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得胜先生的创业概况
发布时间:
2006年01月05日 来源:
中山文史 第十、十一、十二、十三辑合刊 作者:李旭昭 冯焯南
香港实业家郭得胜先生,三十多年来事业的发展,是有其独特的本事,并非偶然的,兹将其商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苦过程概述如下:
[center]诚实可靠 生意兴隆[/center]
郭得胜是中山石岐人。郭氏宗族兄弟戚友多住在石岐,而且多是做土洋杂货或针织业,但他们多做门市生意,而得胜则只做批发业,在石岐马巷一间纵横不过十余公尺的地方开设信了店,由于他诚实可靠,货真价实,故货如轮转,兴旺异常他把货物销往四乡或港澳,因而结识了很多侨胞。在抗日战争期间,因为物资短缺,得胜就利用石歧毗邻港澳交通方便的条件,将货物远销至四邑、两阳、高鹤等地,每天忙忙碌碌,常常在下午两点多钟才吃午饭,而得胜不以为苦。后来以马巷的店铺地方不足用,乃迁往大马路,那里门面既宽阔,又有三层楼,于是兼营门面生意,愈做愈旺、继而又与省商陈德名、澳商冯沾霖、区某等合资经营鸿兴公司,在香港、澳门、湛江、广州等地都设有分公司,而以广州长寿里的鸿兴公司总其成在上海则设立办事处以资联系,通讯息,来往交易很大。而香港独立经营的鸿昌洋货公司则早在信发迁澳时已开业多年,成为香港的洋货老字号了。
[center]眼光独到 运筹有方[/center]
郭得胜有独特之处就是凡办一种企业,必同时办金银业,或至少与金银业主持有密切之关系。如他在香港干诺道西办的瑞兴行,运输桐油杂货往泰国缅甸等地,都是与香港?业钜子有联系,互相呼应,使金融资本流通无阻,这是取得人们信赖的保证。在一九五二年间,鸿兴生意连各地分公司都结束了。得胜眼看香港光复之后,人口较为集中,需要房子必多,货物吞土量必大,于是在一九五六年开始转而做地产企业,开设新鸿基每年盈余很多,其他办的商业亦多获利,所以成了钜富。
[center]爱国爱乡 多办公益[/center]
得胜成了钜富之后,本可以养尊处优,然而得胜所想的不只是个人幸福,而是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安居乐业,子女的教育深造。他是中山市人,他除了送子女赴日本求深造外,他认为中山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孙中山先生为了革命,拯中国的危亡,本走四十余年,历尽艰苦,人民为着纪念他,各地都建有纪念堂,独出生地中山市却没有。心中和不安乐,乃献资一千万港圆于石歧仁山旧址建成中山纪念堂。这座建筑金碧辉煌,蔚为大观。二楼陈列辛亥革命以来的烈士遗迹,让后学知道革命的艰苦奋斗;堂后设有剧场,成为很好的会议、娱乐场所。堂内设有中山研究会以探讨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历史遗迹并以恢宏后学之志,中外人士每年来参观顶礼者络绎不绝,此固孙中山先生功德之感人,亦得胜捐资建堂之功也。
去年石歧颐老院建成,得胜伉俪又捐资十万元港币建筑凉亭两座,以便老人乘凉娱乐,足见其关心老人无微不至。其友冯沾霖之弟静斋老人为之撰联以纪之。
得胜亭联曰:
得道生财喜济众
胜因种福乐丰年
肖卿亭联曰:
肖圣尊贤歌敬老
卿云璨烂庆昇平
从此两联看来,乃现实生活的体现也。
得胜先生现已届古稀之年,在今天科学昌明,人的生命多长寿,古稀之年还是小弟弟,得胜的事业发展未有穷期,而为祖国社会事业亦将大大增强,可以预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