纪中)创办,他被聘为英语科教师。陈老师曾先后担任高中各班英语课。他教态认真、循循善诱,常以丰富阅历,广泛知识教育学生,获得学生好评;又以平易近人,师生多呢呼他“陈伯”。 1938年,日寇南侵,中山沿海吃紧,纪中被迫迁澳门。陈老师随校往澳,继续执教大半年,后因病缠身,医疗费用负担又重,只得回家疗养。其后县境沦陷,陈老师正感彷徨。而他在纪中澳校就读的大儿子建中(在校名?彭、当时已是中共地下党成员)已离校经港,带领部分进行的港澳青年,辗转投奔东江抗日游击队(后来建中在东江纵队任分队长,1943年在惠阳县三洲田村阻击日寇作战中牺牲,现为烈士)。建中多次拖带信息,动员其父亲就近参加五桂山区抗日部队。出于民族大义的驱使,陈老师便毅然“暂脱教师袍,献出秀才笔”,入五桂山区,参加抗日义勇大队,在罗章友中队担任文书。从此,他这个文弱书生,经过部队昼伏夜行、露宿风餐的战斗生活的考验,思想意识上有很大的转变。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中山县几个区均成立民主的政府,吴?仁同志任滨海区区长,陈老师转在区府当文书。不久,调回山区在刘震球同志领导下工作。在一次敌、伪、顽勾结围?山区部队的战斗中,他奉命掩蔽重要文件,乘夜转移,不慎从山崖上失足滚下,摔伤了腿,忍痛爬到附近岩洞躲藏,避过敌人的搜捕,?日始被村民救回。 1945年,珠纵北撤,山区部队跟着转移。陈老师因年老体弱,奉令疏散到合水口里学校当教师。1946年农历廿八晚,反动政府的联防大队谢文泉匪部窜入山区扫荡,四处捕人。当时奉命留守或掩蔽的山区同志刘汉强、郑振、陈觉、范医生及村民等十人不幸被捕,即晚被押在小祠堂内,次日解到西桠伪政府。旧历年过后,押解上石岐,途中年纪老迈的陈老师蹒跚而行,给凶恶的伪军不断推搡,还撞了他两枪头。解到设在拱辰路的看守(现石岐拱辰小学校址)囚禁起来。约十天后,当这批准难友被转送“感化院”时,陈老师已不见踪影,原来他终于被折磨致死,连尸首也不知被丢在何处! 作为一个旧知识分子出身的陈老师,几年来在革命队伍中经过脱胎换骨的改造,赶上革命征途,做到鞠躬尽瘁,晚节留香,为后代树立了榜样,值得我们悼念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