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萧琼芝同志参加抗日蝗历程

发布时间: 2006年01月05日   来源: 中山文史 第十、十一、十二、十三辑合刊   作者:卢新贡  
  一九三八年末,日寇南侵日的形式日趋紧张,为广泛动员青年抗日,在“一二·九”救亡运动三周年纪念日那天,中山县青年抗日先锋队成立,并派工作人员到达小榄开展抗日救教育。是时在广州某护士学校学习的萧琼芝同志因患病回小榄疗养,得悉抗日先队来榄活动的消息,便主动找到副队长梁源荫,队员郑雪琼,雷秀蜂,郑国荣等同志,要求介绍她加入抗先队.跟着,由萧琼芝在榄镇内?祠发起组织救护班,她负责教练.由于她工作积极,县抗先队领导乃在其家设立联络站,并由抗先队员罗华根,郑翼芝,容少云等在此站编印抗日爱国传单,开展抗日救国活动.   一九三九年十月间,抗先队继续开办第二期救护班,参加队员有麦翘芳,何炳刚,李琼英,苏耀英,何伯?等十多人.救护班结束后,小榄设立救护队,由萧琼芝负责。   那时,日寇占据了中山县三灶岛辟为飞机场后,便不分日夜,派出飞机,轰炸小榄镇区及附近的莺歌?九洲基,小榄河面。镇区内许多房屋被炸毁,不少民居被炸死伤。小榄救护队,每次都全力以赴,抢救伤员。   一九四0年二月初,日寇逼近小榄,由于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挺三主力部队,中山县政府极其所属机构撤至鹤山县,只留下屈仁则的第五支队隐蔽于三区美隆围。抗先队则奉命暂时离小榄,留下罗华根,容少芳在小榄坚持继续工作。后来,地下党组织指示萧琼芝舅父家中。稍后,三区地下党负责人张诚,梁麟生,黄国伟及海洲古镇的地下党员亦先后集中于此,商讨今后敌后斗争事宜。不久,便分头撤至高沙叶洪家和附近?家掩蔽。后来崇德善院举办赠医施药,萧琼芝便被安置于此,并以为耳目联系工作,一直至崇德善院迁址到罗涌改称为崇德医院。萧琼芝在工作中,全心全意为贫苦患者着想。当时党为加强小榄的力量,通过上级领导及各方关系,把共产党员吴桂好及抗先队员邓淑仪安排到医院工作。中共三区地下党领导人郑文,蔡洪及抗先队员吴景照等获悉萧琼芝的工作情况后,亲自至小榄和萧联系上,把三区党的联系点安排在萧家。是时萧琼芝迁居镇内主帅庙后街,又成了小榄地下党第一个交通站。中共三九区委领导人方群英,蔡洪,罗明林以及交通员苏英,郭珍好,叶英,粱琼欢,李桂彩,吴桂好等经常至此联系,传递消息。   中山沦陷后,国民党挺三司令部决定成立“中山敌后救护队”,委萧琼芝为队。三九区地下党组织吸收青年人士袁世根,萧凤颜,萧英流,麦侨芳,袁定慧,黄权安等人(地址设在镇内大冲边,原崇德善院对面),通过以治疗伤,病为名,经常接触广大群众及挺三的伤病士兵,进行团结抗日救国教育工作,揭露国民党消极抗日的实质。   萧琼芝任救护队长期间,注意接触挺三部队的中上层人物,与其官兵搞好关系,及时掌握其活动情况。五桂山抗日根据地出版的《正义抱》(油印)和各种抗日小册子,也通过萧带进小榄,开展抗日宣传。后来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实行“先安内,后攘外“的政策,一九四五年一月挺三部队为了加强对救护的控制,特别派政治主任周XX,中山县政府派胡XX等人,将挺三的救护队与其政治队合拼为挺三后政治救护队(简称挺三政救队)。增加两名副队长,队员共为二十二名。集中到永宁乡洪山村萧家祠训练,两个月后,又将队员从新编为政治及救护两队。萧只好一心致力于崇德医院工作,从事于交通联系事务。不久借故离开。   一九四四年十月间,萧琼芝先后在第三区中学发动进步学生卢焕章,萧从廉,邬连芳,麦艳英等到五桂山游击区。是年冬开始,日寇推行以华治华政策,国民党顽固派大举围?各个抗日根据地,一九四五年五月中山县的敌,伤,伪,顽发动了“五·廿三“事件,向我三,九区抗日部队进攻。我抗战部队当即迎头还击,战斗了两日一夜,终因敌强我弱,战斗中牺牲二十四人,被捕者五十多人;大队长梁伯雄,中队长谭惠光在此役殉难。副政委郑文率领郭苏永中队30多名战士突击出重围后被捕。事后,国民党顽固派继续大肆搜捕我党人员,其中刘容,陈淑芳,黄琼深等被监押在挺三司令部的永宁乡萧家祠内。及后通过萧琼芝以崇德医院工作人员的身份与萧凤颜,袁定慧一起营救出狱。   由于萧琼芝抗日积极,表现良好,受到群众的称赞,并被组织批准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