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陈济棠制造县兵闹饷事逼走唐绍仪兵略谈中山县兵的始末

发布时间: 2005年09月22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程十里  
  1929年国民政府把中山县称为“模范县”(1929年2月8日国民政府第十九次国务会议议决)并设立中山县训政实施委员会“指导”县政。中山县称为“模范县”后,直隶国民党政府行政院,不属广东省政府管辖。中山县训政实施委员会又呈准蒋介石,从称为“模范县”之日起,不驻扎防军,由县自行编组县兵来维护治安,这是旧中山县历史上有过县兵的来由。   中山县最初的县兵机构,是县兵总队部。1931年春,唐绍仪以逊清遗老(唐曾任晚清邮传部尚书、驻美公使等职)国民政府高等顾问、西南政务委员会委员等大员职,“纡尊降贵”,接长中山县,他派吴飞为警察局长兼县兵总队长,(吴飞为中山县纪委乡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生,1925年间曾一度代理广州市警察局长)无为统一事权起见,将县兵总队部撤销,于警察局内设县兵处,(总队部虽撤销,但总队长名义仍存在,总队长一职仍由吴飞兼任)县兵处的组织如下:少校教练官二员、少校军需主任一员、上尉副官一员、司书、军事若干员,以刚由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来的孙乾(后人县长)、甄谷芳(后来县长孙乾任内的警察局长)分别充任少校教练官,吴飞的舅爷方育之任少校军需主任。县兵处辖四个大队一个特务中队。第一大队长陈镜蓉、第二大队长吴公侠、第三大队长伍岳、第四大队长高胜湖,均为少校级。区队设上尉区队长一员,中卫或少尉区队副一员。每班以兵员十六名编成,区队部有司号、军需、文书若干名。整个县兵人数俨然同一团正规军的人数一样。由于中山财力的充裕,县兵的装备算是精良的,所使用的步枪一律是汉阳双箍壳枪,就是崭新的二号左轮,班长每人配有手榴弹二三枚。在装备方面,与陈济棠的部队相比,不相上下。   陈济棠本来是依靠西南政务委员会起家的,到了1934年间,他的势力膨胀很快,全省九十六个县,已经有九十五个县在他的势力控制之下,只有一个中山县除外,心里总有个疙瘩。那时他把西南政务委员会,不放在眼内,觊?中山县的富庶,?于攫取中山县长一席,但碍于唐绍仪的面子,而且中山县长的去留,还要取决于中山县训实施事委员会,该会的主任委员是国民政府立法院长孙科,陈对之不无顾忌。乃由陈之“文胆”林翼中(时任广东省政府民政厅长)献计制造中山先县兵闹饷的事件来逼走棠绍仪。本来唐绍仪任中山县长期间,就受到另一派势力的攻击,所谓“倒唐运动”时起时伏,主要是攻击他贪污责任,1934年秋“倒唐运动”发展之最高峰时,他为了推卸责任,缓和矛盾找吴飞来替代,把吴飞撤换了,省方荐派林树巍、肖雄分别接长中山县警察局长和县兵总队长。两人都是广东宪兵司令林时清(林树巍的侄子,高州人)的人马。肖雄接长县兵后,又把县兵总队的组织改变了一下,即大队之下设中队,每中队三小队,各级官兵从班长以上大半更换,以宪兵教练所的官兵来补缺,如第一大队长换了林伯芳充当,他时林时清的兄弟。因此中山的县兵,表面虽隶属于中山县府,而实质已渐为陈济棠所控制。此时中山县府已迁往唐家湾办公,并驻有县兵一个特务中队。   1935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县兵第二大队长梁屡敦亲率所部的第一二两个中队(第一中队长周胜、第二中队长杨雄)从石岐开赴唐家湾,连同原驻在唐家湾那部分县兵荷枪实弹,把唐绍仪住的别墅“望慈山房”包围的水泄不通,声势汹汹,说是请县长清发千饷。是时唐绍仪惊起四顾,见“望慈山房”园外,密密麻麻给县兵围困着,电话线以被切断,唐手足无措,虽答以欠饷可以找你们长官清发,但园外的县兵仍大声鼓噪。按当时所谓欠饷的情形是这样的:在军阀统治时期,不论正规的部队或是杂牌的队伍,类多压饷一两个月,因为那些士兵的来源都出自兵贩子地痞之手,经常又受到长官的打骂,为了防止他们“开小差”,所有部队类多压饷一两个月。当时中山县兵是压饷一个月。   中山县兵闹饷事件发生后,陈济棠济密令他的嫡系部队教导团罗策群开入中山,又着西南政务委员会简任秘书谢宜邦城江防司令部浅水舰“坚如”号赶赴唐家湾,冠冕堂皇地说是迎接唐绍仪回广州主持西南政务。县兵闹饷的第二天,唐绍仪只得坐上那艘兵舰回省去了。跟着陈济棠便下令罗策群权力中山县务。因罗策群是广东兴宁人,与中山县训政实施委员会任用县长的条例有抵触。(该条例规定:中山县长必须以所谓“资望甚隆”的中山县人充任。)过了几天陈济棠示意西南政务委员会改派梁鸿洸代理县长。梁鸿洸接任县长后,将县府迁回石岐,跟着陈济棠下令将中山十个中队的县兵调往广州黄埔,改编为江防司令部陆战队,只留下两个中队县兵,改称为保安中队,以马维铭,巢蜂松(即抗战期间盘踞在小榄无恶不作的大田二巢天林),二人分任第一、二中队长,两种队均为主石岐,此后中山再没有县兵的设立,而全省九十个县统归陈济棠所掌握了。]   梁鸿洸接任县长后,将县府迁回石岐,跟着陈济棠下令将中山十个中队的县兵调往广州黄埔,改编为江防司令部陆战队,只留下两个中队县兵,改称为保安中队,以马维铭、巢峰松(即抗战期间盘踞在小榄无恶不作的大天二巢天林),二人分任第一、二中队长,两中队均驻石岐,此后中山再没有县兵的设立,而全省九十六个县统归陈济棠所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