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郑伊梨女士

发布时间: 2006年01月05日   来源: 中山文史 第十、十一、十二、十三辑合刊   作者:冯焯南 郑惠彬  
  郑伊梨女士中山沙溪庞头村人,是泰华报人公益基金会主席陈世贤先生们的夫人,伊梨女士幼年时在石岐的小学读书,人极聪慧但性情刚强,很得老师的赞赏;她凡认为正义的事,就一定要做,而且要做的彻底,不容易受别人?服,有一次,同学发生争执,老师为着息事宁人,以和为贵,劝她们和解。伊梨女士不服,认为既有争执,应当分清是非,是的要奖励,非的要惩戒,不能各打五十了事,老师亦无法说服她,因此,同学们都称她是强女孩,有争执就请她主持公道,她长大后,这种性情没有改变。稍长,随父母移居香港(父名藻棣,解放期在石岐开艮业)就读香港学校,英语一科特别好,港大毕业后,在香港中学教了几年英语课,然后赴英国深造,取得硕士学位回港。   伊梨女士回港后,与陈世贤先生结识,陈先生是汕头地区潮阳县人,两人一见钟情。本来陈先生为人很随和,而伊梨女士则性格刚强,两人性情不一定很适合,所以陈先生有些朋友认为她俩不会结婚而陈先生的朋友却估错了,他俩就是要刚柔相济,得以调和,他们的结婚,相处得很和谐,这是别人不能理解的。   伊梨女士结婚后,生下三男一女,她料理家务,教育儿女,已经是忙极的了,加上有年迈的家姑,而且最后三年,家姑?淑英太夫人患上脑神经失觉症,终日卧床不起,在港医院认定她的寿命不会延长多少时日,伊梨女士劝丈夫把家姑从香港接到泰国,延请名医继续治疗,希望她能有好转的机会,在这期间,伊梨女士终日吁寒问暖,奉侍汤药,这在别人,能够远离病人为幸,何暇顾及汤药呢?而伊梨女士克尽媳妇之道,终于使家姑延长三年寿命,这一点,伊梨女士想必受?太夫人的教育影响:“积德比什么都更重要,”这是可以想像得到的。   陈世贤先生性情既随和,而对于家庭产业,金钱出入,从来不甚介意,因此家中财政收支没有定准。伊梨女士认为这样很容易造成浪费,或是应用而不用,于是加以整理,使收入支出,眉目清楚,一目了然,世贤先生看了大为赞赏。   1986年夏季,陈世贤郑伊梨伉俪回到祖国旅游,抵达北京,副总理谷牧接见了他们。谷牧说:“中国的对外开放方针不会变,陈世贤先生带头在家乡办了很多好事,我们都欢迎”。又说:“中国的特区建设将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汕头特区的建设很重要,对外影响也很大,一定会建设好的”。陈世贤郑伊梨伉俪听了谷牧的讲话很受感动,接着又亲眼看到各开放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更深信祖国开放改革政策的正确。   今年夏,陈世贤郑伊梨伉俪来到中山,看见市区高楼大厦矗立,工厂如林,人民生活普遍提高,公路大都扩宽延长,他俩到沙溪参观时,见到祖国生产的时装光彩夺目,赞不绝口。   陈世贤郑伊梨伉俪,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先后多次捐赠款项和物资给故乡。1985年伊梨女士的父亲回家乡与亲人团叙,不幸病逝于石岐,世贤郑伊梨伉俪和儿女回岐奔丧,克尽儿女之情,当时中山市火葬场正在兴建中,他俩得悉既捐资十万元人民币,使这一工程早日完成,1986年,他俩在潮汕地区用母亲?太夫人淑英名义捐五十万元人民币,建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大楼,此期间,伊梨女士亦捐五万元以救济水灾之用,在这前后,世贤伊梨伉俪分别捐赠救护车一部和面包车两部给中山市人民医院和市政府。还捐赠彩色电视机十部给中山市頣老院的老人享用。1987年夏天,陈世贤、郑伊梨应邀来到中山访问时,关心我市文化建设,捐赠一百万港元在石歧新建中山纪念图书馆,以纪念孙中山先生和发展中山市事业,可见他俩对中山的感情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