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侵占小榄时期民众遭受的惨况
发布时间:
2006年01月05日 来源:
中山文史 第十、十一、十二、十三辑合刊 作者:卢 新 贡
[center](一) 日寇狂轰滥炸,居民死伤不少[/center]
日寇开始南侵时,便先占距珠江口外z之三灶岛,作为其不沉的航空母舰。当局既不予收复,致使广州市极其附近城乡,均遭其轰炸,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六日(即夏历八日二十二日),我江大炮艇驻舶小榄沙口附近河面时,就被三架日机追踪炸毁;一九三八年夏历九月九日晨,日机两架炸毁小榄镇商会,并向下基与山祠,三成坊涌尾,及大涌湾等地投弹多枚,炸死七人,毁房屋十多间。此后,日寇每天均派炮艇沿四江一带出动炮轰,以小榄镇没较高大之楼房为目标,如六耳楼,同寅医院,中榄楼,凤山侧,晚市街,低沙庙,永宁乡之细社,忠心巷及兰田坊之三取中学校,华光街后各处,均被炮弹打中,死伤不少,毁屋宇不计其数。一九四0年三月十四日(即夏历二月初六日)下午一时,日寇机三架在四圣宫河上,投弹六枚,炸毁大小民船五艘,死船民一人。在九洲基第一埒桥头一挑担小贩被弹片击中头部,脑浆横流而死。又旧桑圩,高文塔,镇塘被地也连日被寇机分批在上述地方投弹多枚,炸死十七人,伤三十八人,毁民房四十余间,焚桑市大棚一座,毁民艇六艘,营业中的商店一间此是小榄沦于日寇所遭受之惨况,若深调查尚有未记事也。
[center](二) 铁蹄沦土同胞惨遭强奸杀害[/center]
小榄人永远不会忘记几一九四0年三月十五日(即夏历二月初七日)上午六时,天刚黎明,米步?沙口处,被日寇偷偷分路进犯,沿途枪炮齐放,见人便杀。日军先进占下基直街早已逃避一空之民房和小榄镇中心大庙前之榄溪酒家,作大本营,分派寇兵在大榄之飞驼,凰山顶,园榄山顶,半边榄上,沙口码头等处,布岗设哨,见人便枪击。十多天后,寇军移占沙口原日之蚕桑改良局,即半边榄山脚下,为其警备队部驻守,据查当日入侵部队番号为“南支派遣军南?保提班“。计此日寇入侵行动中,被其枪下杀害者有车公庙街中医潘子云,永宁乡青年梁某,?沙不知姓名一农民,大南庄机械工人谭耀等,在古镇各地据说先后被杀害者共计四十多人,姓名未详。而逃避不及之妇女,被强奸,轮奸者查得其地点的有东阳街,大南庄,晚市街,十二桥街,深涌,下基,沙口,赤松围等处,有因被寇兵强奸致伤而到同寅医院留医者,据不完全统计约五十多人。日寇凶残成性,到处焚烧房屋,抢掠财物,被其焚毁房屋有记录者为第十坊街何耀合店,李与山祠附近之房屋多间,沙口街一带之房店。日寇还在通道,勒令中国行人向其致礼,否则指为不敬,随便被截留刑辱,殴打,以致遍体鳞伤,甚至残废致死。
在日寇侵踞小榄之?年,三区区长兼国民党中山区区党部书记梁XX,为虎作伥,受日寇指使强迫船民交纳民船牌照费,否则不许开动。船民反对,梁因勒索不遂,竟串同日寇,将不愿纳费领牌之民船三十艘,强行驱集于四圣宫高
文塔外一带河而上,纵火焚烧,当即激起全体船民愤?,声言誓必杀之,梁不久俱而逃亡。船民有言及此一役时,有愤恨要食其肉者。
[center](三)商店居民重遭洗劫,市面萧条冷落[/center]
一九四0年十月五日(即夏历?辰年九月初五日)晚上十点五十分钟左右,百余携带长短枪械的匪徒,由米步?分三路窜至下基市街商业区即草步涌至?亭祠及下大基街各处,大肆抢掠,商店物资各类,住户细软,均被抢掠一空,被劫掠者事后计有百余户,其中以三益店损失为重,除资金货物外,并将店主周某之媳与其哺乳中之孙和女佣,一并掠去,勒索巨金。当时,小榄镇内驻有伪省保安一一八团部队,但于匪徒麝鼠一窝,是晚没有鸣枪。虽有日寇驻在半边榄下之蚕局,约距离十华里,亦龟缩驻地。?日群众在惊慌中向保安一一八团投报,团部迫于群众要求,只作虚张声势,派出少数队伍巡逻一番。及夜,枪匪果然再至,个商户复遭洗劫,?早有人在下基观音庙前河边临时架之竹桥下,发现被伤毙之?体一具。经过此多次洗劫,小榄商业元气大伤,商旅裹足不前,市面萧条冷落。
[center](四)米贵如珠,饥荒连及四邻[/center]
日寇侵占我国大部分土地后,野心犹未满足,更发动侵略东南亚之战争,为应付整个战局,日寇对我国各种物资,无不明抢暗夺,大事搜刮,尤其对粮食一项尽量夺取,加上自然灾害,减产歉收,农户见势不妙,便有余粮不愿意出售,粮商囤积居奇,致使粮价日告飞涨,又因日寇封锁,洋米来源无望。一九四三年春大旱,我省重要粮市之陈村镇,又被敌寇摧毁,经济作物区,粮食首告匮乏,断米之虞,风声鹤唳,人心惶惶,不可终日,社会生活秩序,岌岌可危。小榄粮市,原日亦称活跃,但陈村粮市被毁后,新顺两邑之人背负,肩挑,舟载来榄者不绝于途。小榄粮米店铺,一时难以应付,粮米经常被抢购一空,迟至者在米店前失声大哭;粮价暴涨,据老人回忆一九四三年四月下旬某日上午九点钟,粮价最高时为一元法币(即大洋券)仅买得司码称(十六两为一斤的)四钱重米耳。
[center](五) 饿殍载途不堪入目[/center]
由于米珠薪桂,饥荒四起,小榄饿民不少。当时榄乡中有不少较丰裕之善长仁翁,及当日有名的崇德善院,与救济贫苦的义仓当事者,见到群众饥饿关头,纷纷发起施粥赈济,以救燃眉之急。回忆当日施粥之点,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域,施赈之户,各负一区,每天中午开始。煮粥工作,由酿油商户义务负责,每一酿酒户负责二大锅,全榄乡中约有酿酒户近二十户,每大锅规定下米粮,羌,乌豆,生油各若干,按时挑送到指定地点,不忿男女老少,持碗瓯盂钵,可得稠粥一杓,约重二斤,传闻远近,得知榄乡有大量施赈,顺新等地缺食者纷至,时间晚久,施济者渐有接应不继之势,多赖港澳同胞大力解襄,继续维持。
不料香港被日寇入侵,有暹缅等地准备运入之救济粮米,被日寇封禁,转运日本。同时数十万港地群众,被日寇驱逐离境,使内地难民突增。且侨汇绝,侨眷有断炊者,欲想继续施赈多感自身难保。因而远地来榄乡求食赈者多因饥病相缠,乃陆续倒毙路旁,饿殍载途,不堪入目。此时,生活所逼而弃于路旁之婴孩不少,当日榄乡镇中心,有一设坛叫“白须土地”社坛,弃婴多放于此。日有多起,活者送入孤儿院,死者与路殍一起拾至大榄山冈。是时适有两个大水?,所检路?,均弃置于此。孤儿院里缺医少药,每日死者亦不少,均用竹箩装载,每箩两三具。据老者忆述最多一天检?过一百六十七具,原日两个水?,放置满后,便使人草草封盖上泥土,再使人另挖一?再行堆放。日久,众皆称此地为“万人坑“,故此其饿殍之多之惨,亦属日寇所造成,惨状酷似战争对抗中被枪杀着也。到解放后,有心人曾至“万人坑”扒开泥土,便见骸骨纵横,见此无不潸然泪下,痛死者之无辜,恨日寇之残忍无道,发誓告诫后世子孙,不要遗忘此一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