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五桂山下一劲松

忆老同盟会员郑宝三先生
发布时间: 2006年01月05日   来源: 中山文史 第十、十一、十二、十三辑合刊   作者:黄峰 郑志德  
  郑宝三先生是中山市三乡区桥头村人,早期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兴中会、同盟会,进行过推翻清王朝和北伐革命斗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期间,他是中国共产党的热情支持者和同路人;全国解放以后,他自己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直至1958年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郑宝三先生祖籍福建省,他的父亲在福州开设茶行,因受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而倒闭了,母亲把私蓄金饰玉器出售,资助郑宝三先生参加返清革命。他自从认识孙中山先生后,就受到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大薰陶,在外奔走革命近二十年。他以做医生为社会职业,从事革命活动。孙中山先生在广州任大元帅期间,他被留在后方。其儿子郑藻(同盟会员)随军北伐,在进军江西战斗中,因被敌人枪伤可背囊,回到桥头村医治无效,后转往香港做手术时逝世了,终年仅三十二岁。1927年“4.12”事变后,郑宝三先生不愿为虎作伥,离开了广州,回到了家乡,隐居行医,以医糊口。他对穷苦病人,经常赠医赠药,甚得乡人称攒。   1931年“9.18”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郑宝三先生感于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国土日蹙,对国民党当局“先安内,后攘外”的反动政策,极为不满。他同当地进步教师一起,经常向乡人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件爆发,他结识了在三乡中、小学教书的一些进步教师,如黄石生、曹载宽、潘少联、陆伯禧、陆仲言、邹耀辉、文?掩等,过从甚密。这些教师中有的是地下党员,有的是爱国青年,他们经常在课余到郑宝三先生家,畅谈国事。假日时还到他家里吃饭,商讨抗日救亡工作。尤其是深受地下党员黄石生、曹载宽的影响。他的思想进步很快,因而积极支持正在小学读书的女儿郑志德、郑志平参加抗日宣传活动。他经常说:“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真]正救国救命!”他鼓励女儿郑志德去找党,创造条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10月,郑志德同志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又参加了抗先队和妇协会。当时三乡党组织要找个地方作秘密开会地点,就想到郑宝三先生人缘好。耳目多,联系面广,有利于隐蔽,便与郑宝三先生商量,他二话没说,就把代管的三弟房屋借出来、作为党的活动地点。1939年3月郑志德要去参加县妇协在石歧县立中学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她的母亲一时思想不通,不让她去,说:“你爸爸参加国民党,倾家荡产;现在你又去闹革命,还有什么家业给你倾荡呢?”郑宝三先生就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说服老伴,结果还是让郑志德去了。从此他的老伴也同情和支持 女儿干革命,她自己也做些有利于党和人民的工作。1939年8月第二次横门战斗期间,中共中上层县委号召五区区委委组织抗先、妇协一部分积极分子赶赴横门参加战斗,郑志德与黄旭、郑世杰、容善洲等十五人奔赴前线。郑宝三先生鼓励他们说:“你们去,我们留在这里做后盾”。战斗结束后,郑志德回到家里,郑宝三先生还问长问短,称赞抗日青年志气豪胆略高。   1940年3月7日,中山县全境沦陷,日寇四出扫荡。这时三乡抗先队正在乌石文展祠集合准备迎击敌人。不料会议临近结束时,日寇已窜进桂山小学,并向光后小学集结。抗先队立即转移到山头石屋仔继续活动。次日日寇进村逐屋搜查,村中顿时人心惶惶,人们纷纷逃避藏匿,家人劝宝三先生去躲,他却说:“我不怕鬼”!坚持端坐家中。鬼子进屋搜不到其他人,就把他抓到三乡车站。鬼子指着写在墙上指指耳朵,表示自己是聋子;鬼子又问;你是干什么的”?他又摇摇头。鬼子盘问再三,他一味装聋作哑。鬼子见他皓首银须,又是聋子,问不出什么,只好把他释放回家了。 中山沦陷后,党和人民处在极大困难的境况中。郑宝三先生出于对党和民族的热爱,坚坚持不懈的冒着生命的危险,积极支持地下党和抗日游击队的活动。当时五区地下党组织在郑少康同志的安排下,由郑永晖、萧伟华、郑志德、郑佩华等在禾虾垄,担水抗活动,后转入山区社贝村一带活动,把郑宝先生的家作为交通站、接待站和医疗站。当时中山本部县委书记关山同志住在大布,有一次他要转移,先隐蔽在郑宝三先生家,然后乔商人躲过敌伪的检查。郑宝三先生就把自己出诊用的雨伞和一些衣服送给他使用,方便他到个区继续进行活动。县委妇女委员梁绮卿同志在沦陷初要生育,身边的东西很缺。郑宝三先生知道后就把用过的背带、衣服和盐油酱菜咸鱼等送给她,使她度过了难关。1942年初夏,正是青黄不接、米珠薪桂的时候,县委交通员黎安同志家境十分困难,经常断炊,其妻带了大儿子远走他乡,留下年仅三岁的小儿子黎超无人抚养,党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郑志德,委托他把黎超从石头歧带到桥头村,请她父母代为抚养。郑志德的妈妈觉得很为难,说:“家里朝不保夕,怎能代人养孩子呢”“郑宝三先生却深情地说:“这是革命后代,即使有极大困难,还是收下来吧”!后来郑宝三先生对黎超照顾十分周到;不论饮食、拉屎尿、睡觉,都由郑老先生照料,使梁超逐渐习惯了离家生活,安居下来。当时知道此事的同志们说:“郑老先生真实患难见真情啊”!过了一段时间,郑宝三先生家庭经济确困难,支持不下去了,经征得党组织和黎安同志的同意,才把黎超转送到社贝村一个堡垒户毛婶家作儿子。毛婶对黎超很好很疼爱他,但他却整天哭哭啼啼,后又由党组织同志把他送到沙溪圩给人抚养。就在这段时间前后,即1942年初,黄佩瑜同志(曾谷同志的爱人)负责交通工作,经常来石歧和三乡之间,每月都要到三乡一两次,多在郑宝三先生家食宿。受到他的热情接待。悉心掩护,使她能顺利地完成党的交通联络任务。   1944年初,党为了加强石歧区的武装和群众工作,安排郑宝三先生到张溪乡行医。他到该乡后,除了医治地下武装和驻在附近的中山人民抗日游击义勇大对杜广中队的伤病员外,对当地群众也悉心治疗,救死扶伤,深得群众称赞。是年10月,珠江纵队一部分主力挺进粤中,开辟新区,要该乡组织农民近百人,大小船艇四五十膄,运载部队指战员五百多人,冲破敌伪封锁线从濠头涌口到二顷围,郑宝三先生积极协助当地党组织完成了这个任务。是年11月九区沙栏地下党员周瑜仔,患病严重,党组织要求郑老先生给他诊治。郑老先生不怕路途远,由罗明林和郑志德陪同到沙栏, 终于把周的病治好。   1945年1月,敌伪顽频繁向我驻石歧北郊地下武装袭扰,情况恶化,党组织把郑宝三先生撤回到桥头村。当时珠江特委书记梁嘉同志准备出任珠江纵队政委,他的爱人许桂生同志也要从石歧转移到五桂山区,其儿子牛仔年幼,在部队抚养有困难,梁就把牛仔寄养在郑宝三先生家,叫儿子称郑老先生为契爷,称郑伯母为契妈,一直由他们抚养了好几个月。1945年春,原珠江特委领导成员陈翔南同志出发路经深湾时,我部队正与大天二萧XX部激战,途中受阻。战斗结束后,萧部到处搜查我部人员,使陈翔南寸步难行。郑志德千方百计才找到了他,把他带到妹妹郑志平同学的姑妈处投宿,躲过了敌人的搜捕,次日又带他到桥头郑宝三先生家。此时陈翔南满身虱子,郑老先生就把自己的衣服让他换上,洗刷一番,躲藏了几天,待风声平静后,才把陈翔南同志送进五桂山区去。   不久,五桂山区部队需要军医,请郑宝三先生进去做医务工作,他毫无犹豫地把医书、医具全带去了。他到部队后,不顾年老体弱,爬山越岭,为指战员治伤治病,嘘寒问暖,对部队同志亲如家人,得到领导同志的赞扬。1945年5月9日,敌伪顽联合大扫荡前夕,情况紧张,司令部决定疏散非战斗人员,郑宝三先生因老体弱被疏散回家,但他的医书、医具却因在紧急疏散留在南郎嫦家,随后又辗转迁移,终于散失了,以后他多次谈起此事,都觉得非常可惜。郑宝三先生爱憎分明,不畏敌人,敢于工叛徒作斗争。“5.9”大扫荡期间,叛徒郑兴配和敌伪在三乡横行霸道,大肆搜捕我方人员。他把郑宝三先生夫妇也抓去审问,特别把郑宝三先生关在平岚审问了几天。但郑宝三先生义正词严,部队丁点的秘密也没有泄露出来。郑兴迫于群众职责,只得把他释放回家。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准备打内战,白色恐怖非常严重。1946年春,党安排在仙逸中学教书的关超良等两同志先后被伪警察局追捕,急需转移。他们找不到党的联系人罗明林同志,经由郑志德去顺德请示地下党领导人,着把他们先撤往三乡桥头村郑宝三先生家,伺机转送到澳门。他们抵达桥头村时,正值郑兴到处搜捕我地下人员,他们只得装着有病,在郑宝三先生家留医隐蔽了十来天。后 由郑伯母到三乡车站察看过郑兴不在时,才带他们绕小道追上班车,安全转移到了澳门。   1947-1948年间,郑兴伙同郑光弼、郑问枢、郑兴仔等人,横行乡土,大肆掠夺,霸占公产,中饱私裹,他们把桥头村的祖业天也开设拍卖,每亩要加收5元。郑兴还自己出头,强迫族中房老签字,并事前先明:凡签字者给港元10文。郑宝三先生是房老之一,郑兴便上门逼他签字,他不矛答应。郑兴威胁说:“你不签字,我就枪毙你”!郑宝三先生大义凛然地说:“死就死,看你还能活多久”!郑兴无奈,只好把10元港币放在桌上拔腿就走。郑宝三先生不畏凶敌,把钱丢出门外说:“不义之财,我不要”!郑兴没办法,把钱拾起来灰溜溜地走了。   郑宝三先生热爱新中国,热爱人民解放军。1949年10月30日,中山县解放。解放大军进村时,请郑宝三先生到桥头小学参加军民解放庆祝联欢大会,请郑宝三先生十分高兴,发表了热情的讲演,引起全场与会者的欢笑。不久,村中要组织农会,郑宝三先生一马当先,动员农民入会,带头参加供销社、信用社。接着,桥头村开始土改,有的人思想顽虑,郑宝三先生就对她们宣传党的土改政策。1954年郑宝三先生被推荐为广东省政协委员,还被吸收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山县组织的成员。自此以后,他更积极从事各种社会活动,认真协助做好统战、侨务等工作。1955年冬,省民政厅长关山同志知道郑宝三先生年老病穷,曾去看望他,并带他去省委统战部饶彰枫同志。饶一再称赞他为党为人民做了许多有益的事,并对他的生活很关心,批准给 他每月补助供养费30元。1958年1月13日郑宝三先生因病不幸逝世了,他象五桂山下的苍松一样,挺拔长青,他一生的高尚品德和行为,永远值得中山人民学习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