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中山县走私活动概况
中山地处滨海,毗连港澳,解放前走私极为猖狂,尤以1920年前后至解放前为甚。走私以沿海一带为最多,其中最甚者,则驶用长龙快艇,配备武装,常与缉私人员抵抗,缉私者纵如何周密严厉,有时亦无法应付。加以缉私者还有放私和串通之不法行为,所以酿成走私风气。 历年来走私事件,层出不穷,兹略举一二: [center][B](一)匪帮乘缉私弱点骑劫兵舰洗劫渡船[/B][/center] 1920年前桂系军阀统治时期,走私之风,盛极一时,除私袅外,政府的官吏亦利用兵舰猖狂走私,于是缉私舰,对于“江防司令部”辖下之“四江”,“四广”等兵舰,亦执行搜查。不料竟为“五龙堂”匪徒探知消息(五龙堂是盗匪的黑暗组织),认为是截劫渡船的最好机会。于是想出一个阴谋,先行计划诱劫缉私舰,得手后,再以缉私舰骑劫兵舰,然后以并肩骑劫各江来往船只。匪徒经过一番周密计划及布置后,开始采取行动。先以一部分匪徒乘小船疾驶,扮作走私模样,不久便与海关缉私船相遇,缉私舰便喝令停船检查,匪徒乘机停船靠近舰旁,俟缉私人员落船后,即出其不意,将其吓禁,一面蜂拥上舰,将舰上员兵制伏,推入舱底。匪徒得手后即乘着夺得之辑舰,并将红腰带扎起扮作辑私员兵,向珠江三角洲上游直驶,行至荧哥诅附近,与兵舰“江大”号相遇,即鸣号喝令停轮受检,随被匪徒蜂拥过船,将舰上之队兵解除武装。随即骑着“江大”舰,开往容奇河面,载劫江门、四邑、西南、梧州、香港等来往轮渡,搜劫一空。统计此次被洗劫之渡船,不下十艘,失脏达三百多万元,可谓空前之大劫掠。匪徒们洗劫各渡得手后,即满载赃物及被虐之人,分乘快艇,??而去。这次用“借艇割禾”妙计,骑劫兵艇,开史无前例之笑话,可见当时政府腐巧无能,使人民直接间接蒙受极大损失。 [center][B](二)邮局人员贪污受贿为私袅转运人造丝[/B][/center] 1934年间,日本帝国主义者,在发动武装入侵我国之前,首先运用经济侵略,将工业产品、海味、杂货、人造丝等,大量运到香港,贱价向华南各地推销,企图借以挤垮我国民族工商业,其中以人造丝为最大宗。但人造丝打正税入口运到杭州,费用甚巨,私袅门便通过邮局转运。当时有三乡人郑某,深知海关征税规则,规定以距离海关五十里以内为限,在五十里外,无论进出口商品概不征税。三乡乌石的纡仔,有邮局一所,按里程计算,南至拱北,北至石岐关,均是距离五十里以外,系照章不征税地点,郑某遂以厚利勾通三乡邮政局及当地警察所人员,把人造丝化整为零,装作包裹,交邮局转运到杭州。据闻郑某经营此走私生意仅半年,便获非法利润数万元,而邮局和警所,也各贪污了数千元。 [center][B](三)大天二走私之狡悍[/B][/center] 大天二之走私,在抗战前、抗战时期及胜利后各个时期,方式、方法有所不同,所私运货品亦异。抗战前是用长龙快艇,配备武装,强行冲破缉私网而达到目的地者为多。此时以走运钨矿出口,偷运煤、砂糖入口为大宗。抗战期间,则垄断各沙田所产之谷米,分批运往港澳,吸取厚配备武装,不过循例报关,走运粮食及植物油出口,偷运洋货罐头食品进口。 “七七”事变以前,日德帝国主义均在香港高价收购钨、矿、铜、锡及其他五金原料,官僚和大天二,只知图利。不惜在张家边及七区大小霖岛等处,大量收买钨砂,走私出口,供给敌人以军需资源。抗战时期,地方沦陷,大天二又勾结地主把大量谷米杂粮偷运出口,以致内地粮食空虚,粮价空前高涨,劳动人民无以为生,死亡枕籍。 [center][B](四)资本家走私的如意算盘[/B][/center] 1935年间,国民党政府宣布白银收归“国有”,开始兑换纸币,于是经营银业商人,便以白银奇货可居。同时帝国主义者也乘机收购白银,遂使白银价格直线上升。石岐的银业资本家,认为有利可图,于是想方设法偷运白银出口。走私方法是:先向偷运者收取于白银相等之港币保证金,然后白银交付带运人,俟其到达目的地后,把所带的白银交付所约之商店,才将保证金交回,另给若干带工,作为手续完毕。如中途被缉私所搜去,所受损失,全为运者负责,与银号无关。此谓之“如意算盘”,甚少失败,原因是走运白银者,多是官吏和警探队员,向和缉私人员有“熟性”联络,而走私失败的,只有贫苦的籍课升斗之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