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澳门失地史略

发布时间: 2006年01月04日   来源: 中山文史 第十、十一、十二、十三辑合刊   作者:何大章整理  
  澳门向为我香山县(今改中山市)之地,自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被葡人逐渐租占。我国失地史,此为第一页(比比皆是1842年南京条约英割我香港,还要早300多年)。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草签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我们热烈拥护。但历史是实事求是的,不忘国耻,大义所在。保持澳门安定繁荣,更是人人有责。兹将葡人占据澳门经过简历整理如下。   1、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海道副使汪柏私许葡人在澳租地(但我朝廷未允许),年纳地租500两(注17)。   2、1557年(明嘉靖三十六年)葡人自认为在澳设官置守之年代(注18)。   3、1582年(明万历四年)葡人抗缴泊口税,反纳地租500两于香山县(注22)。   4、1622年(明天启二年)葡人于水坑尾自筑城墙一道,东起望洋山、水坑尾;上大炮台、慈幼院、白鸽巢、大三巴、营地街、红窗门、万里长城;下妈阁庙,西望洋山,绕西环至东南海滨竹仔室(注24)。   5、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葡人乘我鸦片战争战败,相继侵占我澳站南面香山县属之函仔、路环二岛,均经我抗拒。   6、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葡人籍口鸦片战争,具呈请免在澳地租;要求我将关闸至大三巴一带之归葡派兵把守,均经我方严加拒绝(注25)。   7、1848年(道光二十八),葡人抗纳澳门地租,图占澳门半岛中部之望厦村。是年澳督亚马拉(Feiteiya do Amaral)领兵攻占望厦村,乡下洗志亮(即沈米)等出于义愤,聚众抗击,葡兵退下,朝庭慑于外势,反治洗志亮以死罪,后葬于前山(注26)。   8、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葡人籍词占望厦等地,毁我望厦丞署,占塔石炮台。我县丞署被迫迁回前山。自此关闸以南半岛之地尽为葡占(注26)。   9、1851年(清咸丰年间)葡人于西沙咀筑炮台,强占海外二公里之?仔岛(注27)。   10、1863年(清同治二年)葡强占澳门中部之塔石、沙岗、新桥、沙梨头、石墙衔等村,并开筑马路,激起公愤(注28)。   11、1874年(同治十三年)葡人闯入香杀山县,拆毁我于1574年为限制食粮出口而在莲花茎所建之关闸旧墙(即旧关闸),建捕房,并另立一新关闸(即今关闸) (注30)由三巴门以北关闸自认为葡界。   12、1879年(清光绪五年)葡又占半岛中部之龙田村(注31)。   13、1883年(清光绪九年),葡强编望厦、龙田二村户籍,又于望厦开马路(注21)。   14、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我海关税务司赫德(R.Heyer)自称奉命派税务司金冷于(Camp Lee Da-nean) (英国人),赴葡京里斯本,葡使因与预立关于澳门草约四项,其第四项允许葡国永管澳门以及所属之地.同年十月中葡会议于北京,缔结中葡会议草约54款(注33).有关在葡与我所订永管澳门一款仍予照允,惟须由两国派员勘订界址,另订专约等语,并注明在未划定以前,双方应照旧情形,不得改变(注34)   15、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葡我占青州岛,要胁我军船只可于阿婆石(青洲西北处)以下青洲山以上之海面停泊。同年葡人占筑青洲新马路并转租于英人,迫我原驻青洲之水师移驻前山。其后,葡人又据凼仔、路环两岛。岛上旧有沙主。向为我渔船泊地。葡人以保护为词,在该处邻境大小横琴,占建炮台兵房,抽收船牌业钞,占地辟路。后曾一度占我香山之北山、沙尾、湾仔、银坑等村,强迫编钉门牌,乡人鸣锣号众,葡兵始狼猾逃窜(注35)   16、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葡人在澳门开辟马路,焚毁我龙田村民三十余家,居民迁徙流离,备受苦痛(注35)。同年六月,葡兵忽至湾仔,强我渔船入澳,逾期则作充公,又勒收人情费始得湾泊(注35、36、37)。   17、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一月日本“二辰丸)密运军火,泊于路环东方二?海面,为我军般所捕,日人强称此系葡国海洋,中国无权干涉。葡亦受日人从阴嗾使,乘机扩张土地,藉势欺我于境上筑兵房,后双方派员勘界,唯未有定议(注38)。   18、1909年(清宣统元年)葡人勒令望厦村金山谷一带之坟墓,限一个月迁去。   19、1901年(宣统二年),中葡商谈澳门划境问题,双方派代表会议于香港。我代表高以谦,葡代表马沙铎。其初,葡使要求我划给澳门半岛拱北、大小横琴、凼仔、路环、青洲与附近海面,而我方先同意以注射器门壁外(即1622年葡人自建之城墙)为葡领地,壁内为葡属地,后亦让得拟承认以凼仔、路环二岛为其属地,而否认拱北、大小横琴、澳门内港与附近之领海权。谈判四个月,双方争持不下。同年十月,将此案移京谈判。其后,终于拟定澳门原界作为本境,而龙田、望厦为属地;凼仔、路环许与葡人停留,不作属地,其余对海大小横琴内河外海仍属中国。对此,葡方表示不满,并请提出海牙和会公断(注39)。旋因葡国革命,谈判中止,迄今尚成悬案(注40)。   20、1910年(宣统二年),葡人于青洲山海面设炮台,在大小横琴拍收地钞(澳门地理)。   21、1911年(宣统三年)葡人强迫路环九澳地方纳租,在我鸡颈山(凼仔)东北海?河,派舰暗?我九洲洋海道,粤督张呜歧止之,不听,是年,是派人与葡划界,葡坚持前议。   22、1928年(民国十七年)我当局以1887年中葡于里斯本所订之中葡草约54款,己第四次期满,由我外交部正式照会葡国公使声明作废,俟与葡在北京另订中葡友好通商条约,以代替前此所有之条约(注33及41),但此议至今未进行。   23、1966年澳督嘉乐比在立法会上正式宣布兴建澳凼跨海大桥,1970年动工,1974年落成通车,全长269米。中葡报导缺加评论。   (本文是何大章教授和缪沤基教授合著《澳门地理》(1946年出版)一书有关澳门失地章节列出,其附注号次均与原著该章附注号同次,本刊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