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古今名人赞美古香林

发布时间: 2006年01月1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肖嘉  
名胜·特产·风味 [center]古|今|名|人|赞|美|古|香|林[/center] [center]肖 嘉[/center]   “崩崖在壑尖,茶抽雪不秃。露髓与云昉,四时争孕育。石林既幽潜,砾怀更清淑。老僧咒虎驯,案此??谷。乃屏俗游踪,免为茶所戮。我访丹丘子,笑语猱猿熟。茶意似怜人,采制每盈掬,秘获山中宝,不樱山魅哭。忆昔拉君来,共吟千尺瀑,左铛及右杓,活火试鲜馥。一片虞洪肠,陋彼饫梁肉。兹游倍睠君,远在菖蒲麓。所书汤社盟,梦寐频往复。何时邀杖笠,重订东溪录。紫笱封寄谁,层霄空纵目。”   这是清代曾任官学教习,著有“四声韵谱”、“韵补”“露香阁摘稿”等著作的香山南门人杨锡震所写的一首“小岭采茶寄怀珠江同学”的诗篇。诗中赞赏小岭山岩壑飞瀑的胜景,茶香满岭的雅韵,使人神往。原来当年的小岭山遍植茶树,盛极一时。据清乾隆《香山县志》载:小岭山有香林庵,为明崇祯间僧慧融所建,岭上盛产佳茶云。及后此地便通称为古香林。其上为“马踢水”,因流水激石后珠沫飞溅,似马蹄踢踏而名。解放后,在山麓修建了金钟水库,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近郊游览地,每当假日佳节,石岐的许多青年人都喜欢不到这里,观赏湖光山色,嬉游于碧波丽水之中,当地并已备有“铁索桥”和游艇等,是一处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老茶园虽已踪迹难觅,但山下的新庵村,也在金钟水库边新栽上片片茶林。   1982年,原中国林学会名誉理事长,我国著名林学家、华南农学院二级教授沈鹏飞作为省政协考察团成员来到这里考察时,也为这里的林涛山色,湖光水景的奇丽所倾倒,并欣然命笔写成一首“咏古香林”的七律。诗道: 驱车走访古香林,水库金钟涤我心。 五桂山区新建设,十年树木待成荫。 游人自喜天然景,旅客何须宫殿寻。 生产旅游相结合,带来经济效良深。   诗中说明此地是五桂山区的新景,是一块有待开发的明珠璞玉,它可以为生产旅游相结合,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1984年春,中山市一些机关单位在此进行义务植树,加上原有环绕碧波湖面的松林、竹山、茶园、荔枝。确是一处不可多得的胜地。