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儿女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贡献
发布时间:
2006年01月05日 来源:
中山文史 第十、十一、十二、十三辑合刊 作者:欧初
中山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是我国工人运动著名领导人苏兆征、杨殷的诞生地;是抗日烽鼓的前沿阵地。如今,又是开放的桥头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绿了中山的大地。短短几年间,工农业迅猛增长,旅游业蓬勃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日益兴旺,科教文卫事业不断进步,城乡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我爱中山,不仅她是我的故乡,更主要的是她为拯救中华民族所付出的巨大牺牲!而今,她又蒸蒸日上,给人民带来了希望。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广州沦陷,把广东人民推落了痛苦的深渊。十一月一日,中共中央组织部指示广东要开展游击战争,十一月上旬中山县委召开了第一次武装工作会议,作出了开展游击的决定。以九三九年四月,中山县委又召开了第二次武装工作会议,决定打入“挺三”。在此期间,举办了各种训练班,培养了大批干部;出版了众多的邗物,组织了群众,成立了中山“抗先”;开展了统一战线工作;掌握了一些地方武装。敌人曾两次打中山,两次我们都组织了横门指挥部,开展了前线的服务工作。一九三九年八月底,日寇以海、陆、空的优势兵力向中山进攻,全县人民大力支援前线,奋勇歼敌,在横门激战七昼七夜,击退了日寇的进攻,胜利地保卫了中山。这次胜利,大大地鼓舞了中山人民,抗日运动蓬勃地开展。但由于但是还没有一支由党直接领导、有严密组织和坚强纪律的主力武装,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反共反人民的反动政策下,如火如荼的群众抗日救亡活动,遭受血腥的镇压,群众抗日团体也被迫解散,日寇乘机在一九四零年春向横门发动第二次进攻,国民党军队闻风而逃,中山沦陷。在此情况下,南番中顺中心县委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筹备,决定了以梁伯雄大队作掩护,迅速建立一支独立自主的主力武装,派我去大南沙建立了第一支主力游击队,那时是在一九四零年五月、六月,队伍调到?沙,与谭桂明、黄国维带领的武装队伍汇合为九区部队,受中心县委领导。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中心县委决定改编后的 广游二支队第一中队进驻中山九区。这个时期开展了若干小战斗,如袭击崖口,消灭敌人一个中队;下栅战斗,消灭伪军一个中队。这些战斗,都是谢立全同志亲自指挥的。我们向习如何指挥战斗。
一九四二年五月,以林锵云同志为指挥员的南(海)番(禺)中(山)顺(德)指挥部队从禺南逐步搬到五桂山,这时期,我们取得浮墟战斗的胜利,五、六月又取得三乡战斗胜利,六月反“六路围攻”,十一月反岐关两路扫荡,都取得胜利。在此同时,开展了群众斗争,反伪票、反征收伪军粮,进行减租减息,组织联乡办事处;根据周恩来副主席(当时是党中央的代表和南方局书记)的指示,培训干部和调查研究,学习中央整风精神;建立了医疗、交通、情报、粮食等机构;一九四三年三月,建立了“土”海军,开展了海上游击战和开辟海上联络线。凤凰山区也开展了抗日的斗争。这时,五桂山已拥有一中、二中、白马、黄蜂、志海、雪花、孔雀等七个中队,三百多人。
一九四四年一月一日,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在长江松埔成立。在林锵云、谢斌、谢立全等同志亲自指挥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如反“十路围攻”、横门战斗、翠微战斗、芋头山伏击战以及反“四路围攻”等。一九四五年一月十五日宣布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和建立二个支队、南三独立大队,公布负责人命单,公开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同月,成立中山县行政督导处及五桂山区、滨海区、古镇区、凤凰区等民主政府,建立了五十多个乡镇权。县、区、乡政权成立后,开展了减租减息的斗争和群众性生产活动,兴办文化教育,发展民兵,进行统一战线工作。这期间,还积极开展了对敌的政治和军事攻势。政治攻势方面,出版报纸,发表社论,散发传单,发出号召,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和制造内战;军事攻势方面,分两条战线,一条是周伯明同志和我负责西线活动,另一条是罗章有和杨子江等同志负责在东线活动。打坦洲、攻三溪、击金钟、袭古宥,还有白石的保卫战,前山战斗,古鹤战斗,消灭梁雄部队的战斗,粉碎敌人的“五·九扫荡”等。在反扫荡中,五桂山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斗争是非常坚决,表现是非常勇敢的,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件,如“塘?十二勇士事件”、“九区事件”,在这两次事件中,我们部队的一些同志英勇牺牲了。“五·九扫荡”后,敌人在五桂山周围驻了军,我们的处境异常困苦。为了生存和发展,珠纵一支队分四批撒往东江。留下的卅多位同志,在曾谷、黄华旭等同志领导下,仍用珠纵一支队的称号坚持斗争。
中山沦陷时,日本人在中山有一个师团,最高峰驻军达二万人,伪军有三、四千人,土匪就更多了。与中山人民作对的还有番禺的伪四十四副师长兼旅长的李塱鸡土匪武装,这些伪军顽匪的武装设备,是比较精良的。而我们,在建军扩军最高的时候,五桂山区部队发展也只有九百多人。设备不好,物质条件也很差,两三个人才有一张毛毯子,裤子也不够穿,下雨时淋湿了,晚上脱下来让风吹干了在穿上。没有鞋子,打着赤脚,一对“皮底”或“千里马”(用废轮胎做的凉鞋)就是非常宝贵的了。每人每天只分到几两米,有时连米也没有了,就在山上挖野菜充饥。没有什么医疗条件,战士伤病,只靠一些山草药物,不少指战员由于医疗设备差,不该牺牲的也没法救治。就是在这样的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斗争环境异常恶劣的状况下,中山儿女坚持了八年抗日战争,给敌、伪、顽、匪很大的打击,创造了抗日救亡的英雄篇章。在解放战争中,五桂山的优秀儿女,北上会师,挺进粤中,活跃在东江、粤北、粤桂边区,坚持中山地区斗争,配合解放军南下解放广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山儿女取得武装斗争的胜利,离不开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离不开党中央对我们南方、对我们广东的指示。党中央还直接派来了谢立全、谢斌等老红军来领导我们进行游击战争。中山的武装斗争,一直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是一脉相乘的,是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的。是在南委、东南特委、中心县委、中山县委的领导下进行的。
五桂山的范围不大,不是山高林密,四周都是平原和丘陵地带。我们能坚持五桂山的斗争,主要是依靠人民群众。我们在开展武装斗争的几个时期,都做了大量的群众工作,把群众工作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和一项制度。开始,除了地方党的方面有同志做群众工作外,还有些同志在部队党领导下专职做群众工作。在开辟五桂山之后,做群众工作就更多了。平原地区也做群众工作。由于有了群众基础,我们才能够在最困难的时候生存下来,才能在“五·九扫荡”后的艰苦岁月里坚持斗争。甚至我们离敌人越近的地方却又反而安全。翠亨 村、上栅暂时被敌人占领了,我们还可以住。部队撒到东江后,留下的三、四十人也能坚持下来。我们部分同志撒到香港后,群众还继续支持我们。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
夜间战斗是中山部队的一个特色。在战术上,有麻雀战、伏击战、爆破战、海上战斗。当时老百姓就传说我们五桂山的游击队,个个屁股镶有一块皮,敌人“扫荡”时就随山滑,天兵神将。另外,斗争的策略是非常灵活的。那时,我们是公开的斗争和掩蔽斗争相结合,还有合法斗争和底下斗争相结合,我们曾派人打入国民党的队伍里去。在集中和分散的问题上,我们遵照毛主席的策略:集中兵力以消灭敌人,分散兵力以发动群众。我们多数是在晚上集中兵力打击敌人,日间分散活动作开辟工作。战术中坚持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我们就是运用这些战术把敌、伪、顽、匪打得晕头转向,当时我们的连队不多,但今天在这个地区挂一个番号,明天到了另一个地区,又挂不同的番号,到处活动,使敌人摸不清我们的兵力,看起来就好象很多部队。
五桂山的斗争是由大到小,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参照八路军和新四军的组织和制度建设,大队、支队有政委,各级均设政治机构,有情报站、粮站、交通站、税站、医疗站等等。当时,部队很重视经济工作,成立了经济委员会,林锵云同志担任主任,我任副主任,负责收税,发动募捐,征收公粮等等。五桂山的宣传工作也是出色的,除了出版报纸外,文艺宣传队也有了。供给制、保健制也开始了。县、区、乡(镇)的人民政权也建立了。
我们部队能够生存和发展,与统一战线的工作也是分不开的。当时我们曾和国民党的一些上层人物和社会上爱国人士交朋友,团结抗战。我们曾经和张惠长及他领导的部队并肩作过战。特别值得一提的,我们曾经和孙妙茜(孙中山先生的胞姐)及卢太夫人有过交往,获得了她俩对我们游击队的同情。我们还开展了对澳门方面的统战工作,派梅重清和谭生同志去谈判,得到澳门方面同意我们到澳门活动,购买子弹、医药、器材和将小量伤病员送到澳门治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过去了四十多饿春秋,往事却历历在目。我们回顾历史,为的是总结过去,继往开来。我们永远悼念尊敬的林叔——林锵云、谢立全、刘向东、谭桂明等同志;我们缅怀牺牲的杨日韶、卫国尧、肖强、黄鞅、郑吉星、周增源等无数先烈,他们的英名是永垂史册的。我们要更好地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我们非常尊敬杨伯母、贺婶等革命母亲;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曾和我们合作过的各界朋友。今日中山,在贯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中,积极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使中山的优越的条件得到了更好的发挥。“三来一补”的企业,中山温泉宾馆、长江乐园,还有中山港的建设,速度非常之快。中山能有今天的和平建设,是和过去的武装斗争分不开的,不难想象,如果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那能有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今天中山建设的成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胜利,是全体人民创造性劳动的结果,是和朋友的支持、合作密切联系的;是一百多年来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凝成的。总结过去的历史,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并把它一代代传下去,对于振作我们这一代的精神,教育后一代,都是非常必要的,对“四个现代化”建设是能起促进作用的。英雄的中山人民,一定能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的光荣。五桂山开放之花,一定能繁荣昌盛,飘香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