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乾先生小传
发布时间:
2006年01月05日 来源:
中山文史 第十、十一、十二、十三辑合刊 作者:程智民、梁耀中、李炽康
孙乾先生别号治乾,是本市翠亨村人,现年逾八秩,旅居美国。他是孙中山先生长兄眉(德彰)之子孙昌的次子.曾一度任职中山县长,并分别活跃于祖国的球坛上和抗击日寇的战场上,邑人敬佩不忘。
孙乾青少年时期就读于广州培正中学,当时该校排球队正称雄于广东,孙以魁梧硕健又球艺高超,担负球队主帅.1924年民国第三届全运会在泸举行,培正排球队参加比赛,夺得桂冠,后孙筹被选入国家排球队,代表我国出席远东东运动会。高中毕业后,他升入上海泸江大学攻读政治系,年余便东渡日本入土官学校读工兵科。毕业后回国,应邀到广州燕塘军校任教官。1937年唐绍仪任中山县长时,他被任为县公安部局长,以清廉勤治见重于地方人士。不久奉召上南京任参谋部上校参谋,旋又派赴意大利陆军大学深造,归国后派任中央陆军大学工兵教官。
抗日战争期间,任第七战区长官的余汗谋赏识孙乾的军事长材,请调他到长官部任高级参谋,继又调任十二集团军通信兵团少将团长。后因抗日军情紧急,他又奉调当一八七师(当时师长是张光琼)任少将副师长,负责战教工作。
1945年初,南侵日军疯狂窜扰,集大量兵力,三路袭来,其中一路主力部队攻英德、曲江、谋取南雄进攻江西。乃以当时七战区所属六十五军各师对垒,在三南一带,展开激烈战斗,那时,孙乾率所部驻守信丰县小江河一带奉命死守阵地,掩护该战区所属部队及当时广东省府直属单位转移到江西寻坞。而小江河地势较差,无险可凭,当日军主力部队集中火力扑向孙师阵地时,双方互相冲锋,经多次反复进退浴血扑斗,形成拉锯状态,敌我均伤亡惨重,小江河水尽亦,日寇更是尸横遍野。孙督战于前线,临危不惧,指挥若定,加上官兵上下同仇敌忾,为国效命,军民协作保卫疆土,终于粉碎日寇攻势,完成掩护任务,随后奉命回调补充整训。在抗日战争期间,孙乾先后率帅转站粤北、湘戆等地,参与战役历数十次,屡挫日寇,建立成功。后曾获国民政府颁发忠勤勋章乙枚,奖状一张。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万民迫切期望过和平安定的日子,但当时蒋政权却热衷于挑起内战。孙乾看到形势有变,甚感彷徨,于是赴泸拜愒叔婆孙夫人送庆龄女士,面聆训迪,当孙夫人告以民意为重,和平始能建国,万勿同室操戈,孙当既有所领悟,耑返驻地后,就呈请辞去军职。
1946年尾中山县县长张惠长辞职,孙乾就奉命派派邑接任县长。他较赏识有学问、思想开明的下属,所以邀致苏翰彦等爱过进步人士襄理政务。到任伊始他轻车简从,先访晤参议会、商会、工会之类民意团体,并探望县修志馆负责人郑彼岸等社会贞达,再循例拜访国民党的党团组织,对社清舆论甚为重视。当时爱国民主运动发展很快,为了利用国民党政府机构作掩护发展活动,苏翰彦在中共地下党的同意下,就任孙所组阁的县政府社会科长,苏还向孙推荐了中共地下党员赵约文出任县附建设科长。当时中山光复未久,匪豪纷起,国民党党棍横行,民生调弊,社会风气败坏,有些地方宗族纠纷严重,械斗经年。如原属中山八区(先隶斗门县)之三山(虎山、荔山、南山)中虎荔黄姓与南山陈姓两族因田坦争执,械斗多次,历卅余年,两方死伤逾千人。1947年3月间,有消息云该地酝酿再械斗,孙乾闻讯立率随从前往该地排解,召集黄陈两姓族长士绅人等,晓以大义,并公正地提出四点解决方案;(一)民国十三年以前所有筑提成田者,悉照旧约执行;(二)民国十三年以后所筑堤者,归黄陈两姓共有;(三)在已成田未筑堤之坦中,拨出十六顷抚恤历年两姓械斗中只牺牲者,计陈姓占百份之八十,黄姓占百份之二十;(四)虎荔黄陈二姓今后不得聚众械斗,由县府派部队驻防虎山、沙龙涌保护耕种。(详见民国36年中山月刊第9期)孙乾亲自解决这件械斗卅年的惨案,受到民众称赞。
当时本县的国民党党棍郑XX上靠C、C系特务的撑腰,下靠地主武装(大天二)的支持,监视五桂山区的革命活动,迫害进步人士,还迫及孙所掌管的县府。苏翰彦等乘机向孙进言:“要稳住自己地位,非去掉郑XX不可”。孙乾表示同意。苏逐利用与郑有矛盾的工会,发动了反郑游行示威。慑于群众声势,郑终于狼狈下台。为了掌握舆论工具,孙乾又同意接受当时石歧部份士绅所创办,后因经济困难无以为继的《开明日报》,由苏先后推荐民主人士郑沦徽和陈宏文为社长及编辑。使该报能较好地反映了民主爱国的舆情。
1947年间,本县正是白废待兴的时期,孙乾对民众生活和地方建设也甚为关心。他认为石歧为县治所在地,仍缺少医院设置,因而提出在原歧江医院旧址(现市区安栏路近老安山段)重新修建设备较完善的平民医院。当县建设科拟具计划、图测、经费预算书等,有孙乾批准并以他个人名义发募捐函册,向邑中及侨外殷上吁请捐资,得到踊跃响应,平民医院终告建成,便利了群众就医。随后,担任中山县育有幼院(该院专收容教养邑中难童)院长的孙乾夫人俗仲英女士为筹集儿童新村建筑金,不辞劳苦多次落乡下并函告旅外侨胞筹募,获得当时我县的檀乡山归侨林仲池的支持协助,向该埠侨胞宣传,并筹募了一笔捐款汇返,在儿童新村建了一座名为“中山同乡纪念宿舍”以供使用。石歧烟墪山上的中山纪念亭等项建设,也是在孙任内建成的。
当中山县临时参议会筹组成立期间,个派豪绅争夺议长席位,地方武装头子袁X志在必得。如袁获选议长,不仅对民主爱国力量的发展妨碍很大,且对孙的地位亦有威胁。苏翰彦又向孙进言,孙乾同志设法促使住在广州开明的中山籍知名人士郑道返邑竞选议长。郑当选后,与苏翰彦、郑彼岸等交往更密,使民主爱国力量得意发展,对后来石歧和平解放,起了一定作用。
1948年蒋管区内发国民省份证,百姓凭证来往。苏利用在县府职务的方便,分批秘密取出次证数千张,分送五桂山游击队等革命和爱国人士使用,还为山区同志写放行条等,以保护他们安全。古镇乡地下党员苏全荣、苏恒辉等三人,被三区小榄伪警所逮捕,苏接地下党同志设法营救。苏翰彦就在孙乾面前,列举种种事实,反控该警所胡作非为,诬害良民请下令解放。孙乾接受建议,随即写条子交苏办理释放他们三人回家。以后苏翰彦还多次利用作为孙乾亲信,掩护了中共地下党革命同志和进步的民主人士,并策动当时地方武装起义等。孙乾为人豁达,思想亦较开明。他能成全下属的义举,对中山民主爱国力量的发展,客观地起过一定有利作用。
(注:本文部分资料参阅民国卅五至卅八年中山报刊和苏翰彦同志所写《民盟广东中山县的组织建立经过及其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活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