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香山会所简史

发布时间: 2006年01月04日   来源: 中山文史 第十、十一、十二、十三辑合刊   作者:黄家  
  香山县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一九二五年为纪念先生而改名中山县。新中国成立后,中山县划分为中山市、珠海市及斗门县。   二百多年来,香山人仕渡海飘洋,远赴世界各大洲,?生繁衍,开枝散叶。自香港开埠以后,乡人来港经商就业,至今不下二十万人,在香港和海外乡亲仍习惯自称香山人仕,视三县同胞为乡里。   香港同乡筹组商会及同乡会由来已久,如中山侨商会建于七十年前,榄镇同乡会已有六十多年,隆镇同乡会约有三十多年。现时中山同乡社团共约有二十余间,遍布港九、新界及离岛,旅港侨团之多遍布之广,可为广东各县市之冠,亦可见我香山人余仕在港众多,分居各地组社互助,乡谊情重。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港同乡关心乡里,回乡省亲及观光日渐增加;乡中父老盼望与海外亲友连系,多通过在港同乡以作桥梁。该会同人多年来联袂返乡,时相聚首,深思组织会所,以便联谊旅港乡亲,联络海外同乡,沟通桑梓,服务乡众,建设家园。先贤梁灿辉、陈君葆、雷澄镜、许良、张叠、李鸿业、何锦池、高立、林帝访、巫晋舒等尤为积极。经几年酝酿,着手筹设中山会所,并于一九七六年以中山会所筹备委员会名义编印《中山新貌画册》,于一九七七年出版。及一九七八年,感于时势需要而条件具备,乃于一九七八年六月十七日举行发起人会议,出席有有黄四、黄祖芬等三十五人,即席宣读中山会所组织章程草案,并推选出席的发起人为筹备委员,其中黄四,黄祖芬、雷澄镜、蔡福就、郑振雄、黄家?、巫晋舒、许良、陈泽、胡煜荣、杨日兴等十一人为常务筹备委员,其后再增加杨熹、苏计成及何锦池为常委。自此,即加速筹备工作,修订章程,征求会员办理注册手续。其间以中山同乡会众多,乃将名称改为香山会所,以其范围更广,遍及中山、珠海及斗门乡亲,历时二载,迄一九八○年七月十八日方办妥社团注册手续。   一九八○年十二月十一日,举行第一次会员大会,出席者四十七人,正式宣布香山会所成立,选出弟一届理事十七人,后增为二十七人,主席为黄四,副主席有杨熹、苏计成、许良,秘书为巫晋舒,下列总务、财务、侨务、联谊、福利、康乐、宣传、妇女等部,主任一人,副主任至三人(附一),理事会成立后,积极开展征求会员工作,加聘黄祖芬为名誉会长,萧坤、蔡继有、苏继滔为永远名誉会长,梁?霖、阮伟雄为名誉顾问,李光为永远名誉顾问。随着设计会徽,印制信纸,会员证等。一九八一年四月九日举行第一次会员春节联欢会,一九八二年初提出筹置会址之议,经多次会议,各方推动,募集资金,物色场反,直至一九八三年三月购入现有会址,十月开始使用,而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九日正式开幕。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八日,举行年度会员大会并推选第二届理事(附二)。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四日,举行年度会员大会并推选第三届理事(附三)。一九八七年一月十四日举行年度会员大会,推选第四届理事,以苏计成为主席,杨熹、陈泽、杨永善为副主席,并聘请蔡继有为荣誉会长,黄四为首席会长,苏继滔、冯联、萧耀坤为会长,胡煜荣、苏继?为顾问(附四)。   至一九八七年初会员共二四八人,人数不多,但遍及中山市、珠海市及斗门县,各会员社会关系广泛,热心会务,出钱出力,热爱家乡,服务桑梓。   自开始筹备至成立,十年以来,该会所同人群策群力,开展会务,其主要工作有如下几方面:   一、 积极联络旅港各同乡社团,增进乡谊,共同为乡众服务,为家乡建设效力;   二、 联系和接待海外各地中山同乡会及其负责人;   三、 接待各市县领导人及各单位负责人来港参观访问;   四、 举办多次回乡参观游览,协助组织各同乡社团参加家乡活动;   五、 推动或协助兴建中山华侨大厦、人民医院杨颖滨大楼、华侨中学新校舍、中山纪念堂、颐老院,及各市、县,镇、乡之学校及医院等;   六、 介绍乡亲及其他人仕回乡合作经营工业、农业、渔业、商业等等。   港九新界及离岛同乡社团众多,分散各地,彼此联络较少,1949年后与家乡联系转疏,互相隔膜。该会筹设后,即积极与各会相互往还,增进乡谊;遇乡中举行各种活动,如菊花展览,孙中山先生诞辰纪念以及华侨大厦、杨颖滨大楼、华桥中学新厦、中山纪念堂等大厦开幕等等,该会必出人力协助组织各同乡社团负责人返乡参加;各市县领导来港参观访问,该会多代为联系并陪同造访各社团。该项工作沟通内外,发展关系,团结各社团,服务乡众,建设家乡,取得显著成绩。   未来十年,香港回归在望,行见该会发杨光大,年年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