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三区青年抗日救国会
发布时间:
2006年01月05日 来源:
中山文史 第十、十一、十二、十三辑合刊 作者:谭则刚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日寇占我东北和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开始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全国人民同仇敌?纷纷以各种形式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其声势浩大,很快遍及中山县,不少青年学生组织读书会,研究中国向何处去等问题,并积极投生抗日救国宣传。
一九三二年初,从我县县立中学,县立乡村师范和广州学校毕业回来及小榄在职教师等知识谭则敏(谈倍德),古寿珠,李宝麟(李川),郭旷良,何颂华,谭则刚,何郭彦,王文志,杜??,刘世慈,刘长安等积极参加抗日形式组织学习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李朴的《辨证唯物论入门》,李大钊等编辑的《新青年》(他们找到了一至五卷合订本,解放后由刘世慈托何大章送交广州烈士陵园革命文物馆)和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此书一九三七年秋曾传给袁世根阅读)等进步书刊,初步接受共产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
一九三五年秋,谭则敏在中山大学读书,参加了该校部份师生组织的乡村教育实验区农村备战教育活动,当“一·二九”北平学生救亡运动发展到广州时,他携带了“省学联”的大批传单回小榄与仕柯社成员,在镇内散发,张贴标语,要求“一致抗日,枪口对外”。一九三七年春,谭则刚到海洲小学认教,与教务主任袁世根,教师袁文结组织学生开展“小先生制”教育(即街坊夜校,也是当时农村备战教育的一种形式,旨在扫除文盲,宣传救国道理。“七·七”后转上战时教育,曾受中山县教育局传令嘉奖。
一九三七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日寇大举侵华,全国人民奋起抗战,中山三区各界,特别是中,小学校抗战热潮十分高涨,纷纷成立大刀队,晨呼队开展军事训练,战地救护训练……,海洲小学著文在广州《民族日报》报导该校抗救活动情况,以扩大影响。
九月广州遭受敌机大轰炸,学校要停课疏散,谭则敏,古寿珠,郭旷良在广州参加了一段抗战工作后回小榄在下基小学任校,他们晚上还利用前期平民夜节余的文具办了战时教育,下基日,夜校师生经常与海洲小学师生在小榄,海洲,九洲基,古镇,曹步,顺德均安?等地开展抗宣活动。
十月,仕柯社同人联络了下基小学,?明小学,?环小学,三立小学,海洲小学,流庆小学等校青年教师和一部分战地服务回来的社会知识青年谭则敏,古寿珠,郭旷良,刘世慈,刘长安,毛公铎,何守符,何笑香,刘国英,刘碧然,何炳均,钟应鹏,谭则刚,袁世根,何延锡,刘凤贤,刘绍贤,萧松筠,萧松柏等五十多人在?明小学召开了“中山本区青年抗日救国会”(简称“青抗会”)成立大会。大会由谭则敏主持,作了《当前抗日形势的报告与青年人的任务》的讲话,表达了抗战必胜的信念,号召三区青年团结起来,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的行列,大会交流了抗日宣传工作的经验,特别是袁世根代表海洲乡校所作的抗宣工作极其“小先生制”教育的工作报告最受赞赏。会上,一致通过了“反对妥协,坚持抗战”的宣言还号召与会人员加强合作,交流经验,做好串联发动,各自在本单位发挥积极作用。
大会结束后,三区青年抗救工作更加活跃,两校或三校师生联合,还扩大联系了其他小学,如短期小学,榄溪小学,曹步小学等一起展开宣传活动,还进入教会学校如美理女子中学演出等,除了经常演出的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五月花正红》等外,还有《中国妇女》抗战话剧,他们还自编诗歌,民歌和朗诵抗战诗词,并在下基小学举办抗战形势座谈会,野火会多次,组织各校师生慰问被日寇占领的三灶岛流亡到小榄,海洲等地的难胞,免费安排难童就学,开展防空训练,出版口语墙报,插入壮丁训练班中开展抗战教育。凡有重大战役胜利的消息,便马上张贴标语,举行祝捷游行,以鼓动广大群众的抗日热潮。青抗会还动员了有经济能力的冯永发在绿槐里家里开办了“光明读书社”订购国内书刊,廉价租读,深受青年喜爱。该社同时成为青抗会联系群众的场所。
一九三八年五月,中山县第三区民众教育馆在小榄镇旌义祠成立,官长由三区中学校长李?兼任,刘世慈主持馆务,青抗会便以该馆为中心阵地,各股干事绝大部份由青抗会成员义务担任,扩大吸收知识青年,各校则配合并广泛争取社会各界名流支持。民众教育馆活动举办了文化学习班,时事报告会,报刊阅览,漫画展览,歌咏,戏剧演出,还组织到鸡笼?,四沙,海洲,古镇,曹步,九州基,新会,马宁等地宣传抗日。
同年七月七日,民众教育馆在青抗会积极支持下,举行了抗战一周年墼追悼抗战阵亡将士大会,镇内各界人士送来了花圈,对联,?文。参加大会的有来自各界的代表,各校师生,社会名流,社会知识请柬等共三百余人。会上何大章作了抗战形势演讲。晚上在民教馆(旌义祠)门口演出由何延衮导演的于玲作品《烙印》,《中国妇女》话剧。同晚举行火炬巡行。他们高呼:反对妥协,坚持抗战!抗战必胜!抗战到底!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高唱《救亡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歌曲环镇巡行一周,至凌晨才结束。
同日晚上,海洲乡校也在袁世根等教师发动下,在校门口举行大会,宣誓“故乡,我决不能让你沦亡”!会后火炬巡行。该校还以青抗会的“珍惜(革命)历史,重视(行动)价值,提高(政治)警惕”的信条为校训,标写在校门的档中版上。海洲乡校和它所开展的民众抗战教育,可以说是为日后海洲乡成为革命根据地打下群众基础。
在抗日形势的发展与革命思潮的影响下,“七·七纪念大会后,一部分青抗会成员集中在海洲乡校学习,作北上的准备。十月,日寇在惠阳谈水登陆的?日,谭则敏,古寿珠,郭旷良,李琼儿与顺德黄有权奔赴延安,袁世根因警事不能同行,留在海洲坚持抗战工作。由于战局变化,潭等一行经汉口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在在陶铸同志领导下的鄂豫边区抗敌委员会中参加战地服务。黄有权即参加新四军;皖南事变后,古,郭在重庆参加了营救叶挺将军的活动,谭则敏到达西安参加了八路军。
历史的长河与神州大地的变革,青抗会的活动仅仅是一点微不足道的火花。但是,她在这民族存亡与解放中国的时空里,是做过了一点应做的工作的!一九四九年解放战争胜利时,谭则敏参加了接管北平,南京,重庆,郭旷良参加接管广州,黄有权,古寿珠参加接管顺德,袁世根,袁文结,刘长安参加接管中山三区的工作。
李宝麟在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和一九三七年”八·一三“上海抗战中都参加过战地救护,随着华南局势紧张,一九三八年三月,他到广州参加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委员会南区大队的组建工作。谭则刚亦于同年八月赴广州参加红十会南区大队,随着战局的发展,转赴四,七战区效命疆场,坚持至抗战胜利。
其他不少成员也先后在各地参加抗战活动。杜??,小榄镇市场自卫队改组为抗日自卫队中任小队长,沦陷期间,被日寇杀害于石岐。正是:
——想当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鼎赖
坚持抗战,牺牲壮志,浴血八秋驱暴寇;
——欣此日,禹甸旧邦,从兹孵复兴之契机,欢呼
覆地翻天,四化宏图,雄心千仞迈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