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生烈士事略
发布时间:
2006年01月05日 来源:
中山文史 第十、十一、十二、十三辑合刊 作者:冯桌楠 李旭昭
黄石生烈士一九一六年出生于一个港商家庭里,他的妹妹黄石芬出世不久,他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由其母杨佩娟医生含辛茹苦,将他兄妹二人抚养成人。
石生七岁开始在申明亭小学读书,毕业后,升上石岐县立一中。一九三六年,他在县中高中毕业。
石生在校期间,乐助同学。一九三五年就读于县中时,所在高二二班,活动较多,敢揭时弊,引起校方猜疑,班长钟式予和另一位同学乃被开除学籍,班长家庭不谅,易生意外,石生乃与同住同学商议,邀钟到其住所(石岐仁厚里)暂住。逾两个月,钟家谅解,事态才告平息。此事深得群众赞许。
他在校期间,勤奋好学,尊敬老师,亲近同学,热爱祖国。一九三一年,日本无理侵略东北,“九一八”事件发生后,当地以马占山、杨靖宇等为首爱国志士,纷纷组织义勇军抗敌。在我们中山有许多学校也掀起捐献运动,捐款给义勇军抗敌。石生同学是个热心的人,他将身边的钱除交伙食外,都捐献出来。又如一九三二年,上海发生“一·二八”抗日战争,十九路军爱国将士浴血抗战,与敌人周旋一个多月,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敌人四易其帅。十九路军的壮举,深深感动和教育了石生同学。他认为,保卫国土是每个军人的天职,十九路军此举,完全符合全国人民愿望。他对当时的国民党政府热衷于打内战,主张不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行“攘外必须安内”的投降主义方针表示十分愤概。
石生同学平易近人,在非原则的问题上,他从来不和同学吵闹。同学们十分喜欢他,他所交往的人都是学校比较进步的同学,如杨焕棠(子江)、阮洪川等,彼此互相影响,他也得到很大的帮助。
石生同学在校期间学习认真,除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以外,他对中国的历史人物如岳武穆、陆游、辛弃疾等,尤感兴趣。这些历史人物的爱国热忱,为他参加革命打下了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
一九三六年秋,石生同学于县中高中部毕业后,便任教于我县五区三乡桂山小学。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者向我国发动全面进攻。我县五区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成为抗日救亡的运动革命据点之一,黄石生同志就在这里参加了革命。由于他工作积极努力,是年就光荣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县党组织恢复活动后早期发展的党员之一。他在抗日救亡工作中,积极肯干,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革命思想,发展党的组织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
一九三八年冬,中山县党组织派黄石生和其他两位同志到东江曾生、工作尧同志的部队里受训,学习武装斗争知识,并参加了小东征。翌年春,经过和敌人的几场苦战,因为和部队失却了联系,石生同志便又回到中山参家革命工作。
其时,广州已沦入敌手,中山局面十分紧张,敌人准备进攻横门,中山县委提出了“保卫中山”的口号。战事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党的工作,已转上组织武装斗争,在西桠、长洲成立游击训练班,培养大批武装骨干,石生同志曾在长洲训练班中担任课程,由于他工作做得细致,特别在军事训练中,示范动作准确,对学员要求严格,取得较好训练效果,得到上级嘉许。
一九四〇年,我因公曾到过香港。工作之余,他接触了许多民主人士,其中多数是县中的旧同学和他的亲戚。这时,抗日战争已踏入第三个年头,当时日寇集中兵力侵略我国,长驱直入,占领了贵州省的独山,不少人对此忧虑重重。石生同志与亲朋一起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他认为日寇孤军深入,战线过长,正犯了兵家大忌,对日敌有害而对我则有利。他并送了几本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给大家阅读,使他在香港熟悉的人士逐步认识到:只要全国人民精诚团结,国共双方紧密合作。最后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中国的。石生同志这次访港,既顺利地办完了公事,又能够运用毛泽东思想澄清了一些人对抗日问题的片面看法,坚定了他们对抗战的胜利信心,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中山沦陷后,石生同志即在五、八区一带参加武装斗争,并于一九四一年回到二区参加了二区国民兵团的创建和领导工作。石生同志也曾经以一区国民兵团常备队长的职衔出现。在党内,当时已建立二区中队,由珠江部队统一领导,归中山大队直接指挥统辖,石生同志就是二区中队的中队长。
一九四二年,敌板垣师团配合伪军李朗鸡部大举”扫荡”珠江三角洲,妄图一举将珠江三角洲的抗日斗争压下去。当时中山县国民党“挺三”纵队除由共产党领导的梁伯雄部队坚持斗争外,其余都躲到鹤山去了,这使敌人气焰嚣张,抗战气氛下降。为了打击敌伪气焰,扭转中山抗日局面,激励人民的抗战情绪,争取那些消极抗战分子,重新坚定起来继续抗战,我党组织了浮圩战斗,袭击李朗鸡伪军营,并消灭了其中一个连。石生同志当时也率领了二区中队参加了这段期间的一些战斗,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在此以后的两年间,二区中队曾组织袭击张溪伪军,与兄弟部队一起袭击石岐伪军,并配合兄弟部队粉碎敌伪无数次“扫荡”。又在横栏、申明亭、塔园、龙头环、长洲等地建立多处抗日据点,打击了敌人的凶焰,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这时,二区中队已发展到一百多人,成为一支有战斗力的抗日部队。
石生同志胆大心细,机智过人。他每次来石岐公干,有时乔装为农民,有时则以知识分子或商人的扮像出现。他多数去同学李某处作客。尽管那时密侦到处抓人,但他也不以为意。黄昏的时候来,第二天天还未亮就离去了。公干完毕后,就在李家坐下来话家常,谈到中山当时的形势。他说,不论敌人的气焰如何嚣张,也无奈我神出鬼没的游击队。他绝不谈自己的工作成绩,只谈党领导如何发动群众取得“横门战役”的胜利。讲述张闻有同志带领弟兄炸碉堡,占领敌人据点等惊心动魄的事迹,使听者无不动容。对这些抗日英雄战士肃然起敬。
当时,石生同志所带的队伍,驻地不定,有时在沙溪,有时在张溪,可以说是行踪飘忽。他的队伍越来越壮大,由开始时的二三十人发展到一百多人了,但武器很不够用。为了更好地消灭敌人,他取得组织的同意,准备筹款购买武器。那时驻中山的是彭济华的敌伪独二旅,这一个旅武器比较精良,全部都是日式装备,其中有一个营长叫萧润舟,他和石生同志是县中时的同学,他通过在石岐的同学和萧某会了两次面。石生同志摆出了国仇家恨,并动之以情,说之以理,大义凛然,姓萧的终为他所说服,答应想办法为他购买长短枪、手榴弹、掷弹筒等武器,后来因为石生同志在二区沙溪圩不幸遇难,此事就没有实现。
在这个时候,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战和积极打内战,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多次反共高潮,我们国内不少兄弟部队受到其暗算。他们还派出大批特务到处收买和拉拢汉奸、流民、大天二进行反击共。在中山,他们准备以沙溪作为试点,收买一批丧心病狂的无耻之徒,作为他们的反共先锋和打手。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县五桂山根据地于一九四二年五月组织了抗日游击大队,并多次胜利地出击敌伪军队,大大鼓舞了全县人民的抗战情绪。这使国民党内的顽固派寝食不安,他们千方百计阴谋在中山组织反共;并决定通过比较有实力的萧╳╳大队长和彭河等在二区掀起反共浪潮。彭河是二区中部的国民党游击队中队长,此人阴险毒辣,野心勃勃,时时刻刻都想在二区中部扩大地盘,增加实力,称霸一方,而石生同志几年来领导的部队在二区的势力不断壮大,正成了他的眼中钉。因此,他就用卑鄙手段,铲除异己。石生同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被杀害。
一九四四年四月十二日,石生同志为了商量解决部队的粮食问题,带同小队长苏伟堂同志、警卫员杨北河同志前往沙溪圩,在桃源茶楼约人会见。刽子手彭河早有部署,当石生同志入座之后,彭河亦带手枪队十人登楼饮茶,并在圩场出入口要道布置轻机枪一挺和两个班的兵力,他们首先向石生同志等开枪射击。在此危急情况下,石生等三同志毫无惧色,怒斥敌人无耻,并开枪还击。一时茶楼上枪弹横飞,搏战良久,当场毙敌多人,其中彭河的胞第亦中弹毙命。但以敌众我寡,三同志弹尽援绝,结果英勇牺牲。事后,彭河气焰更为嚣张,以为二区中游一带的地盘为他一人所独有。但不久,大队长萧╳所与彭河之间的矛盾加剧,彭则为萧╳所杀。
党龄七年,二十八岁的青年共产党员黄石生同志,就这样结束了他光荣的一生。
黄石生同志殉难已四十三年了,今天祖国繁荣昌盛,在国际上跻进强国之林,祖国有这样的成就,都是由千千万万象黄石生烈士这样的人用鲜血换来的,这些革命先烈,党和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相反,象彭河这些灭绝人性残害忠良的刽子手,人民将世世代代咒骂他,遗臭万年。
安息吧!黄石生烈士!
(本文得到黄石生烈士的胞妹黄石英同志提供不少有关资料,在此特表谢忱。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