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殷传
杨殷烈士,字孟揆,又名典呆,夔礼,一八九三年农历七月初八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父亲杨汉川,中过秀才,有田五十余亩,家庭经济富裕。杨殷自幼就读于本村私塾和县立中学,一九一0年到广州就读于圣心书院。那时,中华民族正外在内忧外患的黑暗年代,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孙中山领导人民进行不折不挠的革命斗争,这给年表的杨殷很大影响。特别一九一一年辛亥首义,烈士们英勇斗争精神和革命气节,给他教育更深,从而他坚定了革命志向。同年下半年他加入了同盟会,到澳门参加同盟会南方支部工作,为革命而奔走。他曾为推翻清王朝而欣喜若狂,更为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而愤怒。一九一四年他到杭州、上海联络革命同志继续奋斗。对袁世凯的忠实爪牙淞沪警备司令郑汝成杀害革命党领导人宋教仁的罪行,更是恨之入骨。为了给死难以先烈报仇雪恨,杨殷趁郑汝成骑马过市,突然将密藏的炸弹掷去将郑炸伤,自己却迅速及潜入附近的理发店,在革命党人的掩护下安全离泸反穗。刺正事件轰动了全国,杨殷在革命党人中声望大增。 一九一七年,孙中山在广州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被举为大元帅。杨殷就被选调到大元帅府参军处任副官,追随中山先生左右。一九一八年五月,孙中山因受桂系军阀和政学系的挟制而被迫辞职,杨殷也愤然离开参军处工作,在实践中继续探求着革命的真理。 一九一九年初,杨殷经妻舅介绍到广州西江关盐务稽查处任师爷(高级职员)。杨殷便经常到码头,盐船与“艇仔夫”联系和了解情况。 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杨殷开始阅读马列主义书籍和进步报刊,并得到杨?安(香山北山人,今属珠海市——编者)、杨章甫的启发帮助,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一九二二年冬,经杨章甫的介绍,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辞去了盐务处工作,他并把自己的积蓄、老家的房屋田产和已故爱人遗下的首饰,变卖后得款统统交给党,以解决党的活动经费。一九二二年底党派杨殷和冯菊坡、王寒烬到苏联参观学习。一九二三年回国后,他受我党的委派,在广州从事工人活动。 杨殷首先到石井兵工厂开展工作。这个厂的厂长是黄色机器工会的头子马超俊。杨殷和杨?安、周文雍、刘尔?等在石井兵工厂广泛交结工人朋友,关心工人经济利益,揭露资方和工头的剥削,在工厂中组织秘密的“十人团”,成立工人俱乐部,培养了一批骨干。那时马超俊扣工人工资,贪污?职,杨殷等人就在社会上揭露马的丑行,在厂内发动工人在一个早上在全厂的电线杆和树上倒挂铁锅,以示工人无米下锅。这个“挂锅罢工”震动了广州,取得了胜利,兵工厂的工会也接着成立了。 后来,杨殷还到佛山和顺德等地区组织各行业公会,深入开展工人运动。 一九二四年春,国共合作后,党派杨殷到铁路开展工人运动。他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去做宣传发动工作,很快团结了一批进步工人。找他谈心的人很多,他的家成了不挂牌的工人俱乐部,工人亲切地称他“殷叔”、“殷哥”。他在工人中发展党员,组织“十人团”。他关心工人的生活,针对铁路工人工作条件恶劣,工资低,资方又把政府公债摊派在工人身上的问题,发动工人团结起来进行斗争,并取得了胜利。工人们都说有了工会力量大,很快就打破行会界限,成立了统一的产业工会——粤汉铁路总工会广九铁路总工会和广三铁路总工会。三路都建立了工人纠察队。全国铁路总工会为加强领导,成立了广东办事处,统一三路的领导,并派邓培负责办事处的工作,杨殷任顾问,铁路工人在大革命时期成为广东工人运动中一支强有力的队伍,这与杨殷在铁路工人中辛勤的工作分不开的。 杨殷在组织领导工人运动的同时,还注意到沿路的农民运动,经常在工人进行加强工农团结的教育,帮助组织沿路农会和农民自卫军。是后来铁路工人的斗争,得到沿路农民运动的配合和帮助。 从一九二四年起,他先后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兼委委员、区委委员(后期为省委委员),并于一九二五年一月出席了党的第四全国代表大会。 为了加强对香港工人运动的领导,杨殷于一九二四年秋,受党派遣以国民工人部特派员的身份,与梁复然、梁桂华等到香港,与苏兆征、林伟民等共同工作。他在九龙红?街市市侧靠近船坞、工厂附近租了一所房屋,联络工人,逐步把工人组织起来,工人称它十“小社”,后来这种联络工人的“小社”几乎发展到香港大多数行业。杨殷在组织下层工人的同时,也很重视座教育争取个工会的上层分子的工作。这样,我党掌握的工会就迅速,甚至英国人掌握的大东电报局等,都有了党领导的工人组织。 一九二四年九月,上海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罢工。为支援上海工人,杨殷组织香港工人“罢工后援会”,号召工人、市民抵制该公司的香烟,并没收该公司香烟数百箱,杨殷被推选为“罢工后援会”代表之一,赴泸慰问和支援上海工人。该公司资本家妄图收买代表以破坏罢工,杨殷拒绝贿赂,并揭露其阴谋。资本家有雇佣流氓害他。杨殷不畏惧,仍坚持在上海工作,至年底返港。 一九二五年五月上海发生“五三惨案”。全国总工会和广东区委决定发动省港人工大罢工。 罢工开始,工人纷纷返回广州,杨殷与林伟民、李森等一道,,积极解决运输、接待和筹措经费等问题。他还担负罢工期间的保卫工作,打击破环罢工的阴谋分子。 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蒋介石在上海公开叛变,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广州形势十分危急。广东区党委召开紧急会议作了应变准备。四月十二日晚,杨殷在十八甫路“龚寓”(党的机关)召开铁路党员干部紧急会议,贯彻区委指示,研究和决定应变的各项措施,并布置工运骨干和党员立即撤退。 四月十五日广东军阀公开叛变,到处捕杀共产党和革命群众,广州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中,当天,发动军警到万福路杨殷家搜捕,他化装成病人,脸贴膏药,穿着破衣,从后窗跳出潜伏于东堤柴洞茶艇中。他不顾个人安危,继续安排同志们撤退,然后自己才撤到香港。 为了坚持革命,党中央在“八七会议”后,决定周恩来负责南方局的领导工作,张太雷、杨殷、黄平南洋一带特支。在周恩来为主任,管理广东、广西、闽南及组织临时南方局,负责准备并指导各地的暴动及一切政治军事事宜。杨殷负责临时南方局的军事委员和肃反委员会的工作,机关设在澳门。他建立工作网,派人到广东各地恢复党组织和群众组织,自己并常常化装成不同身份往来与省港之间,指导工作。他还在中山县家中柴房里,搞了一道夹墙,以作掩护。根据叶、贺率南昌起义队伍南下广东的情报,他布置在港澳的同志,迅即返省开展工作,作好武装相应的准备,他还到海南岛参加琼崖特为的扩大会议,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决定海南举行秋收起义。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广东省委依照中央指示,准备举行广州起义,成立指挥机构——行动委员会,张太雷任总指挥,叶挺、?代英、杨殷、周文雍、聂荣?等都参加了起义的领导。杨殷负责参谋团工作,协同叶挺负责军事指挥,并同周文雍一起领导和组织工人赤卫队。十二月十日,参谋团召开秘密军事会议,杨殷报告了参谋团掌握的敌情,叶挺布置了总的行动计划;晚上八时,杨殷又与周文雍召开西路工人赤卫队会议,布置力量和进攻目标,组织了敢死队配合教导团打市中心的公安局。十一日凌晨,杨殷与张太雷、叶挺等到起义主力——教导团作了作后的动员和部署。 三时三十分,起义爆发,由铁路工人参加组织的敢死队配合教导团攻下了公安局。张太雷、叶挺、杨殷等在公安局内指挥战斗,激战两小时,占领了广州大部分地区。上午,广州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张太雷任政府主席,叶挺任总司令,杨殷任人民肃反委员,通过了宣告和政纲。十二日中午,杨殷出席了在西瓜园举行的工农兵大会。会后张太雷不幸牺牲,杨殷续任广州苏维埃政府代理主席。 由于帝国主义的直接干涉,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军撤出广州。杨殷到了香港,在省委负责处理起义的善后工作,接待安置到港的同志。他鼓励同志们说:“起义是失败了,但血不会白流的,现在已是腊月残冬,春天不是就要到来的吗!” 一九二八年初,杨殷代表省委到海丰参加海丰县第二次党代表大会。之后,他负责省内以及同中央联系的情报交通工作。 一九二八年六月,杨殷出席了在苏联举行的党的“六大”,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病人中央军是部长。回国后,曾到山东、安徽、江苏等地领导组织军事工作,协助周恩来为我党的军事斗争做许多工作。 一九二九年八月二十四日,杨殷与澎湃、颜昌颐、邢士贞等人在上海新闸路开会时,由于叛徒告密而被捕。在审讯时,杨殷、澎湃以及共产党人的俨然正气同敌人斗争,痛斥蒋介石反革命罪行,宣传我党的主张。在狱中,他们不放弃一刻为党工作的机会,不断向狱中的群众和士兵宣传,谈至痛切处,许多群众与士兵为之感动,有的士兵竟锤胸落泪,痛骂国民党军阀非杀不可。他们还常常高唱《国际歌》,鼓舞狱中同志坚定地斗争。他们毫不考虑个人,却仍挂念着党和战友,写了最后的信给周恩来和党中央,汇报了自己在狱中的情况,表示了牺牲的决心:“我们在此精神很好,兄弟们不要为弟等牺牲而伤心,望保重身体为要。” 八月三十日,蒋介石亲自下令秘密杀害彭、阳、颜、邢四同志。临刑前,杨殷一如往日镇静乐观,笑着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四人慷慨地向士兵及在狱群众说了最后的赠言,唱着《国际歌》,呼着口号,英勇就义,表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气节。杨殷牺牲时年三十六岁。 九月五日,党中央为国民党杀害彭、杨、颜、邢四烈士发表《告人民书》。九月十四日,周恩来撰文《纪念着血泪中我们的领袖》,揭露蒋介石国民党杀害革命志士的滔天罪行,颂扬革命烈士的英雄行为,表达了对烈士的深切悼念,号召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 (转载自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南粤英烈传》第一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