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略述解放前石歧之租赁业

发布时间: 2006年01月04日   来源: 中山文史 第十、十一、十二、十三辑合刊   作者:刘 利 李国瑞  

  石歧乃香山县城,是邑境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大小工商厂店星罗棋布;另有三产业的服务性?业,在历史上有特点。在旧社会此行业,大致上有几种业务,略述于后:   一、出租花轿等。迎亲(结婚)者则租用大红花轿,凤冠霞?;租花轿的包括租?一大灯笼架(所谓“日字”灯笼多是主家在男方祖宗?堂内借用的),两对用红布围的灯笼(宫灯),另食籍、酒埕络若干个,新娘花?(垂珠帘)一个,面?一方,?盒一个,轿夫四名。除花轿外,还有一种小轿(有帘的称“轿”,不设帘的称“兜”),这种轿是新娘翻面(新娘结婚后第一次回娘家,俗称三朝回门)而租?;新郎结婚后首次与新娘到岳丈家拜祖及?见亲人也租用的;但有钱人家出门探亲或赴远乡宴会,官员往来及名医出诊,因避风雨或避日晒,以轿显威,懒于举步而租用;经济稍?的老公公、老婆婆,或中年妇女及病人不便行走,亦有租用代步的。   农历初四正月凌晨,所谓“菩萨开印”,主祭、礼生则坐兜轮流到各乡所属庙宇拜祭;清明时节,主祭、礼生或老者也有坐兜省墓(这不是指普通人家,而是指族中值理带头去拜远代太祖墓)。   这种常用轿(又称青衣轿)或兜(又称“?”),通常是两名轿夫的,也有因摆架子,显威势或其他原因,而用三名轿夫的。   二、扎作品出租。喜事用的花牌、花灯、花篮……等;丧事用的有主亭、香亭、棺、(出殡时?在棺木上的)、尸床及灵堂用的花圈、花牌、花环……等;还有迎神赛会用的彩头牌、武巡担的花篮、化亭……等;或有兼营出租丧服、孝?、孝仗、长短引彩、彩亭等。这里是指纯出租。另有几十扎作店,即有纯售焚化品,也有兼出租的。   三、出租照明灯具。前时未有电灯,后期电力不足,凡演戏、贺神诞、酬神打?,或吉、凶事需要照明,则租?大光灯、煤汽灯、煤油灯。租用大光灯的,店方派人到场安装及巡夜。   四、出租台凳、食具、厨具。一般每方桌是坐八位,加园台面则坐十至十二位。台、凳可拆零计租。亦有兼营出租布帐、食箱、拜盒、果盒、酒?、拜垫、台布、台围等。   五、出租八音锣鼓架。每逢新?堂、庙宇、新山坟入伙、神诞出会景、春秋二祭、开灯(新生男丁其亲人在每年新春把花灯一盏挂到自己祖宗的?堂内,表示为?堂太祖的后代子孙,同时向值理报名入册);农历初四菩萨开印,清明时节太祖墓,孟兰节打?,出秋色(出会景)。或富家娶亲拜宴会待客、甚至凶事按客吊面、出丧、路祭……等,都有雇请八音班凑热闹的。当然喜事吹喜乐,凶事吹哀乐。   六、出租依仗队。每逢出秋色(会景)及舞鹤、耍龙、出水色,甚至有钱人家或有官街人物死后出殡,也有用以助威显架势……等,有花蓝、花亭、主亭、锣鼓架、“八音班”除乐器道具外,当然有音乐手。这里是指孩童、马夫、骡、马匹等人和畜。其中的“雕饰”,是十岁上下的女孩居多,男的较少,他(她)们身穿袍甲或其他古装、美女服式,有骑马的,有用台或架支撑的,打扮成古典故事人物。如:哪咤闹东海、观音施甘露、武松打虎、三英战吕布、唐僧、孙行者、沙僧、猪八戒、刘关张、许仙与白素贞及红孩儿……等。   七、出租盆景、盆花。盆花是四时鲜花。盆景是灌木类小树,如福建荼、水横枝、九里香、山松……等。树木也有配以假山、水景,枝叶裁剪成园形、方形、伞形、吊钟形,使用长形盆、方形盆、揸腰盆。还有一种树木长期屈成人物状,再用竹片、铁线扎紧,栩栩如生,十分美观;亦有把树木栽成狮、虎、豹、马、仙鹤、飞禽、走兽;另一种是假山,水景伴、有人物走兽,雕塑桥梁小树木、水草和金鱼等,每当节日、神诞、春节、或居民有喜庆事,如结婚、贺寿、及机关团体节日……等,都有租赁以美化环境,助兴凑热闹。   八、出租单车、木反车。每当有人搬运东西不便于肩挑、手拿的、则租用木板车解决困难(有两轮或四轮的,有包夫力的,也有只租车辆的)。另有一种修理单车的人,多兼营出租单车,他们购进几辆旧单车,修理好出租,方便未学会骑单车的人学习骑用(学识后才买新单车来用);亦有些人虽然会骑单车,但从外处来歧转去旅游探亲或办事,因步行时间长久而且辛苦,便租一两小时单车来回,用钱不多,又方便,便很多人都乐意这样做的。   九、出租杉竹棚。自古至1955年私营时期,中山棚厂主要业务是包工出租。有的为建筑业配套服务,有的单纯租棚(卖断的虽有,但不多)二十年代美国三藩市世界博览会,我邑太平路285号“成合棚厂”卢成,亲赴现场搭建“牌楼”,获好评,得奖牌回来。我国搭棚使用竹蔑,架构坚固,借地助力,技术好,材料可回收。中山(包括农村)演粤剧、贺神诞,机关社团有要事,富人办大事,皆用棚院,棚牌楼,棚舍。该业的“料”很别致,主要支柱漆以色彩,俗称“大花柱”,四壁的“墙笪“,绘有神像或古人及景色画等。   时代变迁事革新。新中国成立以后,以车代轿;带有迷信色彩贺神诞和扎作品,日趋被淘汰了,农村亦有大电网了,出租汽灯、煤油灯就逐渐消失。随着新音乐兴起,古旧“八音”仪仗,也不适时矣。尤其是搭棚户,1955年只有西迎社5号刘兴的“合兴棚厂”尚留在租凭业同业公会,其余几十户均己并入建筑业了。以扎作技术精良享誉的孙文中路(今石岐一中对面)“巧华斋“亦己歇业了。解放初期1950年石岐租赁业户情况如下:   主营花轿出租:太平路有溢新、富记、新丁财,维新街有发丁财、旺丁财,水街口有华新祥,板坊街有朱联记等。   主营花木出租:下河泊有翠林香,洪家基有赛林香、桂园横巷有焯记,禾谷庙前有新林香、兆林香。   主营台凳、食具、厨具出租:有耀记、怡德、永和、胜合、义合、成合、郑棠记(同业公会主委郑玉初)、郑七记、郑海记、合和、李耀记、锦记、森记分布在石岐各街道。   主营汽灯出租:孙文西路2号有全记、太平路448号有中兴容记(旧同业公会主委何容)等。   主营板车出租:财记、宝合、李八记、李十记等分布各街道。   主营单车修理和出租:有华兴、轮飞、轮?、飞行……等29户分布在各街道。   在旧社会,工商业者在竞争中见缝插针做生意,没有“划业归边”,租赁行业中甚至出租戏服、道具的也有,例如民族路的“卢龙记”。   此行业对于方便群众,繁荣社会,容纳就业人员,也有其积极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